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山 《上海集邮》2005,(8):27-29
今年3月17日,世界最著名的邮票雕刻大师斯拉尼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因病去世,享年83岁。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雕刻艺术家,也失去了一位令集邮者敬仰的邮票雕刻大师。几十年来人们收集他雕刻的邮票,赞赏他精湛的手艺,可从此以后再也不能见到他的新作了。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17日,世界最著名的邮票雕刻大师斯拉尼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因病去世,享年83岁。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雕刻艺术家,也失去了一位令集邮者敬仰的邮票雕刻大师。几十年来人们收集他雕刻的邮票,赞赏他精湛的手艺,可从此以后再也不能见到他的新作了。瑞典邮政网站在发布斯拉尼亚去世的消息时,引用一位邮政官员的话,“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走了。他创作的1000多种邮票受到全世界的赞美和至爱。我们瑞典邮政为能与他共事而深感荣幸。”  相似文献   

3.
张兴洲 《武当》2008,(9):40-41
2007年3月27日,一代太极宗师杨振基先生溘然长逝。他的逝世,使他的亲朋好友万分悲痛,使他的弟子们失去了一位爱戴的长者和尊敬的师父;他的去世,是我们邯郸太极拳界乃至全国太极拳界的重大损失。我与杨先生有着四十多年的友情,作为他的同道好友也深感悲痛,今特撰文以示怀念。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24日清晨,邓连普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1岁。邓老去世前几周我去医院看望他时,他的思维依然清晰,只是人被病痛折磨得没有一点精神,那时我心中便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因此邓老去世的消息传来,我没有了惊讶,只是在心底发出了一声深深叹息,又一位邮票博物馆的守护者,一位可敬的老人离我而去了。  相似文献   

5.
哲理故事     
笑是免费的一名养路工在五年内先后经历过儿子考学落榜;妻子患重病;父亲去世;家中最值钱的东西被盗,自己被汽车撞断胳膀。如果你不认识他,可能会为他担忧,觉得他的日子快没法过了。但他留给周围人的,依然是快乐。在一次本行业评选“公路卫士”的活动中,这名养路工以高票当选了。在介绍自己事迹的演讲会上,这名工人谈到:“大家都以为我快活的人,其实,我活得很累,但我必须快乐。儿子大学落榜,如果我不保持乐观,对他、对我,都会产生更大的打击;妻子住院,当时我忙前忙后,每天累得半死,但我还是将笑容挂在脸上,就是怕她失去信心;父亲去世,我的内…  相似文献   

6.
日前,一位朋友向我索要一份人民日报申奥成功的号外。他特神秘地对我说,铜版纸的人民日报申奥号外已经被炒到几百元一张了。对此,我虽将信将疑,思绪却不禁回到了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人民日报早在2001年年初就对北京申奥报道做了全面部署。按照编委会的要求,国内版和海外版两个体育组联合在一起对申奥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工。7月12日下午,人民日报主管体育报道的副总编辑李仁臣召集两个体育组的后方编辑开会,为第二天最后的决战部署,具体商量版面及主要通讯评论的定稿。会议快结束时,不知哪儿冒出的念头,我心血来潮的提了一句,…  相似文献   

7.
特殊亲缘     
全国不少地方的不少球迷,知道北京有一个右手横拍削中反攻的军人球打得不错。他是总后机关的一位中校军官,四处寻觅高手,出差常带球拍。前不久,荣获“业余二级运动员”称号后,他百感丛生,为本刊“我爱乒乓球”专栏寄来一文─—爸爸是三年前患癌症去世的。老人家在病重时曾嘱咐妈妈,让我带上乒乓球拍从北京赶回去见他一面。一向不喜欢运动,几乎与体育活动无缘,见我打球就烦的父亲,怎么这会儿非让我带上球拍去见他呢?我匆匆赶回老家。病床前,爸爸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看得出,他在极力克制着自己,不让泪水淌下来。他幽幽地对我说:…  相似文献   

8.
何香涛 《围棋天地》2020,(7):100-103
2019年4月20日凌晨,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应明皓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76岁。早一天晚上,在第16届倡棋杯开幕式上我还同应先生碰杯,他信心满满地表示:应氏杯大学生围棋赛将会越办越好。应明皓先生和他的父亲、应氏杯的创办者应昌期先生,都是大学生围棋赛的热心支持者。  相似文献   

9.
郭建军 《收藏》2001,(7):46-46
父亲去世前,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本旧版书——《旅途》,作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人之一张闻天同志。我十分惊异,哪来的这么一本书?还是民国20年(1931年)1月的版本。原来这是本家一位长兄江泰珍烈士的遗物。他牺牲于1932年9月,殉难时年仅29岁。泰珍兄生于1903年,是排行长房的长孙;我父亲生于1905年,是排行幺房的次子。虽然侄儿比叔叔大两岁,但由于年龄相当,性格相投,叔侄关系十分融洽,小说《旅途》即是泰珍兄殉难前秘密借给我父亲的传阅物。长兄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屠刀,合生取义,壮烈牺牲。从此《旅途》便—直由我父亲妥为珍藏,从不轻易示人。有时他老人家独自捧书久久凝视,睹物思亲,这也许是对仁人志士最深情的怀念。60多年寒  相似文献   

