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大江  张奇 《武当》2000,(12):3-4
中华武术的形成,其背景成分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官方武术、文人武术、民间武术、宗教武术、江湖武术等等。而且每一类武术体系中都有很多内容,各类武术间还存在千丝万缕“割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所以在古代,国家为了选拔武官,特设有正统规范的比赛项目和评判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28日,由亚太文化促进会武术专业委员会、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主办,北京精武武术运动发展中心、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承办的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香山团城演武厅落下帷幕。来自国内各省市的三百多名武术爱好者以及武术名家,欢聚一堂,切磋武艺。到会的武术名家有中国武术“十大武术教练”、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曾乃梁,陈式太极拳名家王西安等。  相似文献   

3.
清明前夕,北京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武术九段吴彬.北京武术院教练、武术七段孙长立,香港武术联会首创注册人、香港海外体艺发展中心卢伟强MH主席,统领香港20多个武术团体的精武体育会郭培佳主席,热心推广武术文化的广东长城文化传播公司的军旅作家黄计钧、李东北一行赴广东罗浮山踏青,畅谈中华武术文化,共商繁荣武术大计。  相似文献   

4.
“武术”名词定论问题是目前中国武术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武术名词意义、内容非常广泛,给人们很模糊的概念,现代人们只是片面的了解武术,有的甚至错误的理解武术,所以给武术向世界发展带来影响。武术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实用意义,要想弄清“武术”实际意义,就必须对武术名词在古代、近代、现代的真正实际意义进行分析,确定武术名词在各个不同时代的不同意义和武术内在含义的转移变化发展过程,并且分析现代武术发展形式和武术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再研究武术体系所包括各种单项内容发展的可行性——使人们对武术名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论。  相似文献   

5.
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采用模式方法和逻辑学方法,对武术国际传播的基本模式进行构建。分析了武术国际传播过程的7个主要因素,即武术国际传播者、武术国际传播内容、武术国际传播途径、武术国际传播过程的阐释、武术国际传播对象、武术国际传播效果和武术国际传播环境等。  相似文献   

6.
武术境界论     
马剑  邱丕相 《体育学刊》2007,14(5):68-72
提出武术境界论题,其目的在于解决武林人的理想。武术境界是武术对武林人总的意义世界,是从现实的武术人生中抽象出来的理想世界。武术境界能够启迪武术人生,觉解习练武术应达的理想与意义,是武林人的心灵守护神。按照层次划分,武术境界包括“然境”、“术境”、“艺境”和“哲境”。具有什么样的武术境界,将会拥有什么样的武术人生。  相似文献   

7.
武术发展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伴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和20世纪的改良,今天的武术已经与我们先前所传承的武术产生了本质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的出现,一方面有人认为,现代武术是对昨天(传统)武术的扭曲,呼吁还武术以昨天的面目;另一方面,有人认为时代与社会变迁在昨天武术的社会功能逐渐脱落、削弱后,现代武术是保障武术生存的有效手段。随着新旧世纪的交替,寻求正确的迎合时代变革要求的武术发展理论、诠释武术发展的道路是十分必要的。一、武术发展的双重性格回顾20世纪武术的发展,我们不能否认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8.
奥林匹克运动与武术奥运策略探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和演绎分析法,探讨了武术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联性以及奥运会对民族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认同了武术走上奥运是武术自身发展和对世界人民做出贡献的基本观点。作者认为武术具有融入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体系和实践内涵,阐述了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宪章的一致性、武术思想与奥林匹克主义的相似性和武术竞技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兼容性,提出武术走上奥运有利于加速国际化进程,有助于武术运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得出结论,武术必须走上奥运。但武术走上奥运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需要讲究策略,首先是要加大武术的国际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武术的影响,使更多的人了解武术的价值,成为武术的热爱者,提高武术运动水平。其次是要分清武术进入奥运的轻重缓急。从现实来看,散手项目先行突破,套路运动随后紧跟比较合乎实际。最后是要加强对武术技术规范、竞技规则的研究,在保持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和奥运游戏规则的融合,争取武术早日全面进入奥运。  相似文献   

