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倩倩同学问:《谈骨气》一文是如何选取典型事例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谈骨气》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杂文家吴晗所写的一篇议论文。在文中,作者令人信眼地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这令人信服源于作者  相似文献   

2.
解析文章标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文题解析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文体分析法。抓住题目中体现文体特征的词语,认识该课文体,然后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去分析课文。比如《记一辆纺车》,“记”是记叙文特征;《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谈”、“论”都是议论文的特征。讲《谈骨气》,就可以根据议论文“提出论点、论证过程、总结归纳”的结构特点,分析、掌握《谈骨气》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初中新版教材中,减少了议论文篇目。其中一至三册仅有《纪念白求恩》、《谈骨气》、《失败是个未知数》、《起点之美》等。但这些文章所包容的范围较广,牵涉面大,具有概括性、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初中学生要求掌握的是一事一议型,但课文中某些部分会给学生带来困惑。如《事事关心》中写东林党人评  相似文献   

4.
一、学情调查"《学会例证》议论文写作指导"是使用苏教版教材的我校初三年级的一次议论文写作指导课。我拟用例证议论文的典范之作——吴晗的《谈骨气》作为例子来辅助教学,可吃不准有关情况,于是笔者在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做了调查。学生小学时没有在教材上学过"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苏教版7~9年级语文教材也未选吴晗的《谈骨气》。他们在课外也没读过吴晗的《谈骨气》。只有两名学生在课外读过"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仅仅是故事,并没有接触到对这个故事作什么分析的文字。  相似文献   

5.
初中第一册入选的议论文《纪念白求恩》、《谈骨气》都是通俗易懂的。从内容上看,前者是赞扬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后者是赞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从写作角度来看,这两篇文章都是寓说理于记叙、说明之中,阐述事理清晰晓畅,这对初学议论文的初一学生理解记叙与议论这两种表达方法的不同,认识议论文的特点,进行读写训练都是很适合的。据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考虑到如下三方面:一、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理解记叙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一篇好的议论文应该逻辑严密,紧扣主题展开论证,切忌东拉西扯。如吴晗先生的《谈骨气》,全文都是围绕“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论证时如何紧扣主题呢?一是材料要对准靶子(中心论点),二是分析要对准靶子(中心论点)。在《谈骨气》一文中,作者先是叙述文天祥拒绝做大官的诱惑,  相似文献   

7.
如果孤立地来看《谈骨气》(以下简称《谈》)一文,它显然是一篇通俗、浅显、易懂的议论文。只是议论文学习的起步,无论文中所讲的道理,抑或是结构安排、论证方法的使用,都是十分典型和规范的,易于把握,但若是仅仅停留于或过多偏重于对议论文基本知识的起步教学,就...  相似文献   

8.
《谈骨气》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中学教材经常选取的课文。《谈骨气》一文结构比较简单,因而初中教材常用。该文开篇第一句就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作为中国人,我们读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自豪感,仿  相似文献   

9.
吴晗同志的《说谦虚》,篇幅不长,文字不深,能否再找出一篇相当的文章,互相比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化为具体的能力呢?经过仔细研究,决定采用吴晗同志的另一篇议论文《谈骨气》作为对照。教学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集中讲解《说谦虚》(略),第二课时两篇文章综合起来分析,比较时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两篇议论文的题目就是论题,这是比较常见的。 2、为什么《说谦虚》一文没有分析谦虚的具体内容,而《谈骨气》一文却化了许多笔墨解释骨气  相似文献   

10.
《谈骨气》是一篇议论文,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为:一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本文以事实作论据的写法;二让学生理解本文严密的层次结构;三是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做一个有骨气的人。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这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11.
一篇好的议论文应该逻辑严密,紧扣主题展开论证,切忌东拉西扯。如吴晗先生的《谈骨气》,全文都是围绕"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论证时如何紧扣主题呢?一是材料要对准靶子(中心论点),二是分析要对准靶子(中心  相似文献   

