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直面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经验,体现“综合”与“实践”。文章立足于常态化实施现状,探析如何以“项目统整”的方式实现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整合与可持续利用,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走“常态化”之路。透过现状,我们不难找到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有内在因素。四大领域有机整合及综合实践与地方(校本课程)问整合度不高、指导教学的专业化问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指导方面等成为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石家庄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实施,通过对本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访谈,查找影响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实施的因素.提出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实施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策略,为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的真正有效实施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上,要求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开齐开足全部课程,特别是加强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和技术类课程的实施。的确,综合实践活动是改变学生素质结构的一门课程,是需要教育工作者站在对学生终身负责的长远有效的角度,踏踏实实的常态化地实施的课程。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环节、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根本,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走“常态化”之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实的状况无论中学还是小学普遍遭遇到了尴尬。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观念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问题、政策制度支持问题、专业引领问题、学校校本化课程开发与管理问题等成为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赵士伟 《教师》2016,(6):108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三年级到高中设置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程从根本上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如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研究成为课程进一步建设的难点以及重点。学校合理开设此课程,成为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关键;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是该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通用的标准教材,即使是现行的《辽宁省综合实践课程主题资源包》也需要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开发,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成为了课程实施的中心问题。对此,我们探索了“小项目融合大主题”的策略,丰富课程内容,建立课程体系,并通过“六段式探究模式”实施,从而实现课程常态化。  相似文献   

8.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没有课程标准,它的正常开设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撑,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质量的重要保障,并为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基础.因此,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发、建立层次化的课程资源框架,对于进一步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意叉.通过整合以发掘资源;建立基地,充实资源;选择方式,活用资源等三个方面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层次化构建,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解决问题为宗旨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湖州市长兴县推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区域化推进”培养实施模式,从县域管理层、学校、教师到学生,每个阶层都有各自的目标,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体,实现了县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域化、立体化、深入化的多维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常态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提升了全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团队素养。  相似文献   

10.
应用英特尔⑩未来教育基础课程、成功技能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化开展的始终,形成固化的四阶段教学过程:制定计划——活动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实施(开展)、认真检查——活动评价和反思、交流分享——活动结果发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贴近学生生活,开阔学生多学科视野,建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模式,指导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整理学界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开展主题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一个载体。随着新课程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走上了精彩纷呈的层面,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有效落实,常态化实施,就要从根本上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功能,充分发挥它的功效,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回归到它的本真。  相似文献   

13.
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课程常态化管理与有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任本雄 《新教师》2020,(3):73-74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重视每一名学生的兴趣,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应顺着常态化发展之路实施,相关教师应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原则,探索行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实施策略。一、基于常态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原则(一)常规化原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必须要形成一套常态化、规范化的制度,不能够将综合实践活动课视为束之高阁的摆设,也不能朝令夕改、没有规划性地进行。只有秉持这个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持久实施下去,并且发挥重要的素质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历了新课程理论培训和典型经验推广等阶段之后,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进入了以实施模式与路径为特征的常态化运行条件的探索阶段,进入了课程实施方法创新与改造的新阶段。本期“课改”,我们专门来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课程常态化管理与有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略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开辟了发展个性的舞台,常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使这个舞台永不倒塌的保障。只有实现常态化实施,才能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上展现自我,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一、课程意识是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前提明确的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教师角色乃至在教育中的存在方式与生活方式。因此可以说,课程意识意味着"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的生成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特征,比任何一门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窄浅化”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内容缺损、过程缺失,影响课程目标有效达成的现象。深入剖析“窄浅化”现象,提出针对性策略,有利于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开展主题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一个载体。随着新课程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走上了精彩纷呈的层面,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有效落实,常态化实施,就要从根本上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功能,充分发挥它的功效,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回归到它的本真。一、主题选择:适度把握"加  相似文献   

20.
朱琴 《江苏教育》2009,(4):25-2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主角;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转变角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指导首先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次是善于引导,有的放矢,有效指导,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有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