9.
武术意识是武术工作者常用的名词,尤其在武术教学、训练、竞赛中的应用更为广泛。现笔者根据武术教学、训练的经验体会,从武术套路的攻防动作和心理学的角度,谈谈武术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文化责任与使命,对当前学校武术教育呈现出武术文化内涵淡化、教育功能弱化、教育地位边缘化以及教育内容标准化等瓶颈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对学校教育对武术文化的选择性、武术教育时空的有限性、武术教育传承主体的有限性,以及学校武术教育的迟效性等症结问题进行学理分析。最后,在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需要从提升武术文化价值意蕴,重构武术教育体系;整合传统武术文化精髓,更新武术教育内容;把握传统武术转型特点,构建长效教育机制;完善学校武术教育文化政策,加强学校武术教育有效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1.
运用艺术理论与方法,认为武术套路运动是一种表现性的技击而非真实的技击,提出了写意武术概念,并把它划分为哲理化武术、戏剧化武术、记述性武术等,以及通过对写意武术的文化渊源的分析研究,指出发展武术不应被“体操化、艺术化”等观念所束缚,在不失项目特色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武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武术运动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简明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运动的发展进程,提出了21世纪武术运动发展的战略构想,即对竞技体育、传统武术、武术教育、军警武术、健身武术、武术理论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概述,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2004,(7):54-55
2004年4月12~13日,著名武打影星于承惠、于海在山东师范大学与武术研究生座谈交流,畅谈武术。从武术到美学,从武术技术到武德修养。于承惠先生说,他对武术的体悟是:“武术是一种生活方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人类最初的生存斗争、防身自卫、保家卫国到健身娱乐可以看出,武术渗透于人类的生存发展、生产生活之  相似文献   

14.
李红 《中华武术》2006,(5):32-33
武术教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当前对武术教学的认识不足,研究不够,就高等院校而言,普遍存在着武术动作不标准、不规范的现象,体现不出武术的特点和风格,从而阻碍了武术的发展。迅速提高武术教学水平和效果,逐步实现武术教学规范化是当前武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施秋桂 《体育科学》2006,26(6):85-89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考察等方法,研究武术发展现状;阐述尚未进入当代武术“主流”层面的武术功法,顺应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日益发展的脉络,以及武术功法的内容和分类、技术构成、练习目的、练习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研究认为,武术功法类似西方竞技项目,但又有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竞技武术应借鉴其既与竞赛接轨,也沿着武术传统文化内涵的项目特色发展;群众性武术活动和学校武术课应采用其技术简洁、易学易记易练的内容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丰台区武术运动发展、深入探讨武术文化内涵,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丰台区武术协会在2000年12月10日召开了第二届武术文化研讨会。北京市武术协会秘书长、北京武术院副院长毛新建,丰台区体育总会秘书长张静范,区老龄办主任王秀珍,丰区武术协会会长张恕、  相似文献   

17.
冬季话长跑     
栗晶 《中华武术》2006,(2):59-59
北京中和健身书店是中国武术协会下属产业,成立于1996年,以专营各类武术书籍、音像制品、武术器材为主,目前书店拥有中国武术相关书籍百余种,武术各类音像制品上千杂种,是目前国内从事武术图书、武术音像制品销售最全、规模最大的专业性书店。常年为广大武术工作者,爱好者和国外习武者提供便捷、全面、周到的专业化武术文化产品服务。同时本书店还从事图书音像邮购订购的业务,以及接受各类预定业务,并代理各类武术机构团体、名家作者的有关产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时代“全国武术之乡”(以下简称:武术之乡)的布局、评审及武术之乡比赛情况的梳理,结合武术之乡管理的发展历程,梳理武术之乡在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武术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了优化管理结构、完善评价体系、推进武术资源的挖掘整理工作纵深发展、大力发展武术产业、完善武术人才培养机制等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武术之乡在传播和普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上的重要载体作用,确保其更好地对中华武术的传承、繁荣、创新与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2006,(3):8-8
到重庆后,人们向我们介绍李毅立,说要挖掘报道巴蜀武术,一定要采访李毅立老人,他可是武林中的一部“活字典”,不仅年轻时练习四川当地的武术拳种,还入重庆市国术馆,跟随朱国福、郑怀贤等武术名家学习武术,精通形意、太极、八卦,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上个世纪80年代,他担任四川省武术挖整小组副组长,直接参与了四川省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对巴蜀武术应该说是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20.
浅析武术概念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武术概念是认识、研究和发展武术的起点。目前对武术概念的认识存在着许多分歧。该文对武术的产生、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武术的本质特征,从而确立了武术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