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梅 《湖北教育》2024,(1):9-10
<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编织”归入生产劳动任务群中的传统工艺制作项目中,教学对象指向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编织类劳动历史悠久,意蕴隽永,并且材料易得,是优质的劳动教学项目。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编织文化、学习编织技能、创造编织作品,笔者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设计了“传承中华传统技艺之彩绳编织”系列劳动课程。下面,笔者以起始课《初识编织》为例,阐述“遇见—突破—行动—创新”四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首次出台,劳动教育有了自己的专属课程和法定必修课。劳动课程有什么价值意义、包含哪些教育内容、应该如何正确实施、如何把握好“一课”和“一育”的关系,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劳动课标,领会国家政策精神,在新课标引领下创新地方劳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傅条芬 《天津教育》2023,(17):174-176
<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劳动课程注重学生动手实践,重视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基于此,本文以“传统手工制作”任务群为例,在小学中高段开展“以生为本”的课堂探究,让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在自主设计中制作、在错误中探索、在评价中创新,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一、预先学习质疑,培养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有机融合,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和能力特点,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重在夯实基础,以各种动手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打好学生爱劳动的底色。本文立足实践活动,从三个方面探究劳动教育新路径:搭建实践平台,开拓劳动教育路径;开展实践活动,落实劳动教育目标;完善评价标准,增强劳动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5.
邵爽 《辽宁教育》2023,(10):66-69
劳动教育是生命成长教育,是全人教育。沈阳市浑南区实验小学在“儒雅教育”哲学思想的指引下,以“尊重友善、团结奋斗、求实创新”为学生行为标准,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三园一区”劳动育人体系,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创新劳动教育评价,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促新的综合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成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需要打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最好以“食育”为突破口,以此连接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让学生承担学校的绝大部分劳动,由此形成学生自治的基本责任和担当。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需要发挥社会教育力,建构“五育”融合的社会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7.
“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五育”融合视域下,以初中生劳动教育为中心环节,探索以班级为单位,协调各方,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机会,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实践路径。实践表明,初中生劳动教育实践应加强学科融合,构建班级劳动课程体系;健全评价制度,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创设劳动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相似文献   

8.
<正>一、作业设计缘起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创新作业类型方式,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的作业。[1]同年7月,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台“双减”政策,  相似文献   

9.
构建系统、完整的义务教育阶段生产劳动课程内容体系对明确劳动课程育人指向、完善劳动课程体系以及丰富劳动课程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义务教育阶段生产劳动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劳结合理论,从当前生产劳动课程开展的现状出发,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遵从价值取向的统一性原则和内容结构的多样性原则。义务教育阶段生产劳动课程内容体系既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形成,也重视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包括“爱劳动的教育”和“会劳动的教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发展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为了让劳动价值观的培养落地落实,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学校”)以“素养导向,标准驱动”“课程落实,整体融通”“实践活动,潜移默化”“三维多元,全程评价”为基本思路与实施策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将劳动教育嵌入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辛雪梅 《甘肃教育》2022,(24):28-30
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环境下,小学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劳动教育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成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劳动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此,教师要转变观念,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带领劳动教育走出困境,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文章结合实践分析了当前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基础,具有综合育人价值,是高校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校(淮南师范学院)实施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发现,高校有劳动育人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教育资源投入匮乏和育人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创新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劳动育人实践路径,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为有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3.
茅雪峰 《班主任》2024,(3):13-15
<正>鉴于学校劳动教育时间和空间存在局限性、学生劳动意识和习惯也往往难以持久,我以培育劳动精神为内核,分别从劳动环境、劳动活动、劳动评价、劳动素养四个维度,以“五一阵地”“翻转项目”“多元评价”“五育融合”为具体实践策略,让学生全方位浸润劳动精神的洗礼,真正体悟劳动价值,实现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家校社联合的建设原则,结合德育课程的共性和特性、学生的当下需要与长远需求,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指向,新时代培智学校开展“我的10+N”德育校本课程研发,涵盖智障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和职高阶段的德育内容,激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认同、自我肯定,推动培智学校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双减”是国家为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重大举措,全面理解“双减”政策,需要以历史逻辑梳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政策的发展脉络,把握减负政策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律,明确“双减”政策是过去义务教育减负政策的继续与延展;以现实逻辑挖掘“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明确“双减”政策是清醒地认识当下义务教育发展现实的产物;以实践逻辑探索“双减”政策的实现途径,明确要构建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需要引导形成全面发展人才观念、建设高质量内生发展育人体系、创新多主体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沧州市坚持以“人民满意、教育强市”为目标,全力抓党建、优资源、强师资、促创新、重“五育”、惠民生,强化六大支撑,全力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党建统领、培根铸魂,强化思想支撑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筑牢“根”和“魂”。  相似文献   

17.
总体而言,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空间局促、内容单一、效果不佳等现状是不争的事实。有鉴于此,小学劳动教育应以“五育融合”为指导,丰富劳动教育内涵;以校本资源为依托,构建“三层三维”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实景化”生活场馆为载体,创建立体劳动教育环境;以多元学习为模式,创新劳动教育方式;以多维评价为抓手,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由此体现劳动育人的优势,实现劳动育人的价值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正>在“五育”融合不断落实的背景下,小学阶段开设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小学体育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之间的重要联系。在进行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时,将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融入教学环节,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五育”融合视角出发,明确体育创新教学目标以及在教学中做到技能与理论并重,推进小学体育创新教学,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劳动是成功的关键途径,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基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劳动教育富含“让人成为人”的最根本、最深远的育人价值功能,能有效树德育美、增智强体。在劳动教育“独立成课”的当下,教师应积极遵循《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要求,深入解读分析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通过创新优化劳动校本课程内容载体的设计,强化对劳动教育实施渠道的开拓,充分丰富学生在劳动课程的过程体验,同时也要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的“劳动基因”,通过构建全面化、科学化、多元化的劳动课程评价机制,引领学生实现劳动感悟与价值观内化相融合,真正做到“五育并举”。  相似文献   

20.
朱燕 《上海教育》2023,(18):52-53
<正>我们围绕“一颗种子的力量”项目,结合“学院制”培养模式,以“劳动教育”为引领,以“尚蔬农耕”为举措,开展劳动教育各类活动,实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达美、以劳强体”,最终实现“五育融合”。“五育”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五育”并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结合当下的教育新时代背景,上海大学附属小学确立了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涵。学校积极加入宝山区“行知行”劳动教育实践与研究项目,立足实际,打造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五彩课程,创造积极的教育生态环境,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开展实践与探索,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