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在我们的文化史上有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我们的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照亮我们文化前进的每一步.古往今来的博学通儒都对其进行研究,有许多真知灼见.每一代都有其突破,同时也有其局限.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不可能脱离他所处的社会,所以历来观点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是无可厚非的.《诗经》博大精深,本文只就《邶、鄘、卫》三风谈谈自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诗经》邶、鄘、卫三风记叙和塑造了较多女性形象,与文献记载相结合,可以看到卫庄公夫人庄姜、卫宣公夫人宣姜、许穆夫人等几位王室女子或诸侯夫人相对真实而丰满的形象。此外三风还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女性群体形象,这些女子或热情活泼,或意重情浓,或心志坚定,或见高识远,可以说是女性形象的一次集中写照。邶、鄘、卫三风以较多的诗篇给女性以相对集中的写照,非常有利于我们了解西周春秋时期的女性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诗经》邶、鄘、卫风中的婚恋诗反映了西周、春秋时期卫地人的婚恋状况,较集中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典型的婚恋形态在形成初期的原始样貌。邶、鄘、卫时期的人们在面对异性时所流露出的情感、表达情意时的方式、对异性的审美观念及对待婚姻恋爱的态度与认知,都反映出卫人对爱情婚姻的认识与追求。  相似文献   

4.
吴国季札观乐,对《邶》、《鄘》、《卫》三风给予高度评价,并赞以"美哉渊乎"和"忧而不困";出生于河北枣强的西晋赋家木华以其仅存之作品《海赋》闻名于世。本文试以季札对三风的评价来看待木华的《海赋》,以观《卫风》对木华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邶、鄘、卫风中的婚恋诗是《诗经》婚恋诗的精华,它反映出那个时期先民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和习俗,文章结合有关卫地的史料记载和前贤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探讨了邶、鄘、卫风婚恋诗所反映出的婚俗:同姓不婚的习俗、投赠定情的习俗、婚前占卜的习俗、春秋冬举行婚礼的习俗、婚礼习俗、贵族女子的归宁礼俗和出游的习俗,从婚俗的角度对那个时期的婚恋文化做了一补充研究。  相似文献   

6.
吴公子季札聘鲁观周乐,闻《邶》《鄘》《卫》而叹"美哉渊乎"。《邶》《鄘》《卫》三风情感格调之美在于"渊",此"渊"可析为:深隐——引人探求、深沉——令人激愤、深切——致人痛悲、深长——发人悠思。《邶》《鄘》《卫》三风诸诗作者对感佩之情、愤慨之情、痛悲之情、孝亲之情、眷恋之情、闲逸之情等种种情感体会得深挚细腻,表述得生动形象,是把对生活的深切体味诗化的表达,有情、有趣、有愁、有困、有悲、有欢、有苦、有乐,凡此种种,皆是生活的本真,皆是人性的至情。  相似文献   

7.
《诗经》有《鲁颂》、《商颂》,而无《鲁风》、《宋风》,其原因是由鲁国和宋国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晓路 《焦作大学学报》2002,16(4):34-35,37
我们在《诗经》歌曲的演唱实践中,打破了用美声方法,要私用民族方法的这种常规。根据歌曲需要,采用了需“民”则“民”,需“洋”则“洋”,甚至在同一首歌里采用了中西结合的演唱方法,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诗经》国风中的《卫风》向以所栽情诗量大面广,意厚情浓,艺术风格独特而为学界所重。文章从卫国的政治地位、商业经济、文化礼俗等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入手,结合文献资料,将《卫风》置于文化大背景之下,论述阐释《卫风》独特风貌之成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或称“诗三百”。我们通常都是说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三百”是取其约数。但也有人说《诗经》里的诗歌有311篇,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吴公子季札聘鲁观周乐,闻《邶》《都》《卫》而叹“美哉渊乎”。《邶》《廊》《卫》三风情感格调之美在于“渊”,此“渊”可析为:深隐——引人探求、深沉——令人激愤、深切——致人痛悲、深长——发人悠思。《邶》《廓》《卫》三风诸诗作者对感佩之情、愤慨之情、痛悲之情、孝亲之情、眷恋之情、闲逸之情等种种情感体会得深挚细腻,表述得生动形象,是把对生活的深切体味诗化的表达,有情、有趣、有愁、有困、有悲、有欢、有苦、有乐,凡此种种,皆是生活的本真,皆是人性的至情。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源头,表现出关注现实的热情、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实而不华、质朴率真,让更多的人见识了真我本色。  相似文献   

13.
14.
《诗经·国风》实由 3类诗歌组成 :周民族早期诗歌 ,周入主中原、推行封建化统治以后的诗歌 ,以及被周民族兼容、排挤的南方民族的诗歌。从而形成特征鲜明的南北两种不同的风格。探究《国风》诗风对解读中国文化南北分派之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教育(海南)》2005,(2):46-46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文学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指“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相似文献   

16.
池子 《初中生》2010,(1):17-17
《诗经》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它立体地再现了生存环境、世态人情,其内容在世界古代诗歌作品中是独一无二的,远比印度的《吠陀》和基督教《圣经》中的诗篇要广泛得多。《诗经》歌唱的是人的生活与感情。它的抒情,如此自然、朴素,亲切地表达着普通人的心声和情感。这一点,鲜有别的诗集堪与它相提并论。如果说,《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为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尚子习俗是古代颇为流行的一种习俗,尤其在先秦时期,在科技落后的远古时代,生育现象不能为人们所理解阐释,于是求助于神明卜筮,形成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尚子习俗。《诗经》作为先秦时期的一部学作品,上承远古,下及周春秋时代的社会生活,其内容涉及到许多有关的尚子习俗,留下许多直接反映人们尚子观念的诗。这些诗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的尚子心理、习尚,下面我想就其中具体篇目作一些分析。《诗经》中反映尚子习俗的诗篇很多,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我们主要来谈谈《螽斯》、《苯莒》、《桃天》、《椒聊》、《绵》。先说《螽斯》。  相似文献   

18.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们虽然都因同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田作 《语文知识》2001,(8):30-3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创作,距今约二千五百多年。它的出现,展开了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诗经》流传至今,除了丰富的思想性和人民性之外,其语言的生动活泼,音韵和谐,人们乐于诵读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诗经》流传下来的数量众多的成语中得到印证。《诗经》三百零五篇,流传下来的成语竟多达130条。数量之多,为后人使用频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成语,散见于“风”“雅”“颂”各部分。其中以“雅”为最多,计69条,“风”次之,计57条,“颂”最少,计4条。《语文知识》1999年6期曾发表了张顺发先生的《(从诗经)中直接援用的成语》一文,计70余条,本文详加补足,并按“风”“雅”“颂”顺序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木桃"、"木李"应训为"桃子"、"李子",它们既非"木瓜"之别种,也非木刻之假果。"木瓜"、"木桃"、"木李"之"木"字,义取木生,以别于蔓生,同时它还是衬字,以使诗句整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