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日趋成熟,这一技术手段以其沉浸式的体验、丰富的交互为影像视频、游戏竞技等领域带来了全新的人机交互方案。本文从虚拟现实技术在科技馆中的现实应用与意义出发,探求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沉浸式媒介在科技馆科学传播活动中的应用。本文界定了基于沉浸式媒介的科技馆科学传播过程中的各要素,并形成基于沉浸式媒介的科技馆科学传播模型。基于以上研究,为科技馆使用沉浸式媒介进行科学传播提出建议与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2.
姚静 《传媒》2016,(15)
新媒体环境下,娱乐化、沉浸式传播开始流行,并逐渐构成了新闻传播的新样态,新闻游戏应运而生。新闻游戏的互动性叙事和沉浸式传播开拓了新闻叙事的新模式,应加强品牌建设、引进VR等先进传媒技术,使新闻游戏在传播效果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3.
马粉英  李志强 《传媒》2021,(8):52-54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增强受众体验感的VR即虚拟现实技术开始被应用到新闻报道领域,沉浸式新闻应运而生并取得显著的传播效果.但处于发展初期的沉浸式新闻,仍存在报道类型有限、娱乐化倾向明显、技术应用成本较高等现实问题,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沉浸式新闻报道的发展与普及.因此,为进一步拓展其发展空间,探寻媒体融合转型的更多突破口,有必要对沉浸式新闻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环境下,用户的数字阅读行为日益普遍,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也因此有了新的用武之地.沉浸式体验理论和沉浸式传播理论为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在数字阅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审美体验,增大读者对数字阅读产品的接受程度,强化作品的教育引导功能.然而,沉浸式传播技术的更新、传播形态与作品内容的契合、对读者阅读心理的满足才能保障数字阅读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雨菲 《今传媒》2020,28(5):74-76
市场中针对女性用户玩家的游戏都有其特殊性,无论是从其视觉、听觉等直接感官方面、游戏中NPC的设置方面、游戏的情节方面以及主题游戏里面所嵌套的小游戏方面,都与一般性的手机游戏有所不同。自2017年《恋与制作人》为代表的乙女向游戏风靡中国成为现象级事件之后,女性向手游不断发展——数量大幅度提升、种类多样化、游戏产品的设计流程也逐渐完善,但总体来说在理论研究方面,无论是针对此现象级事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因素的研究,还是针对女性玩家情感心理活动的研究都相对较少,多数研究还是从游戏产业发展的角度,所以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发展的角度出发,去研究针对女性用户玩家的游戏中所蕴含的文化修辞。除此之外,以人为核心的"沉浸式传播"贯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女性手游中也将其充分体现。传播实践中,"沉浸"与"场景"常常相辅相成,在乙女向游戏中,通过不同游戏场景、游戏人物的设置,玩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接受着游戏中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6.
游戏化意指用游戏设计方法和游戏元素设计非游戏类情境的一种策略。近年来,以"薄荷阅读"为代表的移动学习产品将游戏化策略运用于知识传播的全过程中,极大地契合了用户的"游戏"心理,在营造沉浸式参与、构建激励式反馈、助推连接式分享等三方面显著提升了知识传播的效果,由此为互联网时代知识传播的有效抵达提供了更为新颖、科学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7.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促进“她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女性向游戏市场也在这一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在游戏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女性向游戏走红之路与当前市场状况,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根据传播对象、传播渠道、传播方式这三大维度深入挖掘女性向游戏爆红背后的深层逻辑,指出女性向游戏市场受众定位明确、社交媒体平台的病毒式广泛传播及沉浸式的传播方式是女性向游戏走红的内在动因。同时结合新兴技术与传播手段,从女性向游戏的内容生产、产业模式及受众体验与服务这三个角度对未来女性向游戏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克服当前女性向游戏市场出现的内容同质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促进女性向游戏产业的完善,实现女性向游戏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过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游戏产业快速发展,游戏的相关研究受到重视。从尧舜禹时期开始流行的围棋到如今流行的手机游戏,游戏的形式不断变化,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和社交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对电视游戏的教育应用价值开始了研究,并提出“教育游戏”概念。目前,游戏社交、游戏消费、游戏教学等领域正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关于游戏与国际传播的相关研究很少,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娱乐化、交互化日益突出的今天,游戏新闻逐渐涌入读者视野。本文结合BBC推出的关于叙利亚难民的游戏新闻进行展开,([1])认为游戏作为一种新闻载体呈现的方式具有与特定社会情境互动、游戏让事实为情节服务、读者由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事实重构产生极具个性化结果的特点。为加强新闻传播的互动性,新闻游戏为其提供了可尝试互动性叙述以及沉浸式传播、选择新闻事实建构个性化结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技术赋能促使传播生态更加复杂多元,游戏化思维使新闻报道中的场景元素越来越凸显。随着受众自主参与、自我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构建沉浸感更强的虚拟现场成为新闻报道场景化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抽样选取新华社近两年来的部分沉浸式新闻报道案例,通过实证剖析,试图解答以下问题:游戏化思维与沉浸式新闻场景建构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大众传媒通过何种技术手段和叙事方式,实现与受众的对话共情?由此总结主流媒体优质新闻报道的场景构建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水平,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11.
