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器官移植从动物器官移植和人造器官应用发展而来,其成功的前提是找到适应的器官源。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应用不仅受制于器官获得与否以及经济上能否承担两个方面,而且受社会大系统中诸多因素影响,并且要求社会作出相应的调适,就此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文章基于这几方面内容,从技术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如何被社会认同和接受,即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一边是人体器官黑市、犯罪和黑中介残忍的剥削,一边是患者绝望的等候——人体器官移植的巨大供需矛盾究竟该如何解决?罪恶的人体器官黑市2006年11月,河北石家庄的一个乞丐被人残忍杀害。尸体发现的时候只剩一具空壳,乞丐的肝、肾、脾、胰等器官全都不翼而飞。经过侦查发现,原来是几个人为了从买卖人体器官中获利,而把  相似文献   

3.
正人体内存在多种器官,为了能够让人生存下去,这些器官分别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当人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器官也会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巧妙地做出相应调整,以此维持生命的稳定。说起器官,大众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心、肝、肺、肾、胃或者脑。然而除了这些器官,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器官,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12,(13):7-7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纳米技术和再生医学系科学家亚历山大·塞法利安教授领导一支研究团队致力于在实验室培养人体器官。塞法利安实验室培养出多种人体器官,如鼻子、耳朵、气管、动脉等。科学家认为,实验室培养人造器官必将能够应用于l临床实践,让器官捐献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5.
人体器官芯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体器官芯片是一门新兴的前沿科学技术,也是一门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汇聚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物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吸引了来自政府、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被2016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列为"十大新兴技术"之一。人体器官芯片指的是一种在载玻片大小芯片上构建的器官生理微系统,包含有活体细胞、组织界面、生物流体和机械力等器官微环境关键要素。它可在体外模拟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主要结构功能特征和复杂的器官间联系,用以预测人体对药物或外界不同刺激产生的反应,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新药研发、个性化医疗、毒性预测和生物防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文章概述性介绍了人体器官芯片的起源、国际发展态势和研究进展,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可以创造出各种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器官芯片也可以由其他细胞制造)。类器官就是用干细胞制造出来的微型器官,或称迷你器官,它们具有器官的某些功能。器官芯片并非硅电子芯片做出的人体器官的模拟器,而是含有人体活体细胞的生物芯片,当然,这种芯片比类器官更小。  相似文献   

7.
3D生物打印人体器官有助于解决目前人类器官移植中供体严重不足问题,其应成为人体器官移植的合法供体。为防止相关违法犯罪活动,法律应规定有权进行3D生物打印人体器官打印主体应限于国家医疗行政主管机构批准的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应严格禁止3D生物打印人体器官的买卖行为,3D生物打印人体器官移植的使用范围应限于挽救生命或修复严重病损的器官,不允许被正常人用于"增强"人体机能。由于对3D生物打印的人体器官授予专利权将违反专利授权的道德要求,损害人类尊严,因而3D生物打印的人体器官不具有可专利性,不应对其授予专利权。  相似文献   

8.
<正>在芯片上打造人体器官,听起来似乎太过玄幻。但是,进入21世纪后短短几年,生物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便成功将之变为现实。将人体细胞置于微流控体系中,通过调控培养环境,可以有效复刻人体器官的关键功能,进而用于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发。从肺、脑、心、肝的芯片,到肠、肾、血管、皮肤的芯片,器官芯片的种类越来越多,近年来又诞生了膝关节器官芯片。  相似文献   

9.
根据《卫生部关于委托中国红十字会开展人体器官捐献有关工作的函》和有关会议精神,响应《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率先在云南开展DCD器官捐献工作. 为解决供体极度短缺和规范我省器官移植,2010年李立教授在云南省人大代表会议上提交了公民逝世后遗体捐献的议案.2010年3月,11个省(市)开展了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简称DCD)试点.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在云南省内开展关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的社会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约54%的市民表示愿意捐献有用器官,19%的市民不愿意,剩余27%的市民表示对器官捐献不了解.经过这次调查,为开展DCD捐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萱萱 《内江科技》2010,31(4):197-197
呼吸是唱歌所必备的一项发声技巧。首先必须了解歌唱呼吸的人体器官,同时运用这些器官,经过一定科学的训练方法.为获得优秀的歌唱能力而奠定良好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器官移植的出现挽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病人,给绝望的家庭带来了新希望,同时人体器官的特殊属性也引发了许多法律与伦理的探讨,本文通过未成年人捐献器官的角度分析未成年人尸体器官的物权属性、近亲属是否可以继承、继承后的处分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立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新年伊始,人体器官也有了新成员,这便是被称为肠系膜的位于消化系统中的一个器官。全球最著名的医学教科书《格氏解剖学》已将肠系膜作为一个独立器官来定义。关于人体,科学家有了很多有趣的发现,但也还有很多未解之谜。1.最新发现的器官器官一般都有独立的结构组成和独特的生理机能,如心脏是一个负责供血的由肌肉构成的器官。肠系膜是将肠管悬吊、  相似文献   

