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饮冰  任晓兰 《海外英语》2013,(19):100-101
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要学好英语必须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军队院校士兵学员来说,不仅要拥有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懂得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和军事文化知识。该文介绍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培养士兵学员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和军事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元素,而且语言是文化的关键组成以及重要载体。所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除了要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之外,还必须要加强对语言所承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的提高语言学习的科学性。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传授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要想真正达成培养学生完善英语素质的目标,就必须要重视文化渗透,让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有更加透彻深入的了解,进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胡琪 《天津教育》2007,(10):53-54
跨文化教育一般是指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最直接呈现外来文化的学科,学习英语是了解世界文化的最好途径。所以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而且要学习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英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点,而且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情境,为学生日后的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通用语言,世界上80%的网络内容是英语,但这并不意味着英语以外的语言会消失.翻译仍将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作为英汉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要有敏锐的文化意识,也就是说,不仅要深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更要了解这两种语言承载的文化之间的异同.正如翻译家尤金·奈达所说的,"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文化因素的渗透。英语学习者只有掌握一定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英语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对文化渗透的内容分类,并指导学生对本土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差异性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因此,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是客观事实。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要想真正学好英语、运用好英语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语言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要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英汉文化的差异,注重交际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应用性,帮助学生排除英语与汉语之间的文化障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的交际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就是紧密相联,相互交织的。文化涵盖语言,语言表现文化,缺乏文化的语言是肤浅的,缺乏语言的文化是单调的,因此,要掌握好一门语言必须要从文化入手。过去的高职院校十分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向他们讲述大量的语法与词汇,而忽略了对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只教不用",英语教育无法与实际运用相衔接,更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掌握大学英语的精髓。本文从文化导入的涵义出发,分析了文化导入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了文化导入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要通过分析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来说明语言交际之中字词,短语以及篇章段落之间的怎样传递文化内涵,同时针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分析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差异,借此说明翻译语言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文化意识,从而推动文化的交流以及交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现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而英语作为国与国之间的官方语言,它的重要性已经是显而易见,要想学好另一国的语言,首先要了解这种语言的背景和文化,要在教学中结合英语的语言文化,要改变过去的那种光靠死记性来学习的理念,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在实际中或者在未来的发展中英语的运用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言和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文化是语言之母。要学好英语,必须学好英语国家的文化。因此,英语教学不能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要同时进行;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因此,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要学习英语文化知识,培养英语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主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包括语法、词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却忽略了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降,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较低,进步的速度较慢。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文化素养,更有助于有效地达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还要对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充分掌握。所以,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以英语作为工具的英语语言教学模式,将英语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展开教学,发挥文化背景的作用。要将文化教学内容融入英语知识教学中,扩展学生的英语知识面,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更多地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认为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语音、大量的词汇和准确的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歧义、误解和语用失误现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文化教学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去。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因素,英语学习者要想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必须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下面就以词汇文化为例,谈谈我们和英语国家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学习英语不仅仅要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文化背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仅开阔眼界,拓宽视野,更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深层理解英语的寓意内涵。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正是由于每种语言都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的负载体,深入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而自觉培养一种“文化洞察力”便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学好英语和提高英语教学,就必须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背景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教学,然而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忽视语言本身与其背后的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它能够将文化进行体现和传承。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英语这种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加以渗透,这样做不仅能够加强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还能够增强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理解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对英语加深理解和应用,使英语知识能够得到更好的掌握。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一门广泛应用的语言,要切实发挥英语的应用功能,首先要从英语语言的意识培养做起。培养英语语言的思维能力需要我们对英语有一个概念性认识。基于此,指出培养英语语言意识实质上是培养一种跨越文化的语言思维能力。培养英语语言意识,需要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英语和汉语的语言思维差异入手,了解英语词汇的形成过程,由词汇形成英语语言的基本概念系统,从而实现英语语言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粟千 《成才之路》2014,(34):14-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好一门语言,则必须要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对于英语语言学习而言,要想真正掌握英语,灵活运用英语,就应该多了解英语文化知识,体会英语的文化内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文化导入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语言文化,从而有效地掌握这门语言。文章从文化导入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入手,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以期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如何进行小教大专英语教学是五年制师范专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独特的相互依存关系,要求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要进行该语言的民族文化教学,使学生能通过蕴涵在语言中的文化加强领会词义、运用句型、理解语篇以增强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英语文化教学在小教大专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把英语文化教学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其实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张育智 《海外英语》2014,(20):229-230,24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热在中国已持续数十年,人们对英语与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争论已久。在其背后,是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与汉语和汉语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通过对中式英语、英式汉语和中国英语的成因及表现的对比分析,使人们进一步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