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剑华 《中华武术》2002,(12):28-28
上海海文音像出版社转来了《中华武术》2002年第6期申云同志的《听口令还是听音乐?》一文,该文认为海文社出版的《中国太极拳剑音乐》口令音带中的“预备…‘起势”两个口令配置有错,建议将“预备”这一口令提前到前奏音乐的最后一(小)节中呼出,  相似文献   

2.
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戴国斌 《体育与科学》2004,25(1):8-10,14
异化,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有力的理论武器,倍受当代理论工作者的青睐为扬弃武术现代化中的种种异化现象,本文以马克思异化理论的4个维度对武术现代化进行了一次理论性探索:本质的异化——套路异化为体操、舞蹈、戏剧的“奴蜱”,散打异化为拳击和摔跤的“竞技场”,竞技武术异化为金牌的“牺牲”;对象的异化——“输血”后的武术异化为其他范式的“混血儿”,武术现代化异化为长拳的“一枝独秀”,竞赛规则异化为“制裁者”;过程的异化——对武术的解释异化为“随心所欲”,武术现代化的发展动力异化为外在于武术的东西;关系的异化——武术系统内不同范式的竞争,其他体育范式与武术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2006,(1):17-17
1948年2月出生,祖籍河北省沧州,出生于北京。现任航天神龙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孙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自幼酷爱武术,曾习长拳、唐拳等多种拳械。1982年,从孙式太极拳大家、中国“十大武术名师”孙剑云学习太极拳、形意拳、太极剑、太极推手等。他协助整理出版了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的《孙禄堂武学录》。2003年协助孙剑云老师出版了《孙式太极拳诠真》一书。现正由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中华武术展现工程摄制专题片。  相似文献   

4.
蒋剑 《武当》2013,(3):26-27
游民生先生是四川南充市人。武当松溪派第12代掌门人,师从武术名家李良浩、袁志明等多位明师。他文武兼备,出版了20多部关于武学的著作及10多种武术音像教学片,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武当武术名家,尤其是他的夜行刀在全国武术界是声名显赫。他是名副其实、武艺精湛、  相似文献   

5.
王悦 《中华武术》2004,(7):8-10
2004年6月10—13日,由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和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名家论坛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无奇不有,新鲜事儿层出不穷。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的一大亮点就是出奇不意地造访了武术圣地——少林寺,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武僧表演的少林功夫。一位大国领导人对武术如此情有独钟,并亲临“现场”,面对面地欣赏武术还是头一次。孙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孙永田收徒仪式选址中央党校,“开启”了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老的太极拳的礼仪引入传播马列主义殿堂之“先河”,令人耳目一新,预示太极拳也将按着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1993年初,中国武术研究院的几位年轻人在一起“侃大山”。当他们把思路聚焦到传统观念——现实武术——市场经济三方有机结合方面时,便酝酿、创办了“武状元”赛制(即中华武术散手擂台争霸赛和挑战赛)。该赛制的诞生,孕育了我国历史上第109位、新中国第一位武状元的诞生。同时,在中华武术走向市场的道路上迈开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武术”名词定论问题是目前中国武术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武术名词意义、内容非常广泛,给人们很模糊的概念,现代人们只是片面的了解武术,有的甚至错误的理解武术,所以给武术向世界发展带来影响。武术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实用意义,要想弄清“武术”实际意义,就必须对武术名词在古代、近代、现代的真正实际意义进行分析,确定武术名词在各个不同时代的不同意义和武术内在含义的转移变化发展过程,并且分析现代武术发展形式和武术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再研究武术体系所包括各种单项内容发展的可行性——使人们对武术名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论。  相似文献   

