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素质的教师是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最重要的人力保障,因此肩负培养师资重任的师范院校的教育改革历来备受关注。课程改革是师范院校诸项改革中的重头戏,与未来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为此我校将《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列为重点课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课题攻关,力争为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进而提高师资培养质量。本是该课题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教师培养必须面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此,教师培养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注重职前职后教育的衔接,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调整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尤其是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是国家所赋予的神圣使命.文章总结了长春师范学院通过师德教育、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和利用教育实习等方式服务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验,展现了高师院校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状况,旨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适应基础教育发展推进教师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大致可以概括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的形成,教师教育中心的后移,教师教育机构从三级设置到一级设置和三层次教育的过渡,以及师范院校的个性化发展。顺应这些发展趋势,师范大学应注重科学合理的定位,着力改革教师的入职教育,并努力探索建立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为适应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政府要提供充分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包括:改革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教师的入职要求,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证和课程认证制度,完善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积极建设远程教师教育体系、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以及对师范院校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合理分类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研究和借鉴美英等国大学师范教育与中小学校舍作的成功经验,寻求我国师范院校不忽视"学术性",而更加重视"师范性"的教师培养模式.为此建立了"培养‘四种能力',面向基础教育"教师培养模式.试图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高师院校内部在学制、课程、教学等方面得到改革与发展.努力达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双赢,使得未来师资符合社会和基础教育的需求;二是强调高师院校对基础教育零距离的衔接,谋求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广东教育》2004,(3):4-5
在经过两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之后,我省将于今年秋季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全面推行新课程。同时,作为全国首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份之一,我省今年秋季还将在高中一年级全面开展新课程实验。2月18日,省教育厅在中山市召开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对课程改革工作进行总  相似文献   

7.
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编按]  相似文献   

8.
建立科学完善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国家推进全国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试点的大背景下,构建区域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区域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尚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缺乏有力的组织机构,没有明确的机构职能划分,特别缺少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基于此,构建区域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制框架,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首要任务就是设置有力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组织机构、科学配置划分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建立健全顺畅的质量监测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教育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高校教师教育主要承担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任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高校的教师教育专业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使它培养的大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基础教育的教学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并根据它对教师的新要求,来改进高校的教师教育的教学工作,使高校教师教育真正为基础教育课改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研究、服务、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和关键性作用更为突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并指出:师范大学要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责任,强化教师教育特色;进一步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进一步发挥优势,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1.
何锡光 《广西教育》2012,(5):6-8,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显然,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国家发展任务要求下,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目标,实现我国21世纪人才培养的宏大愿景,必须重视教学工作,把教学改革摆到事关教育改革成败的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千百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新课程改革条件下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仍是知识 ,但其结构与形态均需调整、革新 ;专业发展范式应从单一范式走向综合范式 ;专业发展境界应扬弃第一教学和第二教学 ,走向第三教学 ;专业生命周期应突破第一曲线局限 ,不断走向第二曲线。  相似文献   

13.
报告介绍了该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方法,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研修的若干理论和实战问题进行了回答,构建了校本研修的操作体系,介绍了研究对研究机构、研究者、中小学教师和中小学造成的积极影响以及所获得的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回归",推动了新形势下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它的实施对我国现代教师的培养有着深远影响,不仅提高了教师教育质量,也为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我国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其中,"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当前阶段,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是:使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财力物力资源投入、时间投入和强化考试技能等,转向主要依靠教育结构优化、培养方式改善、队伍素质提高、教育研究支持和管理方式创新的轨道上来,从而真正实现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科教育》2013,(4):9-9
近日,中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先后邀请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William Schmidt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蔡力教授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张华华教授来北京师范大学担任主讲,举办2013年教育测量与评价高级讲习班。除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外,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相似文献   

17.
李舜 《云南教育》2007,(7X):47-48
随着云南省“两基”攻坚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基础教育工作的重心已经逐步从促进基础教育规模、数量的发展转移到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发展轨道上来,质量和效益将日益成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心。因此,了解、掌握云南省基础教育的质量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云南省基础教育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应当具有明晰的概念、完善的功能体系,能够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中小学阶段的相应基础性教育.在结构方面,它应当打破"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一统天下,在深化普通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同时,厉行制度创新,发展和完善其他各类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使之成为一种成型性与发展性有机统一的学校教育,既为学生阶段性成才创造条件,又为学生进一步求学深造打下基础:通过整体优化,形成大文科类、大理工类布局均衡,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翼互动,知识型人才和其他各类人才的培养共同繁荣,系统整体健康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合作还存在“合作机制不完善、合作形式较单一、合作文化有隔阂”等问题,亟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U-G-S”框架下的合作新模式,以促进高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前培养主要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职前培养在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以及职业伦理教育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基于基础教育的需求,从现代教育理念的树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等方面对教师职前培养进行改进,可以使教师职前培养与基础教育有效对接,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