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滚动的圆形纸片为实验对象,设计数学实验方案.通过动手“做”、用眼“看”、动脑“想”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帮助学生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基于“做数学”的数学实验教学案例的研究,变革数学课堂行为,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的能力,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数学实验教学是“做数学”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平台。文章以“探究圆心运动路径的问题”数学实验课为例,探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数学实验教学设计,以期给当前数学实验教学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殷堰工 《职教通讯》2011,(12):30-33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发现知识",让学生从"听"数学变为"做"数学,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数学实验使得数学教学创设了一种"问题—实验—交流—猜想—验证"的新模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学生的能力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数学实验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数学实验教学进行审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王宗信 《江苏教育》2022,(83):33-36
通过做数学实验的学习方式“做数学”,可以将所学知识与经验、实践、应用相结合,将知识激活。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叶、削枝、强干”,将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形成知识体系,可以让学习走向深度,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生长关键能力,实现学科育人和课堂教学的减量提质。  相似文献   

5.
数学实验是以数学问题为载体,为获得某种教学理论,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的探索、研究活动.在苏科版教材中设置了“数学实验室”这一栏目,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做”数学——感受数学,探索知识和结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而开展数学实验活动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借助现代教学技术为完成某项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做类比、分析、归结,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因此,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把“书本的数学”变为“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与应用的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是建构主义所大力提倡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精心选择实验课题、改编中学数学的一些内容,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的重要步骤。数学实验是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一项尝试,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去致力于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去帮助学生本质的理解数学。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验中做数学,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问题发现、引申、变幻等过程的实验模拟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做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通常我们把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理勰、反思的过程称为“做数学”。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果能将“做数学”的理念引入到优化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斌 《辽宁教育》2007,(4):41-44
数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形成结论(实验感知,形成猜想——实验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归纳绪论)——实践运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评价体验”的基本流程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改变了学习教学的方式:由“听数学”变为“做数学”;由“看演示”变为“动手操作”;由“机械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学生在数学实验活动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体验到发现知识的乐趣。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尊重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突出学生动手“做”数学,其中数学实验是学生动手“做”数学的主要形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的研制,为落实新课标要求,设计适合新课程的小学数学实验活动,满足当前和未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陈燕群 《广西教育》2013,(37):53-53
“做数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做数学”的理念指导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进行。很多数学知识是对生活问题的抽象,而教材中静态的知识学生没有具体的感受,也就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但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数学以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来代替,将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2.
数学实验教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深度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及其特征,并分析了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阐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本文以七年级下册“乘法公式”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验证假设引导主动探究、化解冲突深化数学思维、引导反思巩固内化知识、数学应用提升数学能力等角度阐述数学实验对深度学习的作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对初中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在《数学课程标准》里,特别强调:“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们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正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与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作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从被动接受变…  相似文献   

14.
“做中学”作为辅学手段,与“数学实验”的理念极为契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顺利化解知识难点,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助力。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以“领学”为助力,以完成共同的实验任务为载体,在学生之间相互协商确定的规则下,“领学”引新、同伴互学,从而促进理性思维、验证数学猜想、归纳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数学实验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助力数学思维可视化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拼图·公式”实验教学为例,阐述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助力数学思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活动的过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学活动。为学生架起亲历“做数学”的桥梁。“做数学”即让学生亲历观察、猜想、实验、推理、交流、应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本文以《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让学生亲历观察、亲历猜想、亲历实验、亲历推理和交流、亲历应用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做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盛顿州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贴着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去做了,就理解了。”可见,让学生“去做”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当“做数学”进入课堂之后,课堂便成了一个快乐的大磁场,  相似文献   

18.
尤冰 《江苏教育》2022,(41):12-14+18
合理选择与开发实验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实验活动,是教师常态化实施数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方面。“一张纸能对折多少次”是结合“小数乘法运算”这一内容开发的组块式主题性数学实验。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要紧扣内容实质,开发适切的实验内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做数学”过程,促进其理性思考,积累实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它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和实践探究,使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形象,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探究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再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确定圆的条件”为例,阐述如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只是教师、向学生“授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品质。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怎样教学数学呢?一、“做数学”,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创新的数学课堂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方面,学生只有在做数学的具体过程中,通过亲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