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演义》从整体上反映了作者的一种历史悲剧感,姜维的悲剧更深化了这一主题。姜维艺术形象的塑造,在全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取得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姜维从始至终都是诸葛亮精神和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奋斗一生,却劳而无功。姜维的艺术形象,为全书的悲剧主题起到了点睛之妙。  相似文献   

2.
《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十九“孔明以智伏姜维”,写姜维识破了诸葛亮的调虎离山计,并且在天水郡大败常胜将军赵云。诸葛亮见姜维“行兵用计”与自己相同,“喜爱无限”,于是采用声东击西的计谋,收服了姜维。姜维本是“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的“当世之英雄”,加之诸葛亮的亲授兵法,在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战斗中,的确不负诸葛亮对他的精心栽培,多次献计献策,立下了不少战功。诸葛亮临终前,把军事大权亲手交给了姜维。作为肩负“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大业重任的姜维,九次兴师伐魏,最终以身殉国。 凡论及姜维这一艺术形象的文章,都给予姜维以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笔者以为,姜维对蜀汉事业的确无比忠贞,他那种“生命  相似文献   

3.
嘉靖本《三国演义》中姜维投降蜀国之后,其母亲一直在魏国,魏国大都督曾真还以此相信了姜维的诈降计而损失惨重,但事后既没有提到姜维去接其母亲,也没有提到魏国人捉拿他的母亲,而考诸史料这一段描写与历史不尽相符。这不但不符合姜维作为“孝子”的性格,也违反了魏国时自己的“逃将”的家属不拿不问的正常逻辑,毛宗岗本中增加了“诸葛亮遣心腹人到冀县搬取姜维老母送入汉中”这一细节,使这一“疏漏”得到修改。毛宗岗修改了《三国演义》中的“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4.
略论姜维     
姜维既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三国演义》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形象。姜维的一生主要可分为归降蜀汉、北伐曹魏和假投降三个阶段。在姜维形象的塑造上,罗贯中对于归降蜀汉和假投降这两个片段的描写是成功之笔,原因在于前者使主次人物形象相得益彰,后者则有赖于历史事实本身的曲折奇妙,而对于北伐曹魏的描写就相形见绌了,这主要是由于受主题、篇幅和角色地位的限制而过分拘泥于史实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法律的发展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这一命题的基础就是把法律与秩序等同,这就忽视了法的自我衍生功能而认为国家法的无用.在把这一命题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一个命题的比较后作者认为法律制度是法律发展的关键,尽管这个结论也是现象性的.  相似文献   

6.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第二大城市,东接关中,西向兰州,南邻巴蜀,北倚六盘,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后进入甘肃的第一个重镇,更是自古以来陇南入川的唯一通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最为大家熟知的当为“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八次北伐,  相似文献   

7.
《三国志》和《华阳国志》等书都有姜维于263年冬撤离剑门关东到郪、涪的记载,而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则认为姜维始终固守剑门关。认真考察,罗贯中之说更符合历史实际。因为姜维于263年冬撤离剑门关之说违背了此前姜维巩固边防的战略方针和实际行动,也不符合他战略意识强的作战特点,更不符合当时蜀国的战略部署,而实地材料也证明姜维一直固守剑门关。《三国志》和《华阳国志》的虚假记载的主要原因是史料不实。这些不实的史料都和《钟会传》的虚假记载有关,说明钟会想以此来平分邓艾的平蜀之功。这是司马昭默许过的事情,故晋人陈寿和常璩只能承认既成事实,不敢订证史实,说明真像。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大学教授朱良志在《生命清供》一书里提到一个国画理念:"不离亭子,不在亭子。"意思是说,"画"离不开"亭子",但表达的真意却不在"亭子"本身,而在寄寓的生命意蕴上。这一理念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颇有启发,我们不妨借此化成"不离亭子,不在亭子,为了亭子"的"亭子理念"。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亭子理念"呢?  相似文献   

9.
粤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有一句"怨不在大,可畏唯人"。书上的注释是"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教学过程中,感觉这句翻译很不好理解,于是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有人把这句话理解为"(臣民的)怨恨不在(事情的)大(小),(凡是使他们怨恨的事情都不能做),可怕的是臣民(不拥护)。"但是思之良久,感觉这种翻译也不甚妥当。  相似文献   

