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传统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道家以"道法自然"为其自然哲学观的理论依据,把以"自然无为"作为对待自然万物的基本行为指导原则,最终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生态境界.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对我们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揭露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至上的思想所导致的土地和自然的"背景化"和"工具化"及其恶果,警醒人类不要在利益的驱动下滥用土地、破坏资源,否则将遭受灭顶之灾,该小说是较早揭示土地和生态伦理的小说之一。本文运用生态伦理思想解析作品中反映的以土地和动物为代表的自然的"背景化"和"工具化"现象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以揭示斯坦贝克的生态观和生态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针对当下出现的一系列生态问题,进一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下学术界对马克思提出的"自然的人化"加以现代化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的自然化"、"智慧的自然化"等生态观点,在当代西方掀起生态美学热潮,而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传统道家老子就以其对自然独特的解读,对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美追求,建立自然无为的生态理想,并提出了顺应自然的生态美学观。  相似文献   

4.
刘小红 《文教资料》2008,(29):24-25
小说<圣殿>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福克纳的一部刚面世就畅销的小说.本文旨在探讨福克纳在小说中流露出的生态女性意识.福克纳表现了对美国南方的生态自然遭受严重破坏的忧虑,展现出小说中关键人物"金鱼眼"对生态自然的鄙视和格格不入以及潭波儿和其它女性的悲惨遭遇,同时也表现了潭波儿与生态自然的相似之处.只有摈弃父权制和"二元论",取而代之以男性、女性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解决美国南方的弊病.  相似文献   

5.
"五山模式"试图在中国农村建立一种以生态哲学为指导思想的新型生态观.这是一种与传统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相对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既不是"反自然",也不是"自然主义".它是对传统自然观的革命,表现为对人与自然研究的并重,以整体性把握内在统一性的新方法论;"五山模式"项目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建构了当地新型的生态文化观念,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作用下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生态文化观念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化综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老子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老子的"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自然和谐之美、"自然无为"的社会生态和谐之美、"万物齐一"与平等共生的和谐之美。和谐是老子美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高校以传承和创新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重要文化使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应当充分有效地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在资源配置和基本职能发挥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缺乏生态保护内涵,忽视生态保护规范。反思市场取向、学科壁垒和科技理性的办学模式所导致的生态文明教育困境,强化生态文明教育的自觉性,我国高校才能切实肩负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以"生态中心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生态文学批评,其理论根源于先验主义,随着"生态中心主义"的缺陷不断暴露而丧失生机。在生态危机大背景下,生态文学批评在摒除"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不应恪守"生态中心主义"的批评原则,应当坚持生态和谐的审美原则,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切实反映人的本质需求、在遵循自然法规的前提下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的能动性发挥的生态和谐的新型生态文学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是对现代性理论及其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实践进行批判反思的积极成果。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建构应重视其"出场路径",在批判现代性主体性、理性、价值观、制度观等的基础之上,建构不同于现代性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类—自然"生态主体观,不同于现代性工具理性、经济理性的"人类—自然"生态理性观,不同于现代性人类价值本位的"人类—自然"生态和谐价值观,以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观。  相似文献   

10.
生态批评对生态美学的发生具有诱导作用,它促进了生态学和后现代哲学、伦理学思想的美学性融会.它以切近生态自然的"新感性"方式改变了传统美学的感知方式,使自然美有了阐释和实现价值的可能,使美学成为"自然的返魅"的有效途径,从而在生态圈境域上构建了差异化生态美学语境.  相似文献   

11.
道家生态哲学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生态存在论、"尊道贵德"的生态价值论、"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三个方面。"道法自然"突出了宇宙万物运化过程的自然性,认为人与万物均由道而生,是平等共生的关系;"尊道贵德"强调尊重自然运化过程及秩序的价值以及人与万物自然本性的价值;"自然无为"主张"无为而为",减少对自然万物的干扰,顺应、发挥自然造化过程及秩序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现代生态伦理理论,对民间习俗、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进行分析,认为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与对自然的维护是民间生态伦理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其中包含的宗教性神秘色彩,提出了以"不管形式,只看实效,任其存在,自然发展"的方式来对待民间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13.
生态美学研究的困境与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存在论美学"作为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的前沿,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和深化:生态美学以现代人的存在状态与审美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同时,又要把"自然"作为一个重要思考维度纳入存在本体与艺术本体论的研究中;生态美学以现象学哲学作为主要方法论来源,在吸收借鉴多种理论资源时必须经过谨慎地辨析和转化;生态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国外生态文化理论的系统译介、存在本体论与艺术本体论研究、关于自然信仰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生态批评理论的探讨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学校教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小单位,如何担负起激发生态情感,培养生态意识,践行生态文明的重任?笔者从"知、情、意、行"四方面进行了探索。一、以"知"为基础,明确"是什么"的问题若要学生萌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首先要让他们对自然有所理解,与自然产生联结。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在生态哲学和自然写作的交互影响下,建立起自己新型的生态叙事话语,创生了生态主题写作.生态文学书写包括三个主要方向,分别以"信仰"、"忧患"、"拯救"为中心词,通过个案分析,可以把握这一写作主题的创生方向和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通过考察人类活动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同质性与异质性,同质性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解,而异质性代表人与自然的对立,因此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目标为研究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哲学。本文以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导,对《鲁滨孙漂流记》中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自然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和规律性。不同的自然观对教育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机体主义自然观、机械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伦理自然观分别产生了古代朴素的自然教育观、近代机械本位自然教育观和现代生态本位自然教育观。自然本位教育观以"大自然观"为认识基础,以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规律的和谐共生为使命,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价值关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倡导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生态园小学坐落在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生态园内,是一所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现代化学校。学校秉承"倡导人本化管理,构建生态型教育"的办学理念,营造自然、和谐、全面、均衡的教育生态环境,打造教育的"生态园"。一、打造生态校园,为了师生快乐生活学校以景陶情,以文正心,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被潜移默化,天天向上,时时向善,刻刻向美。环境是一  相似文献   

19.
儒家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出发点,以"爱物"为行为规范,强调"爱物"要取物不尽物形、"取物以顺时"。发掘和弘扬儒家的"天人合一"、"爱物"的生态哲学思想,对于提倡生态道德;敬畏、热爱、保护自然;遏制现代人工具理性的过度臌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合,是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元素和要素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以和合思维方式把握不同的现实主体,并整合中国优秀生态道德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和合各种教学手段,才能够培育具有创造性和超越性的"现实的人"的生态人格。拥有生态人格的现实个体,能够尊重作为有机整体的自然,在把握人与自然和合的内在根基基础上,能够关爱自然和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