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艺术类型学思想是托马斯·门罗比较艺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首先指出艺术的分类问题与艺术的定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接着从艺术形式的类型(艺术门类)和艺术风格的类型两个方面来加以探讨,提出了区分艺术类型的具体方法。门罗对艺术问题的思考不局限于抽象的哲学思辨,而是重点关注具体的艺术生产实践,通过对艺术现象的客观描述和相互比较来创建一种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范式。门罗突破了传统的艺术分类模式,提出独特的艺术分类方法,为艺术类型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从1921年宗白华在德国留学并开始受业于艺术学独立运动的主将马克斯·德索(MaxDessoir)等人至今,艺术学在中国经历了从准备到确立再到繁荣发展的不同阶段。20世纪20年代的宗白华、40年代的马采、80年代的吴火与李心峰等人以及50至60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当时的"一院两所"主持的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的艺术学项目等工作,为中国艺术学科的确立作了理论铺垫;90年代,通过张道一、于润洋、仲呈祥等人的努力,艺术学在中国学科建制上得以确立;2011年,艺术学成为中国第13个学科门类,艺术学理论(即一般艺术学,generalart theory)成为一个一级学科,中国艺术学科进入繁荣发展期。  相似文献   

3.
数字媒介时代的到来,为艺术学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理论要求、实践要求、人才要求和方向要求上,即艺术学的数字化延伸、艺术学从课堂走向应用的转型、多元融合的综合人才要求和艺术学的多向“突围”。从适应数字媒介时代对艺术学发展要求的角度看,目前艺术学还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即艺术学创新中实践能力不足、艺术学创新型人才不足、艺术学创新融合能力不足和艺术学创新的产业支撑不足。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艺术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创新发展:立足实践,探索创新理论;多元培养,打造创新人才团队;兼收并用,提升艺术学创新融合力;研学合一,培育创新产业。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是艺术学理论学科下应用理论艺术学的分支之一,是关于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的传授及其实践的学科。其学科属性在于,它是一门关于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的传授及其实践的跨学科领域,涉及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其研究对象在于,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的传授的普遍规律和特性,以及这种传授的实践操作过程本身。艺术教育的实质在于人生艺术感涵濡,即以艺术品美感为中心的对整个人生过程的审美价值的直觉能力的养成过程。对艺术品的审美感受能力的涵濡,是人生艺术感涵濡的中心和基础,由此拓展到自然美感、社会美感、科技美感、宇宙美感等共通感的涵濡,共同组成人生艺术感的同心圆构造。艺术教育是以人生艺术感涵濡为中心的个体艺术美感的养成和拓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关于“南北”问题的探讨遍及乐、文、诗、词、书、画、曲等多个门类和领域。尽管不同门类艺术发展成熟次序不一,探讨“南北”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但古人区分南北差异的着眼点主要在于风格,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词,概括南北艺术整体风貌,彰显南北审美特色。历经不同时代层累积聚,形成一系列的对立性“风格”范畴,体现出古人对艺术“南北”问题的深刻认知与多元思考。从艺术学理论学科视角出发,借鉴比较学方法探究艺术的南北差异,尤其是不同门类艺术风格范畴之间的内在关联,对当前建构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1年艺术学独立为学科门类之后,"艺术学理论"成为下设的一级学科,对于该学科之构架和建设的论证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当下社会语境为背景,分析"艺术学理论"在学科内部与外部的作用,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形成有关该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判断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是科技发展的艺术成果,闪耀着科技美的光芒。但电影艺术是影院艺术,电视艺术是家庭艺术,虽有共性,更有独特个性。电影艺术的门类正在逐步减少,而电视艺术门类却在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8.
2023年4月7日至9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高峰论坛在杭州师范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华美学学会生态美学专业委员会和浙江省艺术学理论学会共同主办,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承办,美育学刊杂志社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  相似文献   

9.
