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当山历代志书集注·第一辑》收录了《武当福地总真集》、《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大岳志略》三部武当山志,并进行标点注释,以简体排印本刊行。由于资料罕见、卷帙浩繁,其间标点注释多有可榷之处。兹举数例,略加论列。  相似文献   

2.
玄天上帝由物象神格崇拜到道教神格崇拜,是中国特有的宗教文化现象,尤以武当道教崇拜为甚。而玄天上帝崇拜在历代武当山志中的宗教文化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它是特殊地缘道教文化现象在武当文化中的一个反映,并且在山志各条目中贯一始终,成为本山宗教文化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3.
2007年8月21日至23日,由武当山道教协会和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玄天上帝信仰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道教圣地武当山举行。与会代表围绕。玄天上帝信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就玄天上帝信仰的历史内涵与现代价值,道家道教、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武当文化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玄天上帝神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是“北极真武玄天上帝”的得道圣地。武当山的各大道教宫观,奉祀的主神为玄天上帝,其从神系统庞大而复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服务于玄天上帝神系的。武当山玄天上帝等神祗的奉神状况专题非常重要,它是武当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武当山是“北极真武玄天上帝”的得道圣地。武当山的各大道教宫观,奉祀的主神为玄天上帝,其从神系统庞大而复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服务于玄天上帝神系的。武当山玄天上帝等神祗的奉神状况专题非常重要,它是武当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鲁明 《神州学人》2002,(7):36-37
武当山,又称玄武,位于湖北丹江市境内,为秦岭大巴山支脉,是一座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名山,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道教圣地”。有人说:其山势之雄奇清秀,其建筑之宏大精美,位应在五岳之上,只是过去皇帝没有封禅而已。 武当山方圆400公里,有72峰,36岩,24涧。主峰天柱峰1612米,如擎天一柱,拔地冲霄,超然独立于众山之上,周围奇峰峻岭环绕,形成“万山来朝”的壮观景象。相传这里是道教玄天真武大帝修炼之所,《太和山志》一书中有“非真武不足当之”的记载。武当山名便由此而来。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巡游…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武当道教由鼎盛走向衰落,这固然由于明清两代皇室对武当道教政治态度不同所致,也与两个时期宫观经济收入的多寡有密切关系。概括而言,明清武当山宫观经济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皇室御赐钱物,田地租课、香税、布施功德等。本文拟根据明清《太和山志》及碑文资料对明清时期武当山宫观经济收入作一些初步探讨。由于资料的限制,有些收入只能举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清代武当山的地位不复明代之盛,武当道教也渐趋衰微,但武当山志的编修并未中辍,仍然保持着优良的修志传统。文章运用文献学方法,全面考察了清初四部山志的成因和特点,指出武当山志的编修,不仅没有受到道教衰微的影响,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从而突显出武当山修志事业的连续性和山志文化内在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元代中期 ,武当山先后有三种文献问世 :《武当福地总真集》、《武当纪胜集》和《玄天上帝启圣录》。三种文献以不同形式出现 ,却相互补益 ,为后世武当文献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武当山道教壁画内容以道教典籍的总汇《道藏》中的《玄天上帝启圣录》真武修仙故事为主题.其艺术形式各具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武当山明代圣旨为依据,探讨玄帝信仰、宫观维修,以及明代武当山经济的主要来源等问题,力求再现明代武当山及武当道教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12.
源远流长的崇巫祀神习俗、毗邻武当古道和从未间断的修仙学道香火,造就了湖北房县的玄天上帝信仰文化。透过观音洞的功德碑、道教建筑以及众多神像,融入三教之中的玄天上帝信仰、特别关注玄天上帝的神性职司,对玄天上帝心存虔诚的特点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13.
玄武起源     
玄武是武当山道教供奉的主神,史称北方之神,武当山亦称北山。武当山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为什么称北方之神、北山,玄武起源于何时代.为什么改太和山叫武当山等问题,众说纷纭,成为历史疑案。数年留意查找许多有关史料,终于查清其大概:6300年前,帝高阳颛顼在江汉流域统领古三苗氏族,“以龟蛇缠绕的玄武为图腾”,供奉玄武的圣山叫太和山,太和山地处古苗的北方,故称北山。尊“颛项为北方神”或“北方玄帝颛顼”等,死后葬于汉水上游鱼山。发展到尧舜禹时代“古三苗国三苗九黎文化空前繁荣”被消灭。禹为统治“善留恶去”的遗存苗民,改太和山叫武当山,夏王朝允许玄帝以“披发跣足“龟蛇缠绕”的原始雏形供奉,是遗存的古苗民变成汉民族,继承并发展了玄帝和玄武神文明,并使时代不缺环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4.
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他侄儿建文帝的江山,建文帝生死不明。许多资料则证明,建文帝当时还活着,为了寻找建文帝和防范建文帝东山再起,朱棣不惜劳师动众兴建武当山。建文帝疑案成为朱棣兴建武当的一个重要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15.
敕建于明永乐十年的玄天玉虚宫,不仅是武当山最大的道宫,而且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宫遗址。通过玉虚宫名称的考证、风水选址的分析及建筑艺术鉴赏,对武当山玉虚宫建筑文化作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等书籍中有关张三丰事迹,以及明太祖、成祖寻访张三丰的记述,探讨明太祖、成祖寻访张三丰的事实与目的,从而得出张三丰是一位生活于元末及明初洪武、永乐年间(1368-1424)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