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立足史实,采用历史学、文化学等理论,对新中国50年来中西方体育文化在中国的冲突与融合进行了研究,旨在找出中西方体育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原因,揭示其历史根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主要分成三个发展阶段;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始终处在与不同派别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之中,但其主旋律是以融合为主;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中国体育文化始终未占据主导;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与当时的社会大文化特点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
竞技运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具社会性的体育形态,是比赛性的体育活动。发展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出发,从社会文化土壤、制度保障、大众生活参与等三个方面反思了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并从体育强国战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精神信仰认知的高度整合和确立中国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文化使命,最后基于文化缺失的问题和文化使命提出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竞技运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具社会性的体育形态,是比赛性的体育活动。发展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出发,从社会文化土壤、制度保障、大众生活参与等三个方面反思了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并从体育强国战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精神信仰认知的高度整合和确立中国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文化使命,最后基于文化缺失的问题和文化使命提出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文化责任与使命,对当前学校武术教育呈现出武术文化内涵淡化、教育功能弱化、教育地位边缘化以及教育内容标准化等瓶颈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对学校教育对武术文化的选择性、武术教育时空的有限性、武术教育传承主体的有限性,以及学校武术教育的迟效性等症结问题进行学理分析。最后,在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需要从提升武术文化价值意蕴,重构武术教育体系;整合传统武术文化精髓,更新武术教育内容;把握传统武术转型特点,构建长效教育机制;完善学校武术教育文化政策,加强学校武术教育有效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5.
《收藏》2009,(7):161-161
贵州虽居西南一隅,但它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块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产生了夜郎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等,衍生了许多风流名人和璀璨多姿的民族文化。据史料记载,仅明清两代,贵州就出了三个状元、一个探花、六千举人、七百进士。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比赛前的文化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比赛是体育文化的综合载体,包括派生于体育自然科学领域的智能文化和物质文化、植根于体育社会科学领域的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本文从体育文化学角度概述了体育比赛前的运动会申办、运动员训练、比赛场馆、赛前传播和开赛等方面的文化特质,以及所显现出的竞争功能、参与功能、美学功能和展示功能。  相似文献   

7.
从新时代背景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等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红色广场舞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开发价值与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探讨以“红色广场舞”作为一种新载体,实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有机结合的多重效能。研究结果表明:红色广场舞在增强政治认同感、推动体育产业持续发展、深化文化育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提出建设发展体系平台、开发特色文化产品、创新推广模式等开发红色广场舞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研究了小康社会时期湖南省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包括体育文化观念、体育组织机构与制度,群众体育文化活动,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国家对小城镇建设的要求,构建了小康社会时期湖南省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促进湖南省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任务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陈青 《体育科学》2001,21(6):11-12,45
采有文献资料法等。主要结论:西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民族、生产、生活、封闭和认同等属性,这些属性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西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足球球迷文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的理论与方法,从历史背景、民族心理、体育文化、体育产业等多角度、多方位全面系统地研究球迷这一业余体育团体文化,为促进我国群众性体育团体开展体育文化创建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胡庆山  王健  王维  李海金 《体育科学》2007,27(10):40-48,84
以湖北省大洲村为个案,采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力的视角对农民体育的发展给予解析。研究认为,农民体育的研究应具有“平民化”视野;农民体育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种文化力;大洲村农民体育文化力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文化主体的缺位、文化组织的匮乏、文化投入的不足、文化载体的贫瘠、文化地位的沦丧等方面;国家政策的惠及与政府的扶持是农民体育发展的保证和希望;发展农民体育的文化力是农民体育发展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12.
以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为指导,研究认为,对中华母体体育文化的认识有待提高、文化属性的缺位相对明显、不良宗教文化的附着存在较大可能以及游牧文化的离散成为常态,是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特殊性文化困境。上述文化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存在着机械性"华夷之辩"观念的浸入、对文化属性认知的不足、文化差异的过度强调、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迷失等四方面问题。破解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文化困境,需要从转变思想观念,给予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准确定位;加强多方引导,深化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属性的认识;树立明确观念,客观认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文化差异;推进体育文旅,促进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产业的融合发展等四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对发展高校体育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高校体文化内涵及特点的分析,阐述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导向性、时代性、多元性、动态性特征及教育、健身、创新等功能。并依据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球迷文化演进与看台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球迷文化演进与看台文化的建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球迷文化与看台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是互为前提、协调配合的关系;我国球迷文化的演进以精神维度为主划分为娱乐意识主导的萌芽阶段、民族意识主导的起步阶段、地域特征主导的发展阶段及球迷组织意识、个体意识主导的发展趋势;影响球迷文化与看台文化的因素分为内、外部环境,其中,两者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是共同的,而内部影响因素则既有相同也有相异;发展球迷文化主要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维度落实;建设看台文化是一个长期培育、创建的历程,主要从硬环境与软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同时需要经历“动员-落实-强化-更新”的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杨鸿哲 《围棋天地》2007,(10):97-97
人大附中、实验中学、北京四中三所重点中学分别开设了围棋选修课,内容包括围棋入门、围棋文化讲座、交流参观、围棋比赛、文化宣传、社会调查等,学生们从中受益非浅,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6.
王明礼 《收藏》2009,(12):128-13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洋洋大观,既有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也有近年来蓬勃兴起的石文化等,而军旅奇石收藏家黄富强就是石文化的痴迷者。  相似文献   

17.
奥林匹克多元文化中的一元认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奥林匹克自诞生以后,便开始逐渐打破地域、种族、意识形态等的限制,得到了世界各地、各民族、各国家的普遍欢迎.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世界人类的共同节日。由文化发生学的角度出发,从神话思维的认同、合理转嫁人类的本能欲望、反映人类对自身种群极限的挑战以及追求自由与超越的审美认同4个方面阐释奥林匹克文化在多元文化中最终形成为强势文化的原因,由此试图发掘奥林匹克精神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小康社会与都市体育文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凤萍 《体育科学》2006,26(5):88-92
阐述了体育文化的概念,小康社会都市的体育文化功能特征,并从小康社会条件下的经济产业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口结构的变迁、人类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演化等因素与体育文化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体育文化与城市精神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学角度,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上位概念的分析,得出“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技能为主要形式,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文化活动过程中由体育工作者、学生和其它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的,以不同形态存在的特质所组成的一切事物,’的定义,理清它与“文化”、“体育文化”、“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依据人类进行身体教育时所需的支撑条件,将体育文化分为:体育智能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规范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20.
体育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体育文化指人类在体育运动及其相关领域中生产或创造的物质产品、思想观念、制度、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它包括了人类在体育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体育文化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社会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精神动力之一,也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精神动力。体育文化在我国社会转型中发挥着价值引导、行为规范、舆论支持和文化积累等作用,充分体现在思想意识的创造性和促进精神转化为物质过程中的能动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