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梅荣 《宁夏教育》2003,(11):48-48
语文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通过引导、分析、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读书,而课外阅读又是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丰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途径。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由此可见,加强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非常重要,是我们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就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而言,只重课内教材,不重课外阅读的现象很普遍。课内教材毕竟有限,学生阅读量少,就将学生思想囿于一片狭小的天地里,导致了视野…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包括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又是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丰富、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语文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要学好语文,仅仅靠课堂中学到的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学习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阅读名著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的人格更为高尚,更能明辨是非。叶圣陶认为:小说不偏于逻辑的境界、道德的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毕业测试题中,人们习惯把阅读题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课外阅读,大家都很重视,研究得也比较多。对于课内阅读,一方面,它的内容中含有语言积累的成分;另一方面,其阅读方法又与课外阅读难分难解,结果大家对它就难以重视起来。笔者认为可以把课内阅读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字、词、句等语文知识为主的语言积累,另一类是专门的课内阅读理解。这样就可以让课内阅读理解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中有着一种不可替代的独当之任。课内阅读理解的命题同课外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一个人知识的80%是通过阅读获得的。所谓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内,相对于教材而言,就是学生利用上课以外的时间.去阅读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更加接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环境。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也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课内、课外阅读能力,以便积累更多单词、短语等知识。只有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才能从容应对考场中的课外阅读。阅读是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听力理解、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  相似文献   

6.
课内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积累,升华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实践,对如何做好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衔接进行相关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行为,是人类吸取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被称为“智慧之源”。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塑造品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些光凭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实施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又能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效。了解学生的阅读取向,更有利于抓好课外阅读指导。  相似文献   

8.
吴小民 《中国教师》2013,(24):44-45
语文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又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和发展能力。《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必须与课内阅读紧密结合,以课内阅读促进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必要补充和延伸,让学生明晰课外阅读是课内阅  相似文献   

9.
林宁 《学周刊C版》2010,(11):46-46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积极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思维积极。因此,必须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地阅读课文之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书为友,我在班里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走进阅读,快乐阅读。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学习语文、积累语文知识的最好途径,但是由于包括教师认识在内的好多原因,在教学中既没有重视课内阅读,也不重视课外阅读,导致学生想象力匮乏、理解能力、写作能力都不理想。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具体来说,教师要抓住课内课外阅读的衔接点,扩大阅读范围;立足课内阅读,延伸课外阅读;贴合课本,避免阅读层次的脱节。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阅读教学事关语文教学的质量.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王红霞 《学周刊C版》2020,(2):107-107
阅读是学习语文、积累语文知识的最好途径,但是由于包括教师认识在内的好多原因,在教学中既没有重视课内阅读,也不重视课外阅读,导致学生想象力匮乏、理解能力、写作能力都不理想.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具体来说,教师要抓住课内课外阅读的衔接点,扩大阅读范围;立足课内阅读,延伸课外阅读;贴合课本,避免阅读层次的脱节.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而对课内语文学习兴趣不大,原因何在?一是课外阅读的自由、宽松,使学生享受到了阅读的兴趣。二是课内学习形式的单调被动。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素养与  相似文献   

14.
林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72-273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应100万字以上,而要完成这样一项巨大的任务,光靠指令性地去完成是很难实现的。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其阅读兴趣,才能化被动的任务性阅读为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班花(三)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仅凭课内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适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必须运用良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6.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巩固运用学生在课内获得的知识经验,扩大学生视野,发展阅读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所致。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的课外  相似文献   

18.
课外阅读是巩固课内新学知识,丰富积累语文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把学生导引向课外阅读这块芳草地呢?笔者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四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与思想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内所学得的知识,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在此谈点自己的体会。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受外部条件(如教师推荐有益读物、提示阅读方法、组织读书活动、检查阅读效果等)和内部条件(如求知欲、阅读的态度、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阅读技能的掌握等)的制约。有的学生初步具备了内部条件,但是由于不熟悉有哪些有趣有…  相似文献   

20.
张卫娟 《新疆教育》2013,(10):141-14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洲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