发端于美国的艺术型研究(Arts-based Research),是运用各种艺术形式进行研究的一种新范式。通过分析艺术型研究的缘起与发展、理论基础与价值、步骤与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可以丰富我们的艺术学研究方法和视野,弥补当下艺术学研究过于偏重思辨而缺少多样性的不足,促进艺术学研究方法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艺术与此在:论艺丛札》是作者十余年来从事文艺研究与写作的部分论稿合集,涉及美学与艺术学理论、电影理论、诗学和美术史等诸多研究领域,是一本跨越理论与现象、传统与现代媒介和中西艺术文化的艺术学研究著作。作者诸葛沂将本书分为"理论""电影""诗歌"和"艺术"四个章节。"理论"这一章为全书定下了研究基调及作者的研究偏向,即要从现代艺术的救赎论、现代性与现代主义、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作为研究对象,从艺术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自身所表现出的“程式化”艺术特征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探析。研究认为:武术技术技法是构成中国武术形式与内容的要素,其因自身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构成了中国武术的“程式”,而由武术技术技法组成的武术套路,则成为了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表现形式。通过“提纯”与“美饰”的艺术表现方法,以及以“虚拟”显“真实”的艺术表达方式,武术拳家们对武术技术技法和武术套路进行了“程式化”操作,实现了对中国武术的艺术化处理,赋予了其艺术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艺术学概论是多数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必修理论课。基于美术学专业特性和齐鲁文化特色进行教学改革,可以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三个层面进行教改,其核心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材内容依托选定的教材,融合理论课、艺术考察课、论文指导等,形成完整的教学建构,落实理论掌握和应用。具体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建构:一是结合齐鲁造型艺术的历史考察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二是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讨齐鲁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三是探讨齐鲁艺术文化在艺术接受理论中的范例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高美术素养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及教育改革的要求。本文就如何提高小教大专生的美术素养提出自己的论述:一、美术教育是提高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二、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学习和借鉴是提高美术素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是跨艺术学中的音乐、美术和舞蹈等三个二级学科的艺术综合类专业,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必将涉及到音乐、美术和舞蹈等艺术学的三个二级学科,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包含吹、拉、弹、唱、说、写、舞及绘画等诸多专业技能,鉴于艺术教育专业面广、范围大,意在抛砖引玉,从功能、现状、定位以及问题等方面对高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究与分析,以期为地方本科高校办好艺术教育专业、培养好艺术教育人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课程的完善需要准确的定位,艺术美学的学科定位在构建严密、完整、系统的艺术门类体系的前提下,用完整的审美范畴理论来介入艺术的审美体验,并且对艺术的审美价值做出深入挖掘和阐释,进而拓展艺术美学的应用,这对于艺术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各门类艺术史的后半段由艺术语言的更新和革命两个阶段构成,前者是量变,后者是质变。“更新”指特定门类艺术中艺术语言系统的材料、工具和技术三要素发生了独立或组合性革新,从而为该门类艺术带来一定程度或某种意义上的新改观。“革命”则指特定门类艺术的艺术语言系统围绕材料、工具、技术和视野四要素发生了独立或合成性重大变革,从而导致原门类艺术之衰微或崭新的门类艺术之产生,为艺术领域带来全局性的、持久的、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摘要:在中西方体育文化中,就“搏斗技击”本身而能上升为艺术乃至哲学的层面,武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征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哲学、艺术学基本理论,对武术发展的全貌从技、艺、道三层面进行系统阐释。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以“技”为根基,形成攻防搏斗的遁形内隐;中国武术以“艺”为演绎,表达一种艺术的展示和审美的诉求;中国武术以“道”为理想,体悟一种对“天道”的认知和“人道”的践行。通过对三层面的梳理和深究,发现技、艺、道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即化技为艺、技艺双修是中国武术技术发展的内在必然;艺通于道、艺与道合是中国武术精神境界的完美转换;道由技生、技道合一是中国武术本体发展的自由超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艺术学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培养目标,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针对艺术学的特点,从艺术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教学管理、分类培养改革以及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剖析,以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艺术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9.
“autonomy”一词从政治领域的“自治”扩展到道德伦理上的“自律”再到艺术与审美范畴上的“自主”的过程中,源于社会领域的分化、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的兴盛、艺术家及其创作的独立以及艺术风格与表现的革新,各时代的理论家都曾对“艺术自主”作出思考。到20世纪,从艺术和美学的本体维度与文化社会学的外在视野出发的阐释使“艺术自主”具备了多元化的内涵和价值,此时的观点以“为人而艺术”为核心呈现出一种立场上的统一。因此,应当坚持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思想立场,客观辩证地考察历史和语境、理论与实践,以赋予“艺术自主”更具时代性和语境性的内涵与价值,藉此推动艺术更好地服务于人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
《美育学刊》2018,(4):37-37
"新时代浙江艺术学理论发展及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暨2018浙江省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于2018年6月30日至7月1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省艺术学理论学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会议由杜卫会长致开幕辞,副会长陈星作工作报告。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上,来自各高校和文化艺术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和相关艺术文化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其中有18位学者围绕艺术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