9.
武术优秀运动员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院系创办武术优秀人才培养基地——业余体校、俱乐部,构建具有特色的“文武兼修、亦读亦训”的培养模式,是培养武术竞技与武术专门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6,(2):15-17
四川武林“三学士”是指当代四川武术界中三位正值壮年,文武兼备,为四川武术做出突出贡献的三位武术名人,他们是吴信良、肖家泽、傅尚勋。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奥林匹克的复兴看中国竞技武术的奥林匹克之旅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运用虑较法、个案研究法等,从现代奥林匹克复兴的分析中,提出了中国竞技武术在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应该予以重视的一系列策略:(1)武术进入奥运会,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而应该是对武术全方位的更新;为此,一方面应发掘武术“和谐、和平、完美”的文化内核,另一方面要保持武术现代化“离异“和“回归”的合理张力。(2)把握武术本质特征,用“奥卡姆剃刀”对传统武术技击进行“削枝强干”式文化手术,并根据技术简化和规范的要求,寻求武术技击现代发展的新突破。(3)在武术全球化中应积极扬弃武术现代化中出现的异化——标准化和形式化,克服对武术竞技“裁判导向”认知方式的片面性,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观众导向”的武术发展新思路。(4)培养与武术全球发展相应的国际气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多方合作长期发展的武术全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各国积极建设“体育城市”的时代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基于城市史的考察,提出城市创造和生产出了具有体育属性的中国古代武术,古代城市的大发展推动了武术的繁荣。1)城市格局和制度的革新为武士或武术人结社聚集创造了重要的空间条件;2)城市冶炼业的技术革新为武术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必要支持;3)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对武术文化的塑造和各类武术职业生成产生了重要影响;4)繁荣的市场扩大了市民文化的需求,使得很多与武术相关的印刷出版行业兴起;市民社会武术典籍和武侠小说的传播又反过来促进了武术在明清时期的繁荣。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发展乃至繁荣的前提都是“人口集聚”“技术密集”“文化聚落”的共同作用。因此在城市场域内的议题应当成为当今和未来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域。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老问题——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观众寥寥无几,运动员、教练员人数比看台上的观众还多,可谓是“无人喝彩”。 这是一个难堪的老问题——各省市武术队很难拉到商家的赞助,全国武术锦标赛的招标一年难似一年,可谓是“无人相助”。 这也是一个不能不关注,不能不解决的老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武术别无  相似文献   

14.
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中华武术》杂志和音像部联合举办的’99金秋太极拳座谈会日前圆满召开。此项活动旨在沟通《中华武术》杂志、人民体育出版社音像部与广大武术太极拳爱好者的联系,互相交换意见。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李秉慈、太极拳名师李德印以及北京市武协各个太极拳辅导站的  相似文献   

15.
北依太行,南濒黄河,陈家沟——河南省温县城东一个小小的村庄。它既是著名的武术之乡,又是太极拳的发源地,还是中原文化“河图洛书”、周易“伏羲画八卦”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6.
昌沧 《武当》2007,(3):42-42
我与老武术家李经梧先生只有一面之交。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他工作的北戴河疗养院。他给我的印象是:朴实,朴素,谦逊,热情。我对他的更多了解,是从他的好友、“十大武术名师”之一的李天骥老师那儿得到的。1987年冬,梅墨生、王大勇二位先生送来了一篇文稿,题为《仰之弥高,俯之弥深》,是介绍经梧先生先进事迹的。《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17.
方道行 《武当》2013,(10):54-55
唐豪是我同近代著名的武术家,是一位武术史和体育史的拓荒者,一生收集了许多珍贵的武术史料。1959年,他病逝后,这些史料(据说有三麻袋)交成都体院整理出版,可惜“文革”中毁于一旦。这些武术史料的亡佚,是中华武术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下面的一些武术史料,是唐豪生前赠送.虽属凤毛麟角,然历尽劫难能够保存下来,也就倍感珍稀,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精武》2002,(3):4-4
可是,看看武术的现状,“假大空,吹蒙骗”,一副无精打彩委靡不振的架势,我们是不是应当振臂呐喊:武术——呼唤英雄!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是我调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主持工作的第一年。从单位名称就能明白,这个单位的工作中心是“研究”。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迈进、国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方略的今天,抓好科学研究,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基此考虑,仅在这一年中,我们就相继在上海体育学院召开了“2003年国际武术论文报告会”,在武汉体育学院召开了“2003年全国武术科研论文报告会”。两次报告会的主题依次为“武术属于世界——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和“与时俱进,推动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报告会后,我们请部分入选论文的作者自行对文章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汇集成这本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武术研究》。希望此书的出版,对于活跃武术学术气氛、交流武术科研成果,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武术技术审美是武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象创构又是武术技术审美的内在生成。运用技术美学和中国古典意象思想探究武术技术审美,剖析其意象创构。研究认为,武术技术作为以身体为存在形态的身化技术,兼具技术美学和意象创构的审美价值。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结构包含“意”与“象”两个维度,“意”借武术技术外在形态之“象”赋形,“象”以武术技术内在之“意”塑魂,“意”与“象”结合,营造了主客体交融,充满武术技术生命活力的意象世界。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创构有“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味象体道”三个层面,其中,“观物取象”意指武术技术审美的“直观体悟”与“感物起兴”;“立象尽意”是指武术技术审美的“体物得神”与“感物动情”;“味象体道”则是武术技术审美的“象外之象”与“得意忘象”。同时,武术技术审美还有着“原型意象”和“超越性意象”两个层次,原型意象是一种本原性存在的意象,武术技术原型意象体现了集体无意识关联的武术技术文化品格;技术意境是意象的超越,武术技术审美只有深入到“境生象外”的技术意境方能真正感悟武术技术所追求的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