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霜 《中国传媒科技》2013,(10):133-134
媒介即技术,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对信息的传播方式带来巨大变化。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当下媒体传播信息的形式,而且也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新媒体的出现,给电视新闻节目带来冲击和挑战。新媒体本身所固有的特点与优势,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提供了新的方式,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寻求到了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我们接收信息、阅读信息的方式,新旧媒体新闻标题正在互相影响,旧媒体标题制作为新媒体提供了基础,新媒体对旧媒体的标题制作进行着浸润与改变。本文以报纸标题和微信标题为例,对新旧媒体标题制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一、新媒体与新业务本次论坛讨论的是“数字新媒体”。什么是“数字新媒体”?当电视出现的时候,我们说电视是新媒体;当网络出现的时候,我们又说网络是新媒体。今天我们讨论的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出现的,新的传播电视的媒体形式,如IP电视、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娱乐方式、收视方式以及消费方式等等,让原本单一的模拟电视从历史的舞台上渐渐淡化,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开始走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形式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抓住自己本身的优势,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新媒体语境与传统媒体的基本概述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电视新媒体化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并对未来电视媒体向电视新媒体化转型的优势整合对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我们正处于一个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一如当年的报纸、广播和电视,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对于新媒体的定义,迄今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般认为,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它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媒体传播模式正悄然变化,计算机互联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等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开始出现,不仅丰富了我国媒体传播的方式,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媒体的发展。广告作为以媒体为传播载体的产业,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也随着媒体传播模式的改变而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基于此,主要就新媒体传播模式对广告传播模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郭赛 《青年记者》2016,(8):70-71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需要和审美意识等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微动画是数字技术和网络自媒体介入与参与下展现出的综合影像范畴的全新样貌,通常运用变形、夸张、比喻、象征、暗示、影射、调侃以及跨越时空的人物嫁接与互动的方法,构成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感的视觉影像.①微动画在网络媒体领域里建构着当代动画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特性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影像叙述遭遇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的媒介形式,必然产生新的变化和新的艺术尺度.新媒体影像艺术正在以其媒介间性、赛博空间性与数据库化生存等叙述特性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范式.而现有的新媒体影像叙述仍旧没有脱离传统影像的叙述逻辑和语言规范,真正适应新媒体媒介特性的叙述模式仍在形成之中.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媒体.新媒体技术促进了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显示出跨媒体的整合潜力.同时,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拓展了传播内容与传播的途径,带来新的传播状态、新的传媒业态,促进了文化消费的大众化,同时也改变着整个传媒生态,进一步加剧了媒体间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把我们带进了新阅读时代。新阅读时代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改变了媒体格局,面对新媒体的冲击,都市报的出路在哪里?本文结合《南京晨报》的探索和实践,对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前,网络、博客、播客、手机等新传播手段正在改变着广播媒体的边界,新的技术和传播方式为广播媒体的资源整合、聚合提供了新平台。在新一轮媒体融合变革中,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提高广播节目的互动性,成为广播节目制作的重点。本文对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如何结合新媒体技术丰富广播节目的互动方式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数字媒体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多个艺术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给当代艺术的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故将数字媒体和当代艺术融合,在艺术创作中加入新的创作理念,让艺术创作进入后影像时代,形成新媒体艺术,并从中总结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近几年快速发展,主要以智能手机、微博、微信、空间、豆瓣等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传播为主要代表,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影响着整个媒体的发展,特别是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不少传统媒体也在逐渐转变态度,一些传统媒体甚至也开始走上了新媒体的道路。新媒体究竟如何魅力四射,新媒体的发展也给传播学带来研究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姜桂同 《青年记者》2016,(20):36-37
当今时代,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介入媒体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被称为新媒体的媒体形态.面对新的媒体生态,我们应当理性对待新媒体,正确认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申雪凤  季雅丽 《传媒》2018,(13):73-75
城市是一个多元的综合体,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是政府、媒体、团体组织和每个公民都应该关注和参与的.在媒体环境日趋变化,网络数字媒体日益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情况下,城市形象传播开始借助新媒体出现新的转向.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的新变化,寻求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的营销整合传播之策.  相似文献   

16.
传统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是革命性的。数字新媒体不仅在频道定位、内容形态、赢利模式、产业链等方面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业态,同时也为广播电视带来了新的传播生态和社会交往方式。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必须要认清数字媒体对广播电视业态以及媒介生态的影响。决定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方向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民众数字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我国广播媒体电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推翻了传统的广播媒体的运营方式。短视频、直播、聊天软件的迅速发展,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眼球。全新的新媒体格局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要想在新媒体格局下拔得头筹,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要想提升广播电视在新媒体格局里的竞争力,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能力,舍弃传统广播电视的固定套路,摆脱传统广播电视编导的古板思维,开发创新新的节目方式,用创新思维来改变广播电视的现状,用全新的思维能力让广播电视焕发新的活力。本文对新媒体格局下广播电视编导应具有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希望广播电视编导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海鹰 《新闻记者》2007,(12):17-19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第三次浪潮”正在将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带入信息社会。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传播环境,我们今天面临的是一个数字化的多媒体传播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传统媒体感到了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事实上。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和竞争压力并非第一次。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原有媒体而言的。对于报刊来说,广播是新媒体,对于报刊和广播来说,电视是新媒体,对于报刊、广播电视来说,互联网是新媒体。回顾大众媒体的发展,我们看到,至少到目前为止,新媒体的出现,并没有取代原有的媒体,相反,新媒体带来挑战和竞争,促进了原有媒体的发展和创新。计算机网络和数字技术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这就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而数字化的传统媒体将跻身于新媒体的行列,以全新的传播方式为新一代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19.
王庆 《今传媒》2017,25(11)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新的媒体形式——网络新媒体.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和内容的多元化,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也更为重要,这也为商家找到一个新的营销平台.人们开始探索与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相契合的营销理念,进而引发一场营销方式的革命.在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对新媒体的营销理念、营销特点和营销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还将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变化不仅催生了全新的媒体格局,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的媒体环境也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是媒体从业人员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传统媒体格局下,专门针对广播和电视培养的播音员与主持人队伍,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涌现的新媒体以及各媒体逐渐走向融合的新媒体环境的需要。为适应当下媒体发展的新形势,培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播音主持人才,转变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思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