13.
苏千雪 《知识窗》2006,(7):18-19
瑞贝卡·布伦特是美国费城一个平平常常的9岁女孩,在她活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然而,当因车祸不幸丧生后,却通过另一种特殊的方式获得了再生:她的器官被分别捐赠给了全世界8个国家的8个陌生人!她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捐献人体器官最多的人.  相似文献   

14.
在系统解剖学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医学基础薄弱的一年级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掌握复杂的人体器官结构是解剖学教学中的难题,数字模拟人解剖学教学辅助软件的开发应用,清晰逼真的三维解剖图片增加了解剖学教师教学手段,让学生易于理解复杂抽象的器官结构,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基于虚拟人体的虚拟手术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现代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国际前沿技术。高质量的个性化虚拟手术需构建人体组织器官可交互的几何、物理和生理模型,仿真复杂手术过程,评价手术仿真操作对实际手术技能提升的作用。虚拟手术技术涉及多模态医学影像智能分析处理、个性化人体器官混合建模、复杂手术现象交互仿真、手术仿真评价等一系列前沿科学技术问题,可服务于手术机器人研发、远程协作手术、医疗器械研发等前沿领域技术的发展。未来,继续深入研究突破人体器官多维度多粒度虚实映射理论、个性化人体器官多尺度生理建模方法、人体器官生理信息模型库构建、智能三维虚拟人体交互仿真算法框架等关键技术问题,对提高我国虚拟人体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对推动手术研究与转化的模式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苑》2014,(1):57-58
<正>现在足浴很是红火,尤其是上班族更是喜欢泡脚,足底按摩等等足部保健。不错,我们每天都用脚走路,却是够累的,是应该给自己的脚休息休息。现代科研表明,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穴位),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自我保健效果。  相似文献   

17.
智力之谜     
我们要相信,如果让玩的花样多起来,不灵光的大脑会变得好使一点. 若将头发剃掉,剪开头皮,并设法打开坚硬的颅骨,便可看到最柔软和最不可思议的人体器官--大脑.大脑是一个让人迷惑的器官,就像生和死、意识、睡眠和其他更多的东西,都是人类至今也没有解开的谜团.  相似文献   

18.
正从前,一个跛子和一个盲人是好朋友,两人同住一屋,相依为命。一天房子突然起火,转瞬间整个房子就烧了起来,两人的生命危在旦夕。盲人想逃却看不见路,跛子想逃,无奈脚不能行。忽然,盲人急中生智,背起跛子就跑。跛子看得见路,盲人能跑,两者互为补偿,逃出了火场。在生活中,将两种或更多器官的缺陷加以补偿,往往会化险为夷,甚至发明出一个新奇的事物。人体器官的功能并非无限,眼睛是一个很重要的器官,我们在做发明创造时,不妨尝试补偿或延伸眼睛的功能,做出不一样的"眼睛"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科学家正在进行人体器官的克隆计划,如果进展顺利,3-5年后,便能首先克隆出人的血管、食道和膀胱,然后开始进行胰腺、肝脏和心脏等更为复杂的人体器官的克隆.  相似文献   

20.
《青海科技》2014,(1):92-93
<正>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物,都有可能变成现实。那么在接下来的100年内,又有哪些可能会出现的新科技呢?下面是科学家一些科技预测,如果这些预测能够变成现实的话,将会让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体器官商店若不幸遭遇车祸或疾病,人们可以从"人体器官商店"订购用自身细胞培育的备用器官。科学家现在已经可以培育软骨、鼻子、耳朵、骨骼、皮肤、血管和心脏瓣膜、膀胱、气管。在未来大约5年内,科学家将能够培育出肝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