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阅读批注”这一环节。把“阅读批注法”落实好、做扎实,真正促进语文教学的开展。那么,如何把“阅读批注法”贯穿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张秋凤 《广西教育》2022,(34):47-50
本文围绕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所设置的“批注式阅读”单元两个语文要素的落实,以精读课课例研磨的方式,分析“批注式阅读”方法的教学主线,找准单元语文要素在精读课教学中的逻辑起点,在兼顾两个语文要素、融合单元人文主题的过程中明确精读课教学目标,找到基于目标达成的精读课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3.
运用批注的方法,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了解批注、尝试批注、交流批注、修订批注、拓展批注等策略,夯实批注教学,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批注”可以清晰记录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思维,让教师看见并关注学生阅读的全过程,及时分析,及时引导,让阅读更有效。评价先行,以评促“批”,呼唤“批注小达人”;多元对话,以检助“批”,培育“批注小达人”;用好工具,以记辅“批”,检视“批注小达人”。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93):14-15
本文首先介绍了批注式阅读的内涵,而后分析了批注式阅读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最后从课前准备形成、课中教学实战、课后学习总结三个方面探讨了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主编陈先云先生在介绍统编教材编排特点和建议时提到,批注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一种读书方式,能 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 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落实“批注”要素,不但能促使学生与 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判断力,使 阅读向更深处漫溯。下面笔者结合《牛和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流行网络阅读、电子阅读的今天,人们认识到了纸质阅读的重要性,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拿出了批注式阅读的这样一个读书“利器”,希望能够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瓶颈,并为此精心研究出了一些批注方法,展示了部分批注案例。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但如何让批注式阅读发挥最大效能?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教师主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批注式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能让学生深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获得思想认识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批注、根据教材的批注阅读单元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按照批注的序列性特点培养学生的批注能力。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不仅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而且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要帮助小学生深度理解语文文本,掌握语文教材中的情感与知识,教师必须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活动,在阅读的同时推动教学工作,锻炼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批注式阅读通过对文章的批注、点评来记录学生的学习灵感,帮助学生整合语文知识,教师要设计多元化教学互动方案,通过批注引导学生鉴赏、表达。本文对如何利用批注式阅读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实施,很多教师都把批注式的阅读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与此同时,教材也开始有意识地为批注式阅读提供平台,在编写和设计上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要引经据典,让学生了解批注阅读的方法、技巧;稳步开展,让学生熟练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形成批注阅读的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牛和鹅》是统编教材第六单元"童年生活"的开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课后习题进行巧妙设计。课堂上,教师应遵循先扶后放的原则,运用范例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批注的特点、了解批注的作用、掌握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在批注阅读中得意得言得法,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如何帮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除了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设平台,开发资源,创造机会,更重要的在于,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以语文阅读为例,采取“批注式阅读”,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陈敏 《四川教育》2020,(6):48-48
在统编版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两个重点:深挖教材,不能“窄化”或“矮化”教材;活用教材,巧妙地分解语文要素。一、明确框架。统编版教材在结构编写上有很鲜明的特点:小学低段(1—2年级)的教学重点是拼音、识字、阅读三个版块;中高段(3—6年级)的教学更关注阅读和习作两个要素。教材按照普通阅读单元、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的格局编排。教师在备课时应知晓教材编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尊重学生个体独特感受以及师生的对话交流。"批注式阅读"教学作为实践这一理念的重要方法,受到一线语文教师和相关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想的语文能力。本文着力探讨在小学二年级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在二年级语文课堂实施"批注式阅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的过程是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以文本为中介,对文本展开积极的创造性解读。批注作为阅读过程中的主动解读,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儿童“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儿童对文本进行圈画、评点、评注,与文本展开积极交流。一、“批注式”阅读:内涵与价值所谓“批注式阅读”是指儿童在对教材文本的阅读过程中,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文字、线条等对文本进行一种“自我解读”,它是儿童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的真性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小学生从文本的线索、文本的内容、文本的重点处入手进行批注阅读,从而让他们有效把握文本脉络、结构与情感。  相似文献   

17.
李细庄 《教师》2024,(5):15-17
批注式阅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能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批注式阅读教学逐渐成为当前学界的热门研究话题,文章分析了批注式阅读的概念,对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立足共鸣阅读下圈画批注、思辨阅读下理性批注、自主阅读下个性批注、合作阅读下共享批注四环节,深入研究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8.
批注,即批语和注释。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质疑,这既是一种阅读鉴赏,也是一种智慧的启迪。本文结合“批注”式阅读在教学中的应用,阐述批注式阅读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弛 《辽宁教育》2023,(9):37-39
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可通过明晰类别的读前准备、导学案引领、情感共鸣、多元批注、学科融合、比较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利用批注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师要有效结合读、思、批三方面的行为活动,彰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对话,促进学生有效、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阅读教学,注重"教课文",导致教学效率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为此,统编教材设置阅读策略单元,引导阅读教学从"教课文"向"教阅读"转变。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策略的学习,同时也是"教阅读"的一个尝试。教学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时,教师应读懂编者意图,理解这一单元的作用及特点,在课堂上采取元认知、技术性、整体性、沉浸式教学策略,并引导学生实践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