李瑞 《采.写.编》2023,(12):52-54
沉浸式新闻依托VR图片新闻、VR视频新闻、AR叠加新闻、新闻游戏、H5新闻等形式,使用户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新闻场景进行全方位把握,新闻传播的效果比以往单一的形式好,舆论引导力也因此增强。本文以新华社的VR新闻为样本案例,通过对场景建构、交互关系、传播效果的分析,得出沉浸式新闻的深度报道可能性和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优势:沉浸式新闻有着多层次的新闻容量,能够充分调动受众的共情心理,最大程度减少传播障碍和受众的错误解读,使其感同身受,并达成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2.
周勇  付晓雅 《当代传播》2021,(4):55-60,83
近年来,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沉浸式新闻报道开始涌现,与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等前沿技术一同为传统新闻业带来变革.与传统新闻报道形态相比,沉浸式新闻文本的传播效果有哪些变化?是何种因素影响着这些变化?这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可信度视角切入,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探究沉浸式新闻的技术特殊性是否真正影响到受众对于新闻的接受,进而试图建立评估沉浸式新闻传播效果的相对清晰和逻辑化的指标体系.研究发现,影响沉浸式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包括用户维度下的信任变量、媒介使用变量以及信息维度下的感知因素与技术因素.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各变量影响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9,(11):89-98
当下,游戏元素注入传播领域的现象不断出现,包括公益传播的游戏化现象。考察网络时代公益传播的游戏化可发现,公益传播与游戏的内在机制具有天然的偶合性,而人们渴望参与游戏的心理和具有补偿性媒介的技术演进使得公益传播的游戏化发展成为可能。网络时代公益传播的游戏化现象不仅可视为"传播游戏论"在实践中的回应,也强调了人在传播过程中占有主体性地位。通过对公益传播游戏化的生成逻辑进行分析,使得我们能更好地把握互联网下半场的用户特征和传播可能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对国内外新媒体在信息与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对国内外此领域的研究进行对比并追踪国外前沿.[方法/过程]搜集国内外新媒体领域的相关文献,运用定量研究、对比分析和可视化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新媒体领域的起源及发展、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和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国内外新媒体在信息和知识管理领域的发展动态.[结果/结论]新媒体在信息和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成为国内外近几年关注的热点,新媒体应用中的信息和知识传播规律的分析是此领域关注的共性问题,新媒体在舆情监管和危机预警中的应用、新媒体应用中的信息和知识传播模式、新媒体应用中的信息安全将成为发展中关注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传媒生态的再一次深度变革,带来了对传媒关系的重构,重新定义媒体,扩大了传媒产业的理想与内涵,启发对人机传播与主客体关系重构的探讨,引起游戏式、沉浸式沟通模式的演变.面对变化了的现实,传媒产业应当与时俱进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从社会福祉的主旨出发,设计新型社交平台;转变内容生产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川川 《传媒》2020,(2):67-69
近年来,网络自制节目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不断向沉浸式传播方向发展,通过突破时空局限,实现技术增长和视听体验的沉浸式包围;通过突破情感壁垒,实现节目主题和文化情感的沉浸式交融;通过冲破单向维度,激发受众参与和社交圈层的沉浸式互动;通过冲破线性结构,构建故事讲述和多层语境的沉浸式叙事。在这种策略的指引下,最终实现提高观众黏度、提升节目品牌、延伸艺术想象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沉浸式演艺中的个体在空间中表现为“沉浸在场”这一新型在场方式,基于其形式、内容和作用特征,沉浸式演艺的复合媒介、叙事文本和互动体验这三大要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构成介质空间、叙事空间和应答空间“三位一体”的空间生产机制,在个体与空间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建构起沉浸式演艺的空间价值,通过场景塑造、合理应用科技激发空间效能,内容表达、彰显空间的文化价值,主题IP培育、构建文化传播话语体系这三方面实现沉浸式演艺的价值表达。  相似文献   

18.
AIGC领域技术发展及结构革新,重构了当前传播格局与治理生态。一方面,驳杂的多元数字媒体平台传播图景,既是新闻传播伦理一体两面的表征实践,又潜藏效用危机化解对策与路径。另一方面,AIGC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其在传媒、影视、游戏、电商、音乐等场景的应用已趋成熟,有望成为继元宇宙时代之后的内容生产技术基础。基于该现实背景,通过明确AIGC在信息传播中的算法伦理、用户个人信息和数据隐私等现实难题以及亟待完善的体制机制建设,寻绎媒介融合时代AIGC生产、传播及效用路径中的“为与不为”,进而建构一套符合当下经济社会、媒介语境以及行业发展现状的人工智能新闻规范和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传播除了采用传统的博物馆商店之类的传统模式之外,主要采取"两微一电"的形式,对于"场景"这一革命性的变革力量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将从沉浸式体验场景的打造、个性化传播场景的精准适配、互动性场景的魅力和碎片化传播场景的时空把控这四方面讨论场景化思维在博物馆文创中的传播应用。  相似文献   

20.
VR视频“沉浸式传播”的视觉体验与文化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楠 《传媒》2016,(10):75-77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让人类叙事实现了视觉转向,并进一步强化了视觉文化的中心地位。VR视频作为一项新的视觉产品,是对客观现实世界视觉体验的颠覆,它所营造的沉浸式体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沉浸式传播。在关注这种技术与新传播形式的同时,更应思考到其背后诸如知觉的人工化、在场的孤独、视觉感知的依赖等文化隐喻,警惕其带给人的精神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