12.
常见的议论文的教法是抓住议论文的三要素 ,按照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讲。但考虑到学生是初次涉猎议论文 ,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还没有建立起议论文的知识结构 ,因此 ,初讲不能直接提议论的三要素 ,而应从议论的内容切入 ,从旧知到新知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和思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引发新的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此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第五册的《谈骨气》一文时 ,应引导学生先进行知识链接 ,从第三册学过的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和第四册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入手。在《谁是最可爱的…  相似文献   

13.
卢登茂 《陕西教育》2008,(12):74-74
一、列举事例层层深入 比如说《谈“骨气”》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课文引经据典论证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什么是骨气?骨气本身的概念是抽象的,教师可由生活中的社会现象,举些贴近学生生活所熟悉的有关人的品质、气节、人格方面的事例,刨设体现人的“骨气”的意境,然后导入课文,作者是怎样论述“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在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富贵与不淫,贫贱与不移,威武与不屈的三个事例,使同学们明白,  相似文献   

14.
<正>八年级(下册·苏教版)第二单元:写简单的议论文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与统帅;论据是血肉,是供统帅调遣的士兵。议论文写作,首先要旗帜鲜明地亮出论点,然后根据论点需要进行多向性选择,力求以理服人。开门见山,表明论点。文首直截了当地表明观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吴晗《谈骨气》文首开宗明义:"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掷地有声,一语中的。其次,要依据论点选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初次涉及议论文的初一学生,较清楚地理解议论与记叙文中的叙述之区别,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师致力探索的问题。本课例执教者充分利用《谈骨气》一文的书后资料(初中《语文》第二册第279页),通过扩充、替代、比较和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领会不同文体对叙述的不同要求,对解决这一教学难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西宁冈县龙江中学陈晓明来稿说:人们一直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然而在应试教育一统天下之际,很多语文教师扮演的实际是“教书匠”的角色,兼顾“教书”和“育人”的却未必被人理解。同是教吴晗的《谈骨气》,教师A用一个课时讲词语、作者、文章结构、议论文三要素及论证方法,再用一个课时讲议论文中记叙的作用及本文的语言特色,谆谆告诫学生以应考的知识点和考试方法,千方百计把学生训练成应试高手。教师B用一个课时讲吴晗为什么写《谈骨气》以及本文体现了议论文的哪些特色,再用一个课时先讲三个小故事。一是在家里受了委屈后被…  相似文献   

17.
议论文中不尽是议论,其中也有叙述的成分,但是议论文的论据引述和记叙文中的叙述并不相同。首先,议论文的叙述只能是客观上的概述。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的,是中心论点的事实依据,所以议论文中的叙述应该具有概括性、简明性和针对性。如吴晗的《谈骨气》,列举了文天祥、古代饥者和闻一多的事例分别证明了  相似文献   

18.
1、教学时数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课文理解和议论文相关知识教学;第二课时主要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气节。2、教材分析《谈骨气》是中学教材中一篇古老而又常新的课文。它从形式上属于非常规范的议论文,很适合于对学生进行议论文教学。从内容上来说,骨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本,它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爱国情感的名篇佳作。文章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引孟子的三句话揭示骨气的含义,并用文天祥拒绝降元、饿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怒对国民党手…  相似文献   

19.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课文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现行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只有《谈骨气》一文为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课文。笔者拟以该文为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想几个“为什么”。一般议论文在开头提出论点之后,紧接着就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提出的论点,《谈骨气》一文则不然。该文在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之后,第2段又引用了孟子的话,这是为什么呢?“骨气”是很抽象的一个概念,作者考虑到应该让读者对自己提出的论点有具体而明确的理解,便引用了孟子的话进行解释。引用孟…  相似文献   

20.
论点,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我们谈论某个话题、评说某种现象,自己心中总得有个观点,这个观点行之于文,就是论点。论点通常是一个陈述性判断语句,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如《谈骨气》一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用一个简明的判断语句表明了作者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