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新法 《精武》2011,(1):26-27
太极拳属于武术中的内家拳,是一门身心俱练、内外兼修的功夫。现在太极拳普及,很多人将大量时间用于动作的"划道",水平在"太极操"上徘徊;有些人追求气感,却不得要领,殊不知,气为帅,血为母,通道不畅,内气无法在体内循环,气滞血淤,久练会对身体产生伤害。毫无疑问,只要运动,机体就能得到锻炼。但是,要想健康必须训练得法。要想得到太极真谛,必须练内功,太极内功是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所谓负荷,即是担负,或承担之意。也就是练拳者应意导加注内劲输送四梢,增加拥劲,促进发力。  相似文献   

3.
文治禄  孙国梁 《精武》2010,(7):73-75
由一代太极宗师冯志强先生(以下简称冯师)创立的“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以下简称混元太极拳)以道家内功和中医经络学为基础,以陈式太极拳和心意六合拳为母,建立了科学、完整的“混元太极拳”练功体系。混元太极拳突出体现了拳功一体、内外双求、性命双修、练法合道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马虹 《中华武术》2002,(10):22-23
总述 此式以对付右侧之敌为主。引而后发,再引()再发。全式体现边引化边发放,先引化再发放,两者互为其根。化中含发,发中有化,化打相济。 动作一 敌人从我右侧,双手抓我右臂施推按之劲,欲将我按瘪推出或推倒。我即乘势右臂下沉划弧随身左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的吐纳功法入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 《武当》2005,(12):22-22
太极拳的“吐纳”属于武术门类,也渗透着中医学的内容,但不包含硬气功。太极拳的“吐纳”称为内功,是构成太极拳的三大要素之一(另两个要素为技击、导引),是“内家拳”的由来。“敷者,运气于己身……。盖  相似文献   

6.
肢体力是肌肉收缩拉动骨骼,骨骼以关节为转轴,带动人的肢体运动而发出的一种机械力。那么太极拳运动技击中,人体所发的肢体力干什么去了?发挥了哪些作用?这是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正确认识传统劲力理论和指导练拳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肢体力在太极拳运动技击中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瞬息万变的技击对抗中,战胜对手,掌握制胜的主动权,表现在有形与无形两个方面:有形的为动作,即外在身体形态,它包括身体姿势、位置、力量、速度、平衡等;无形的为精神、意识、气势、节奏等。按照不同属性和层次,可将太极拳技击概括为力量、速度、技术、战术、心理五大要素。这些是技击能力的综合体现,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陈雄 《中华武术》2006,(9):24-25
习练太极拳桩功,是在中定状态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功夫,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采取意念假借、内视观想、精神放大等诱导方法将劲力充分调动起来。太极拳桩功的内涵和修炼内容主要分为养生和技击两部分。本文所谈的主要是用于技击的太极拳桩功。通俗简单地说,桩功就是单练式站桩和对练式破桩固桩的功夫。  相似文献   

9.
魏巍 《体育科技》2013,(6):141-144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具有“技击”特色的大板拳教学情境,并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开展了太极拳技击情境教学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引导学生对情境中技击动作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有利于建立动作表象,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境教学中的技击性符合学生的选课目的,能提升对太极拳技击内涵的认识,起到保持和强化学习动机的作用;包含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形式的情境教学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裴根 《武当》2006,(6):16-16
太极拳既适合老弱病残者演练强身健体,又适合青年演练技击攻防实战。本文主要是讨论太极拳的“演练技击”。太极拳是阴阳结合,刚柔相济,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动中有静, 弧形运动,潜换内劲,螺旋缠绕,一开一合,虚实分明,一蓄一发,动静上下,内外统一。  相似文献   

11.
魏坤梁 《精武》2009,(12):36-39
一、任何真正的太极拳锻炼都脱离不了技击性 《精武》2009年第9期有一文认为:“老年人不适宜练技击,健身养生太极具有非技击性”,对于这一观点我深感不能认同,现将我的认识发表,以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建真  樊泰山 《武当》2014,(3):19-20
太极拳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他的技击作用,另一个是他的健身作用。他的健:身作用已被太极拳习练者所证实,无可置疑。技击作用却被忽略,遭到冷遇。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严重问题。下面对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3.
武术的本质在于技击,而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武术套路中渗入了很多非技击性因素,比如健身、修身、观赏、娱乐等。为什么武术套路会集多种非技击性价值因素于一身,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试图以太极拳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来研究阐述武术套路形成过程中非技击性因素是如何渗入并影响武术领域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太极拳技击中的力学原理、杠杆原理、惯性原理、合力原理、力偶原理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太极拳具有极强的技击性。太极拳动作缓慢,用意不用力,是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表明了太极拳与一切凭蛮力与敌拼搏的项目不同。  相似文献   

15.
段何辉 《精武》2004,(1):40-41
目前,太极拳界论述各种理论和关于健身的文章较多,但是研究和探讨太极拳核心(技击)作用的文章却较少,显得美中不足。究其原因,可能由以下因素造成:一是保守思想根深蒂固,在一些人大脑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是当代有较高技击水平的名家并不太多,超越前人的更是难寻;三是有的“名家”没有实战经验,水平还停留在理论上;四是论述理论相对较为容易,论述技击难度要大得多;五是受当今人们兴趣爱好的影响,一些太极  相似文献   

16.
杰光  杰明 《武当》2009,(2):56-57
时称“杨无敌”的杨露禅先生(1799~1872),初到京城,只以太极拳中之“云手”一式,把诸亲王府各门派的名家发放至三丈开外的网绳上,而绝不伤对方毫发?这是太极拳之内功也。凡得其太极拳之真传,功成圆满者皆可如此。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太极拳所蕴含的阴阳学说出发阐释了其技击实用价值,以及对太极拳养生价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李锐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27-228
随着素质教育改进进程的不断推进,太极拳被列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重要内容,通过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讲解与示范过程中加入技击方式,切实提升太极拳教学质量与效率,增长学生对太极拳拳式及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基于此,本文就技击意识的培养对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相关概述,旨在充分发挥出技击意识在促进太极拳教学高质高效开展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出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试论太极拳技击的训练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技击功效的研究对继承和发展传统太极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的习练特点、技击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中华武术》2004年第6期撰文说,太极拳运动技击中,人体能发出三种性质不同的力。几个拳友看了此文后,觉得有些新奇,在与我交流沟通时,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均一一作答。笔者想可能有不少《中华武术》的读者也有类似的问题,因此特撰文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