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是学生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而“变形的艺术”就是为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而设计的拓展内容。教师通过“视频导入,开启想象空间;多图观察,形成想象基础;操作助力,推动想象跨越;推理实践,促使想象可视;自主构建,拓展想象深度”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空间想象力发展的阶梯,增强学生对图形变换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空间观念离不开操作活动.有价值的操作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其产生操作的积极情感.有价值的操作活动,能在操作中结合想象,能让学生关注操作背后的数学内涵,主动将知识从肤浅走向深入.有价值的操作活动,能将积累的感性经验内化为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强调“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正确而丰富的表象积累.在进行“空间与图形”教学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想象、应用中自主构建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4.
“画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画垂线的实际应用。综合运用长方形的特征、画垂线等知识画出给定长与宽的长方形,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尝试操作、交流想象等活动,在规范、正确作图的基础上适度拓展,可以积累活动经验,促进空间意识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教学活动精心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主动操作,发挥想象的作用,对图形的特征和本质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在多种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空间观念,并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探析,旨在和同行学习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由于多数教师对学生的想象活动认识不深,同时想象这种思维活动不易觉察和感知,以致诸如“未想象”“难想象”“虚想象”“谬想象”等“伪想象”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既屡见不鲜又被熟视无睹。以学生已有的记忆表象和学习经验为支撑,关注学生在想象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加强实践操作,丰富数学表象和搭建想象平台,能够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教学中,注重操作实践、思考想象和准确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图形的认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特征,比较图形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形成空间观念。在人教版教材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通过“呈现错觉图组”“提供结构材料”“借助比较过程”“留足想象空间”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从直观感知走向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操作课因其积极作用的目益彰显而倍受关注。实践操作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折折、拼拼、剪剪等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立表象,在合作操作中形成认识,在拓展操作中实现升华,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想象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推理和判断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和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发展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策略是多种多样的,经验的回忆、观察与操作、想象与推理、表达与交流等都是学生感知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体验数和形的联系,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阶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空间与图形课程的核心目标。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2.
肖新运 《考试周刊》2013,(89):74-74
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要经历图形抽象、空间想象和直观推理的过程。为提高空间观念教学效率,教师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突出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作图操作活动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直观感知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作图操作活动复习课型教学设计的探索是变革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尝试,可作为设计其他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复习课的参考,促进高中数学教师在实践中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作图操作活动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直观感知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作图操作活动复习课型教学设计的探索是变革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尝试,可作为设计其他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复习课的参考,促进高中数学教师在实践中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培养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在进行几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及实际应用等各种活动,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提高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在综述空间观念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对学生知识经验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实物模型的教学;加强识图与画图的训练,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最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包括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感知空间形式,建立空间观念;加强操作感知,获得空间观念;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巩固空间观念;语言调节,增强空间观念;通过变式、联想和再现,深化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教学“图形与几何”时,教师要加强对空间观念的认识,遵循课程标准,借助观察、操作、想象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规避或化解学生空间观念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学习了“对称现象”,认识了对称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力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正确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轴对称美,产生动手创造美的欲望。执教者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出发,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观察、想象、猜测、操作、验证、交流中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体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聋校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聋生学习几何的主要特点:经验是学习起点,操作是构建空间表象的主要形式。教师教学时,从聋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从情境激趣引发思考、体验感知清晰表象、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等环节进行课堂教学,培养聋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聋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聋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历次的《数学教学大纲》或《数学课程标准》都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作为“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纵观数学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广大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但是,对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效实施“先学后教、顺学而导”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下面仅以“四边形的认识”的教学过程进行几点反思。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通过诊断,将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进行对接,认识梯形的特征。2.通过动态演示、想象、操作等教学环节,发展形象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过程】一、学情诊断,反馈跟进1.直接揭题。师:今天我们来认识“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