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时空和跨文化的语言转换,这一转换受到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翻译的绝对可译性难以实现。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不可译是绝对的,而文化的不可译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文化上的不可译是可操作和转换的,具体方法有补偿式翻译、象译、直译加注和替换法等。  相似文献   

2.
张欣宇  刘洋 《海外英语》2015,(1):184-185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这个过程需要经过理解、转化与再现。根据翻译求似律,翻译的轴心在于转换,即通过有效转换使译入语尽量达到贴近原文的最佳效果。该文结合翻译策略研究的相关书籍以及有关转换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经过例句的筛选、比照与分析,总结出英译汉转换中的一些变化特点,旨在为翻译实践能够更科学有效地进行信息转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Asensio,R.(2008)说:"词性转换是提高顺译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P112)本文将从词性转换角度,浅谈其实际运用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意义旨在通过词性转换完善口译顺译质量,确保连贯性及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顺译是英汉同声传译基本规律,然而仅仅靠顺译及断句技巧,显然并不足以保证同传的成功进行。大量关于同传的文章仅关注技巧的分散探讨,对顺译与各项技巧的互补作用似乎还缺少综合研究。本文在肯定顺译作为基本规律的同时,提出有必要将其与转换、重复和归纳等技巧互补,即技巧综合运用及其互补关系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的双关在英语中对应的是Pun。虽然其间有共性,但是又有非共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出现了双关(Pun)的可译与不可译。针对其共性,可以利用转换译法和直译法尽现其本色,但是对于不可译的双关(Pun),即便使用了补偿译法和引申译法,还是有不得不不译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卢扬庭 《考试周刊》2008,(3):181-182
英汉互译翻译中涉及各种翻译方法,其中英汉转换就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指形式转换,而力求意义不变.它是一种很灵活的英汉对译的翻译方法,主要包括正反转换、主被转换、动静转换、虚实转换、词类转换、成分转换、语序转换以及词义的引申.  相似文献   

7.
英语语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一词多义,在众多意义中选择既忠实原文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词,实为不易。而英汉翻译中的文化障碍或文化空缺现象对翻译也带来很大的困难。该文文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一词多译"、"词类转换"和"文化空缺"的补偿手段方面作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直译与死译     
张小川 《海外英语》2013,(7X):148-150
直译与意译策略是做好翻译的基本功。死译是常见翻译问题之一,是机械转换语表形式,而未能准确转换语里意义,导致译文与原文不相似的翻译活动。死译具有机械对译、保形失意的特征。死译与直译容易混淆,二者具有同一性、相似性和区别性。理解失准和表达失畅是导致死译的重要原因。破解死译步骤有三:透彻理解、完整转换、准确表达。透彻理解指从语汇、语法、文化、百科知识理解角度透彻理解原语意义。完整转换指通过正确运用直译、意译策略,确保语意完整转换。准确表达指通过正确使用增译、减译、转换、分合、对译的翻译七法,使译文更加准确、灵活地表达原语意义。直译与死译研究有利于翻译学者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好直译、意译策略,避免死译。  相似文献   

9.
视译是同声传译的准备课程,视译训练模式的构建要符合其自身特点,也要为同声传译服务。而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又存在巨大差异,译员在做视译时为了保证翻译的质量和速度不得不利用一些视译技巧来保证翻译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视译中的顺句驱动及词类转换技巧,以帮助视译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视译。  相似文献   

10.
由于语言表达形式和历史文化的差异,为了保证信息内容的完整传递,在翻译过程中很容易导致一些中国典籍作品在声文、辞气、行文等审美效果方面的损失。补偿是确保中国典籍译品完整传达语言形式本身所承载的信息内容和语言形式生成的外在美感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论语》简洁明快,奇偶相生,文情并茂的美学特征,通过对比分析两个《论语》英译版本的部分例句,证明合适有效的补偿方法在典籍英译时能在不损内容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美学特征,在最大程度上做到与原文对等。其补偿法有补偿迁移、整体补偿、增益补偿、文内外注释等。  相似文献   

11.
黄忠廉教授所著《严复变译思想考》结合语料库研究方法与解剖麻雀式的分析方法,对严复译著展开了字、句、段、篇及文化剖析等多层次的探究。新方法造就了新高度,新高度验证了新方法。书中对严复变译思想的归纳与分析为严复翻译研究、变译思想研究和变译理论的创建与完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孟子》鲜明的文学艺术风格表现在取譬设喻、排比反复、正反对比、句式同构等方面。通过词法、句法和口语化文体特征三方面,结合实例探究英译《孟子》文学风格再现的策略和异同,结合三位译者的文本梳理《孟子》文学风格翻译与转换的特点。文学风格的可译性是有限的,文学风格本身带有一定的难以言说性,通过恰当的翻译策略能传达和再现原作特有的风格和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阐释改写策略在旅游外宣英译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根据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并结合旅游文本的文本类型提出旅游外宣英译的"三维"改写模式,并通过翻译实例论证该模式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景区牌示英译的质量直观地反映了一个景区的文明程度、文化底蕴以及国际化水平。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牌示英译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景观一名多译、书写语法欠缺规范性、牌示英译贴切度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以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从“三维”转换视角来研究东湖景区牌示英译,以期优化东湖景区外宣语言环境,提升其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5.
同义句转换是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英语必考题型之一,属于句型转换题,其要求是根据所给出的句子,通过以词、词组、句式、语法的改变来改写句子,在要改写的句子的空格上填写适当的词,使改写后的句子在意思上与原句相同或相近。可以说同义句转换就是一句多译。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最理想效果是实现译文的音美、形美、意美。然而由于英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互译中常常很难做到对等转换,这就是所谓语言的不可译性。拟从语音、词汇和句法结构三个立体层面来分析这一问题,以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从事翻译的人都知道,无论译何等努力,要做到绝对忠实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实现原语到目的语的转换免不了要遇上两种语言之间的诸多障碍。但若因这些障碍就把一些难以表达的东西认定为不可译,这是不可取的。其实,译界视为“不可译”的诸多例句不仅“可译”,其中一部分还可“译好”。  相似文献   

18.
英汉是非亲属语言,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英汉民族所处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及化占有现象不同,英汉互译时,信息的亏损是不可避免的,需通过增词、直译加注、移植、释义、借译等方法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企业简介英译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阐明了作者对该类文体英译方法的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由于其高度的审美价值,使得诗歌的翻译成为翻译实践中一座可望而难及的高峰。要在译文中尽可能的保存诗歌的审美价值,散文体译诗、创造性转换和"意""形"兼顾的韵体译诗是追求诗歌翻译经典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