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杨钟志 《亚太教育》2019,(11):166-166
当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仍以“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道德教育,课堂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多样,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加以选择。问题解决学习方式是课程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把中职英语课程改革中的英语教师角色进行定位,认为英语教师是“课程演绎的总编剧”、英语教师要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实现传统课堂师生角色的转换、英语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效果的“终审裁判”、英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英语教师还要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者.英语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一种好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分析总结了“信息理论基础”课程一直以来盛行的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并论证了新的评价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已有研究指出,教师传递的信息中82%是由非语言实现的,音视频同步技术为在线教学中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中国在线教学规模很大,但鲜有对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的研究.文章以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为自变量,以学生学习投入为中介变量,以学习所在地为调节变量,以学习效果为因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在线教学中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对1595名参加在线学习学生的调查显示:控制性别、年级、专业和学校类型后,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生学习投入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学习所在地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生学习投入之间发挥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理解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内在机理,而且对教师在教学中的非语言亲密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导式"课程教学模式应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网络环境的“学导式”课程教学模式,其功能模块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教师释疑、教师精讲等。该模式的应用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观念明显转变,学习效果较好,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同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二、教师角色扮演技术与远距离教育书目制作类型理论英国教育学家丹尼斯·劳顿曾指出,在传统的学校课堂教育中,“一定种类的语言能力可能会普遍贯穿在课程中,但是学生也需要学习运用某些专门语言一既是有感召力的又是活泼的语言”。无庸讳言;劳顿在这里揭示出两个问题,即传统学校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的“语言贯穿于课程”,这是教育学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只认同那些“既是具有感召力”、“又是活泼的”教师“语言”,这说明课程中还存在一个“教学艺术”问题,即“教师角色的扮演技术”问题。反过来,我们再用劳顿等人的这番话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职学生学习单片机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普遍都不尽如人意.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类课程,对开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语言能力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情境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结合教学内容,并利用实物、音乐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立体化地展示教材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教师有效地通过“情”与“境”的创设,使学生徜徉在多样化、趣味性的情境海洋中,对优化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生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学习中存在的知识难以理解、理论与实践难以建立联系等问题,作者将翻转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开展了混合式SPOC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设计实用而有趣的线下实践项目,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线上协作和课堂讨论,能够促进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及时获得问题反馈并有效改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法。初步教学实践表明,问题式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与教师思辨、探讨的互动氛围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整合利用影视资源 激活优化语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将影视资源引入语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影视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训练学生的口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教师要把握好度,正确处理文本与影视资源的关系,辨识影视资源的价值并合理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语文教学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外国文学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教师在讲课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一些同学对于“外国文学史”的本质问题理解不到位。通过改革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适当展示西方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他们对于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这两大文学分期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构建学生知识框架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未来的生活与学习打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探讨学生审美教育的几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二外法语是英语专业的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由于法语自身的难度较大,现有的课程设置学时不足和学生兴趣不高等原因,现在英语专业学生的二外法语学习并不理想。该文旨在针对现有的二外法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尝试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达到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温丽英 《成才之路》2020,(2):110-111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效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陈婷 《高教论坛》2012,(10):89-90,95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课和财经类专业的先行必修课。由于理论滞后于现实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让政治经济学的课堂富有活力,是大多数政治经济学教师一直在努力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教师、学生的角度分析原因,进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黄可椿 《成才之路》2021,(11):48-4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用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深入解读文本,善于从文本中挖掘语用训练点,引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习得语言,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加强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本课题基于Python语言语法简单、使用便捷的特点,以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机器学习为案例,结合Python中主流的人工智能算法库,实现了基于Python的机器学习。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使学生对该课程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积极状态。影响高校非汉语言文学类专业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工作、交际、环境、个人趣味等。正确分析不同专业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成因,在广泛进行语文学习重要性教育的前提下,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手段改进、语文课外活动序列化开展、教师语文素质与时俱进等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校非汉语言文学类专业语文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赵凤 《教育教学论坛》2020,(17):309-310
该文通过论证旨在说明,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重视双向交流,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它对教师的案例设计和评价水平、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