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课程改革纲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语课程标准》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推行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2.
赵晓芳 《贵州教育》2012,(18):38+40-38,40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提倡“体验性学习”,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本领、达到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建议”中又强调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体验性教学是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式。那么,语文课如何让学生获得体验,这是当前语文教学需要探讨的问题。一、体验性教学是让学生亲历学习实践过程的教学体验是主体参与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事物,即“从亲身经历实践开始,进而获得认识,从中形成感情,最后产生感悟”的过程。体验性教学是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亲历学习实践过程,自主吸收和内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这一过…  相似文献   

4.
杜威曾说:“(知识)不能像砖块那样,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也不能像人们用切成小块分享一个馅饼的办法给人分享。”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放手让学生“亲历”知识。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要求的学习目标,从三个层次(经历、反应、领悟)强调科学学习的体验性、过程性,强调直接经验的价值和意义,要求学生能进入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学习,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的内心感悟。这种课程观要求教师和学生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探求新知识,将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因素整合成一种“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体验式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陶冶性情、升华人格、发展能力、提高觉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反复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必须面对全体学生。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笔者积极进行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探索,提出了“自学、讨论、质疑、训练”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自学、讨论、质疑、训练”教学模式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实践证明,“自学、讨论、质疑、训练”历史教学模式把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体验性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体现了《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出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与原有《教学大纲》的一大显著区别是在前言部分的目标行为动词说明中增加了“体验性”要求。《标准》强调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倡导教师创设情境,拓宽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强化体验的深度,以促进学生意义建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广大一线教师有必要理解“体验”、“物理体验”的概念,积极探索获得与生成物理体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性。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求“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在新课改背景下,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能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体验课程”。我们以往的思想政治课过多地强调了教师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的道德说教,学生没有亲身的体验,无法感同身受,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本次,我们围绕思想政治课的体验性学习,呈现上海市名师培养工程李春生思想政治高级研修班的一些研究、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出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与原有《教学大纲》的一大显著区别是在前言部分的目标行为动词说明中增加了“体验性”要求。《标准》强调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倡导教师创设情境,拓宽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强化体验的深度,以促进学生意义建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广大一线教师有必要理解“体验”、“物理体验”的概念,积极探索获得与生成物理体验的教学策略。一、物理体验的含义何谓体验?在《辞海》中解释为“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我国一些教育专家认为:“体验是以亲身经历、实…  相似文献   

10.
梁旺琼 《广东教育》2003,(12):38-38
从“学习”到“体验性学习”是一种细化,进行体验性学习方法指导也需要细化,追求优化。如果说“学”是侧重于认知、接受,那么“习”就是侧重于反馈、践行。体验性学习的落脚点在于“习”上。经济行为的细分导致了“学习”的细分。尽管“学”的迫切性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增长,但更重要的任务仍然是“习”,即在一种良好的认知品性、学习心理和习惯引领下的践行。因为现在社会一些事物的更新,已经到了来不及归纳为知识的程度。很多情况下,不是知识教人怎么做,而是做成功之后形成知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标》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由于语文学习的材料形象生动,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体验的必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注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等求。这些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价值的实现为依据的。”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关注对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是学生自身学习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等特征奠定了体验性学习的坚实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什么是体验性学习呢?体验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或具体案例分析中,通过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互动,及时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从而掌握某些技能、策略,最终形成能力和某些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笔者通常按照“入境·体验·交流”三个方面来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纲要“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语文课标准>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学推行体验性学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体验性学习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各种相关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方兴未艾,《全日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更是在12处提到“体验”这个词语。  相似文献   

17.
体验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内体验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体验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在国际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国教育界也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2001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各学科在课程目标上按结果目标和体验目标来进行描述。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的刻画,而体验性目标则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要求,它分为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体验性学习受到广大教育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更是“情有独钟”,浓墨重彩地描述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性,特别强调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许多专家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个性体验,学生就不能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产生认识的突破、情感的升华和价值观的提升。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教学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体验不够,感情不深,个性解读文本能力不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引导下,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地理课程。《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吴兆丰  刘明 《数学教学研究》2003,(8):F002-F002,3,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学习数学的情感主要指兴趣、态度、积极性和自信心 .对学生而言 ,数学学习过程既是他们接受、探究、处理、反馈数学信息的过程 ,也是他们形成、表达、传递学习数学情感的过程 .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为他们的终生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布卢姆明确将“情感”列为教学目标三大领域之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也将“情感”定为“发展性领域”课程目标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1] 要求“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