10.
6月14日我和中央新闻单位体育记者代表团在革命圣地延安采访第四届城运会采火仪式时,忽然我的手提电话响起。中国体育杂志社办公室向我报告了陈锡联老将军已于3天前深夜遽然在北京301医院去世。 我17日早晨返回北京,陈老将军的警卫参谋和我通了话,说去世5天前他还很健康,还主动提出去医院看望了年届90岁、住院许久的耿飚同志。看完耿飚同志,见老战友病情还算稳定,他心情不错。也就是去世前两天,又主动提出去钓鱼。夫人和警卫也都  相似文献   

11.
最后的争吵     
我和赵剑华相对而坐。那天是去年的10月22日,又是一个秋日。 他说,他要走了,要告别这支与他相伴10年的球队。 我说我要失去一位最要好的朋友了,他劝我最好别用“失去”这个词,他永远是我的朋友。“我会给你写信的,真朋友并不在乎相聚是否日久。”他说。  相似文献   

12.
Jessie 《当代体育》2007,(1):7-47
生命无常而又轻淡如飞絮;年关难过,就在2006年底,费城失去了两位城市英雄。一个是被交易的艾弗森,另一位是素有“基石保罗”之称的保罗·阿里金。12月14日他在家中因哮喘病去世,享年78岁。 在那个篮球远不如棒球和橄榄球受欢迎的年代,在联盟成立的早年,保罗·阿里金,他的名字属于篮球先驱的行列。他最突出的贡献,莫过于他是第一个使用跳投技术的人,江湖人称“跳投之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路迪民 《武当》2013,(11):42-43
2013年5月6日傍晚,我应邀参加榆林市武术协会和榆林市杨式太极拳学会成立大会期间,突然接到赵增福之子赵旭的电话,说他父亲在厦门去世,其他情况尚不清楚。他正在西安机场准备登机去厦门,让我先别告诉任何人。次日,赵旭又来电话说,已经核实,他父亲是在厦门教拳的第四天,即5月6日下午5时,因心肌梗死,溘然长眠。此后两天的旅游活动中,我悲情顿生,与赵兄二十年来的交往,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手     
一个年轻人申请了一家大公司的经理职位,他通过了首轮面试,董事长在做最后面试时发现,这个年轻人从中学到研究生,学习一直非常优秀。经理问他:“是父亲为你付学费吗?”“我父亲在我一岁时就去世了,是我的母亲给我付的学费。”“那你社亲在哪家公司高就呢?”“我母亲是给人洗衣服的。”  相似文献   

15.
公元2001年7月13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是属于所有中国人的日子。这一天,我一个人在宿舍里,守在电视机旁。北京申奥成功那一刻,我的热血沸腾了。我禁不住跑到阳台上高声呼喊:“我们赢了!中华武术有希望了!”  相似文献   

16.
父亲去世已经八年了,每当想起父亲,就会想起他下象棋的情景。我的老家在陇东农村,那里最常见的娱乐方式就是下象棋。从我记事起,农闲时节,父亲的几个棋友就经常来我家下棋,他们一边下还一边敲击着俘虏的棋子,怡然自得。我在旁边观战,但不明就里。村里棋风很盛,有几个棋摊,每天都围着好多人,父亲也常常去棋摊下棋,有时吃饭的时候到了,母亲就让我去叫父亲,这时父亲必定要把一盘棋下完才走。我当时觉得下棋很神气,也想学,但父亲从来不敢我,他说小孩子不要学这些,好好学习功课。直到上忉中,我发现班匕不少㈣学都会下棋,便决心要学会。于是就去找我的一个堂侄学棋,他虽然比我小几岁,但还是不肯被我,我就给他摆好棋子,他这才跟我下,一开始,我总是输,但一周以届,我就赢了他,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  相似文献   

17.
我应武汉体育学院之邀于7月3日参加了该校纪念一代武术大家温敬铭教授诞辰100周年、逝世20周的活动。本人有幸在1982年北京工体武术工作会议期间,采访过温老师.当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他患支气管炎.咳嗽得非常厉害;二是听说他的大刀堪称一绝。更巧的是,1998年在中国武术协会成立40周年期间,我又有幸采访过参加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表演的仍健在的三位老武术家张文广、付淑云、刘玉华。  相似文献   

18.
生命无常而又轻淡如飞絮。年关难过,就在2006年底,费城失去了两位城市英雄。一个是被交易的艾弗森,另一位是素有“基石保罗”之称的保罗·阿里金。12月14日他在家中因哮喘病去世,享年78岁。在那个篮球远不如棒球和橄榄球受欢迎的年代,在联盟成立的早年,保罗·阿里金,他的名字属于篮球先驱的行列。他最突出的贡献,莫过于他是第一个使用跳投技术的人,江湖人称“跳投之父”。  相似文献   

19.
一路走好     
《围棋天地》2006,(14):1-1
7月2日,韩国围棋之父赵南哲九段因病去世,享年83岁。赵南哲作为韩国围棋的开山鼻祖,功勋卓著。祝福他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20.
林霄红 《集邮博览》2013,(10):62-63
从漫画家张滨的博客上看到“著名漫画家孙以增先生因病于2013年4月21日凌晨逝世”的消息,我不禁心头一沉。当晚又接到孙老小女儿孙宁的电话,泣告父亲去世的消息,更让我内心充满忧伤。我因酷爱漫画有幸结识了孙老,并得到他的热心指导和帮助。回想十多年来自己和孙老的交往,往事历历在目,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