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9—12日,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1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我校,共同缅怀这位史学家对华夏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历史贡献。开幕式上,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会长袁仲一研究员,我校副校长萧正洪教授先后致词;陕西省社科联合会党组副书记胡煜、陕西  相似文献   

2.
纪念司马迁诞辰214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张新科由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秦始皇兵马桶博物馆、渭南市文联、韩城市人民政府二陕西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14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8月28日至9月2日在陕西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参加...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首届学术年会于1993年9月9日—13日在司马迁故里韩城召开。这次大会的主要议程是检阅一年来广大会员研究司马迁的学术成果。会议采用大会发言,分组讨论的形式,就司学迁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和交流。会议有如下特点:一、论文的选题不拘限于历史学、文学,而能从政治学、经济学、民俗学、历史地理学等多角度对《史记》及司马迁进行研究,不仅开拓了《史记》研究的领域,而且说明《史记》确实是一部百科全书。二、研究的方法更趋多样。有用比较  相似文献   

4.
霍松林教授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和古典文学专家,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文系名誉系主任,是陕西省政协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作协陕西分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还被国家教委确定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并兼日本民治大学特聘教授,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5.
由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咸阳市文物局等单位主办的司马迁与班固文化比较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9月 2 5日至 9月 2 8日在班固的故乡陕西省咸阳市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海内外学者共 86人 ,大会收到学术论文 96篇。会内会外 ,气氛活跃 ,争鸣激烈 ,在马、班比较研究史上是一次空前的盛会。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它奠定了中国 2 0 0 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同时 ,文化方面通过秦汉时期的整合 ,形成了以儒学为主导思想的文化传统。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下 ,东西两汉在陕西产生了两位伟大的史学家…  相似文献   

6.
2000年9月18-20日,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西安举行。此次研讨会由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政府、秦始皇兵马涌博物馆、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主办。出席大会的有袁仲一、韩兆琦、张大可、宋嗣廉、李伟泰、藤田胜久等海内外专家学者、各界人士代表共102人。大会收到学术论文55篇。原陕西省委副书记董继昌、西安市市长助理王志强、西安市未央区区委书记鲁云霞、区长乔高社等出席大会。会议研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史记》百科全书的…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是我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我国最伟大的文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写道:“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先生在1926年讲授《汉文学史纲要》时,又称道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霍松林教授从教六十周年暨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1月28日在我校学术活动中心隆重举行。校长赵世超教授致辞,党委书记江秀乐教授代表学校赠送贺礼。中共陕西省委常委栗战书、原陕西省委副书记牟玲生、天水市委书记王洪宾、原西北大学党委书记董丁诚以及学生代表西安交通大学钟明善教授、清华大学孙明君教授等先后发言。参加大会的有原陕西省委副书记董继昌、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苏明、陕西省人民政府秘书长王忠民、陕西省委副秘书长王改民、陕西省教育厅厅长胡致本等领导及霍先生的亲友…  相似文献   

9.
读了《文史哲》八一年二期刊载的来新夏同志的文章《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以后,感到作者精研深思,有新颖见解,颇能给人启发。但文中对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而被腐刑的分析,笔者却有不同意见,兹此略为陈述。一天汉二年(前99年),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而下狱,接着又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腐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来新夏同志认为:“司马迁的‘李陵之祸’是他和汉武帝长期政治分歧、矛盾积累的总爆发。”事实怎样呢?司马迁本人在《报任少卿书》中叙述:  相似文献   

10.
陕西师范大学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中心,是为利用西安作为周秦汉唐故都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发挥陕西师范大学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基础较为扎实的优势于1995年3月成立的。现有研究人员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创始人之一、博士生导师史念海教授,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霍松林教授,全国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著名古籍整理专家黄永年教授,历史哲学专家朱本源教授,先秦史专家斯维至教授,唐史专家牛致功教授担任研究中心顾问。赵文润教授为研究中心主任,徐兴海、胡戟、常金仓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中心在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人才及成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主任赵文润教授兼任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长、影视唐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西安市唐代文化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出版著作5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与屈原均以宏文名垂千古,但屈原之“志”为“存君兴国”,即通过君王来实现其“美政”理想,把楚国的事情办好;司马迁之“志”是撰著《史记》,以期名垂后世。屈原“无我”,司马迁“为我”;屈原无心插柳柳成荫,司马迁则是有意栽花花盛开。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写《陈涉世家》,古之史家多讥之为自乱体系,今之学者则多誉之为同情农民战争。这种或贬之太低,或称誉过高,都有悖史迁的本意。据《太史公自序》,司马迁写《史记》就是要“布闻”汉代的“圣德”,记述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最终目的是为巩固汉代大一统的政权服务。他判断历史是非的根本依据是汉代统治阶级的利益,史实的取舍、褒贬的分寸,都以不违反汉代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为最大限度。秦是被汉取而代之的,为证此取而代之的合法性,正义性,司马迁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反对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否定“天”的意志,十分重视把“人”的作用,对人才特别珍惜。在司马迁稍后的文学家、哲学家扬雄曾说过:“多爱,不忍,子长也。仲尼多爱,爱义;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司马迁(字子长)“爱奇”,是指什么呢?实际就是爱人才,爱奇才,爱那些具有卓异才华的人杰。司马迁在忍受腐刑这样的奇耻大辱之后,纵览古今,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在《报任安书》中,他说出了一段总结性的话:  相似文献   

14.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名篇之一,在文中司马迁刻画了以李广、李陵为中心的李氏家族的形象,司马迁笔下的李广家族是当时一类人物的缩影,司马迁创作此篇的意图也很复杂,本文通过分析《李将军列传》,并将它与《史记》的相关篇章进行比较,寻找造成李广家族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司马迁《史记》中创立的民族史传体例的分析,指出司马迁的民族史观是进步的民族史观,主要表现为:其一,认为在中国境内各族一体;其二,各民族的发展趋势是走向统一;其三,同情弱小民族,反对民族掠夺。  相似文献   

16.
祝大征教授     
祝大征教授祝大征教授,1933年出生于西安,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生班。先后任陕西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哲学研究室主任。1984年起,历届被选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比较文学学会第一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4月6日至8日在我校召开。会议由陕西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恒主持,校长王国俊教授到会致欢迎词。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陕西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来自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兄弟省区的代表共60余人。大会收到27篇论文。北京大学教授、陕西省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著名语言文学专家李赋宁先生在会上系统介绍了我国比较文学奠基人吴宓教授的生平思  相似文献   

18.
名师风采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F0002-F0002
田英莲,女,1954年8月出生,吉林省洮南市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现任吉林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兼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射击分会副主席,吉林省高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吉林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吉林体育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史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史记》不仅标志着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而且对世界的史学界和文学界也发生了影响,是世界人民的文化宝库里光辉的一份。 (一) 司马迁(前一四五——前八六?)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幼年时代同父亲住在家乡,家庭大概还是以农为业,因此他自说“耕牧河山之阳”。由于他从小过着耕牧生活,才有机会接触农民。而且有名的“河山之阳”,可以北眺龙门,东望黄河。他面对着这雄  相似文献   

20.
忠于历史,秉笔直书是司马迁《史记》的基本特点,但司马迁又非常重视历史主体活动中的情感因素。他在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对历史人物的活动浮想联翩,进入了醉迷的情感体验状态,尔后才进到高层次的直觉顿悟状态。故司马迁历史思维方式的特质,既不是纯实录性质的实证主义运思方法,也不是纯粹表现情感的形象思维,而是以情感为特质,以直觉为中介,溶逻辑思辨与形象直观于一炉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