10.
金蝉脱壳     
[释义]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敌人不能及时发觉。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一直在打仗,但一直没有成功,最终在第六次北伐的时候,由于过度劳累,在军中死去。诸葛亮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在临终前对他身旁的大将姜维说:"你们一定要按照我的吩咐做,在我死后,不要宣布死讯,对外严密封锁消息,秘密率部队撤退。"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带着他的灵柩,秘密撤退。当时司马懿正在派部队跟踪并追击  相似文献   

11.
<正>1.周瑜戳着孔明的额头:"给你三天,凑不齐10万支箭,仔细了你的皮!"诸葛走后,周瑜冷笑着对鲁肃说:"孔明这狐媚子,仗着有几分伶牙俐齿,作这轻狂样儿给主公看,调唆他联刘抗曹。正好寻事把这小蹄子撵出去。"鲁肃很着急,找诸葛。诸葛让他带着草船上江,笑着打趣:"这会子还不急,你且待我吃了这一杯酒再说。"2.那魏延先是一怔,复又一悲。虎目已滚下泪珠儿来,真真是痛断柔肠。而姜维早已  相似文献   

12.
《新陇》杂志是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甘肃籍学生在北京创办的月刊杂志。这是甘肃旅京学生在"五四"运动时期创办的第一个正式的进步刊物,它积极向我省传播当时国际和国内的新文化、新思想,批评甘肃时政,对甘肃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近代甘肃思想启蒙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凡听相声《批〈三国〉》的人,无不捧腹大笑。但是在大笑之后,认真地想一想,却觉得有不少发人深省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为语文教师,我仅从“老迈年高”这一扣子,想到了许多。何谓“老迈年高”?相声里说,有一位批《三国》的先生考定:三国时,蜀汉大将赵云的出身是卖年糕的。根据是:在京剧《天水关》(又名《收姜维》)里,姜维有一段唱词,其中说赵云“老迈年高”。他听音生义,于是断言赵云老卖年糕。  相似文献   

14.
姜维是蜀汉后期重要的军事统帅之一,他出生于西凉豪族,有羌族血统。本文认为,姜维充分发挥自己民族特性,改变了蜀汉北伐的方向,对蜀汉后期军事路线与战略目标的改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蜀汉政权的稳固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从研究文化传播意义的角度出发,分析甘肃"花儿"传播的内在机理以及"花儿"传承中主要面临的问题,以花儿"申遗"成功后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花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重点探讨了甘肃"花儿"未来发展的策略,对甘肃发展文化强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文素材不在多,而在精。试想,课堂上学了那么多课文,课外读了那么多美文,考场上提笔作文时又能想起多少?所以,平日要积累能"多用"之"一材"。这"一材"当然不能是细小、芜杂的,必须是大而化之、寓万于一的典型素材。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7.
甘肃永靖炳林寺石窟周边的交通问题是丝绸之路东段交通路线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唐代凤林关不在原甘肃永靖县城所在地莲花城(现已没入刘家峡水库中),而在原永靖县唵哥集附近(现亦没入刘家峡水库中,即刘家峡水库蓄水前银川河入黄河口处)。吐蕃所建的河桥,不在"炳灵寺不远的黄河上",而当在今青海兴海县曲什安河入河口处的曲什安乡附近的黄河上。法显《佛国记》中所载的养楼山,亦不是指今扁都口一带所在的祁连山脉东段,应当是今青海大通县境内的北川河与东峡河交汇处的元朔山。  相似文献   

18.
地方音乐文献库的建立,是我国发展音乐文献学的一种重要工程,而现阶段,我国当前在地方音乐舞蹈"三次文献"方便较为薄弱,为改善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建设"甘肃地方音乐舞蹈文献库"并创建数据库,结合相关学科以及音乐学领域内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以"甘肃地方音乐舞蹈文献库"的建设状况为例,初步总结出地方音乐舞蹈文献库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希望能为甘肃地方音乐文献库的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氢硫酸与氯水反应实验的改进辽宁盘锦市辽河油田实验中学(124010)姜维,刘淑华现行高一化学、实验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速变》这一实验中有一氢硫酸和氯水反应的实验,目的是用来证明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来加以判断.本实验中向氢...  相似文献   

20.
武胜县永胜中学姜维:自从看见《今日中学生》,我便对它一见倾心,再也放不开它。它的世界可以让我们敞开心扉,放飞美丽,它是我们真正的良师益友!我最喜欢"少年作家"这个栏目,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在上面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