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共山西党史最辉煌的一页,是写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史;山西抗日根据地,是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直接部署下建立的.  相似文献   

2.
大溪档案,世所注目。原先估计,其中应该有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的有关材料。殊不料检阅之下,可以说是一无所获。在此前后的材料,居然少有涉及这一大事件的。至于是当时没有形成什么材料,抑或事后没有保存,甚至有意在整理时另行处理,当然还有待进一步查核。说到底,档案,以及档案的整理公布,都不可能背离档案所有者的意愿和根本利益。明白这一点,对于大溪档案中没有四一二的材料,并不会感到惊讶。但是,在翻阅这一时期的材料时,看到几份涉及蒋介石、白崇禧关系的电报,倒也不无意思。两人间纠葛不少,恩恩怨怨,很是为人注目。大…  相似文献   

3.
方志敏于1899年8月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比毛泽东小6岁.这二个农家出身的农民儿子有着广泛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5.
关于争取韩复榘抗日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给中央的报告(张经武致周恩来、叶剑英转毛泽东)昨晚晤韩主席,已将毛意传达韩主席。拿固×依中央意旨正加强巩固日东防御。  相似文献   

6.
7.
您见过当年毛泽东为接收汉口汉阳起草的电报手稿吗?您了解武汉解放前夕解放军颁布的警备训令吗?……昨日,武汉市档案馆迎来50岁生日,首发《武汉解放档案文献图集》,收录约300幅珍贵图片资  相似文献   

8.
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曾经多次到浙江省委所在地杭州视察工作,他的每一次到来,都是对浙江建设和发展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更为浙江的全盘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笔最近在查阅社会主义时期有关历史档案时,了解到46年前毛泽东主席在专列上召集华东地区省委书记会议时,乘专列到宁波视察工作,在浙江省委、宁波地委、市委领导的陪同下,乘汽车察看了宁波市容,与宁波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短暂际会。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人写过一本《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描摹这一段蒋氏的行踪和心绪,颇足一观。作者似乎没有见到大溪档案,其实,那里有许多东西相当传神。上海,是蒋介石的起家之地。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虽说有辛亥时孙中山先生主张以南京为首都的源由,乃是遵行总理遗教。其中,也不无暗含距离上海不远,便于控制的因素。然而,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根本组织不起象样的抵抗,和谈阴谋又没有得逞。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渡长江,直如摧枯拉朽,两天后就解放了南京。无险可守的上海直接暴露在解…  相似文献   

10.
11.
这篇关于沈从文的短文.写在1988年5月9日。本来是准备给沈从文看了逗他取乐的。想不到沈从文在第二天就去世.没有能看到。现在沈从文去世已经四个年头了。我把这篇短文找出来,略作修改,予以发表。这样,一篇取乐的短文,竟变成了祭文。  相似文献   

12.
刘磊 《传媒》2002,(4):45-46
“电讯”的出现 综观中外新闻史,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等每一种先进通讯技术的出现,新闻界总是最积极的使用者之一。当1844年莫尔斯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报后不久,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爆发,美国各报纸就将刚刚诞生的有线电报运用到战争的报道之中,以至于当时美国总统都是通过《巴尔的摩太阳报》的电讯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已经初步建立了联络内外的电报系统.在战争期间,盛宣怀为保证电报通讯系统的畅通,作了很大努力,为迅速传递军情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当时电报系统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电报的传递速度.  相似文献   

14.
李强 《兰台世界》2011,(11):24-25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已经初步建立了联络内外的电报系统。在战争期间,盛宣怀为保证电报通讯系统的畅通,作了很大努力,为迅速传递军情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当时电报系统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电报的传递速度。  相似文献   

15.
在革命历史档案中.电报档案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秘密斗争中也曾使用过明码加暗语的电报。1928年后.开始筹建党的秘密电台.大约在1930年有了密码电报。此后在党政军领导机关中形成了大量电报档案.但在那个动荡的岁月.电报档案损失很严重,被保存下来的极为稀少。  相似文献   

16.
现存历史档案,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五个特征,即延续特征,数量不均衡特征,载体变化历时特征,保存状况不等特征,文物价值不一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均有其复杂的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明代凤阳有祖陵、皇陵、扬王坟、徐王坟、十王四妃坟五祠祭署。与其它祠祭署不同,凤阳几处祠祭署中陵、坟户因附籍祠祭署而可称作署户。署户在人身和差役上由两种系统共同管理:一是户部—布政司—府—州县这一系统,另一则是礼部—南京太常寺—祠祭署这一系统。具体来说,在人身管理上,署户在基层具有州县赋役黄册与祠祭署专职役册两种人户编制形式;在差役负担上,署户的里甲正役及杂差主要在州县系统中进行,而供祭等专门职役则在祠祭署这一系统中进行。通过对明代凤阳署户人身管理与差役负担的研究可以看出:明代的某些机构会具有一定的"特区"属性,一定程度上能够独立于州县而直接参与到某些特殊人户的人身和差役管理中来。  相似文献   

18.
在长沙县档案馆数以万计的馆藏中,珍藏着一盒极其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它便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保姆——陈玉英的棚关梢案复制件,其中有陈玉英同志1968年5川口述的一份简历、1973年5月30日写给毛岸肯的亲笔信等。这些弥足珍贵的档案,详细记载了1926年以来陈玉英与毛泽东、杨开慧一家人之间真挚感人的故事,读来无不令人唏嘘感喟。最近,笔者从这盒珍贵的档案中撷取片段,以此作为对革命先烈和前辈们的怀念。  相似文献   

19.
技术发展带来媒介突变.美国学者德弗勒认为,从进化论范例角度看,最有助于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将发展成为新媒介系统.[1]我国新闻通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肇始自晚清电报技术的传入,其加速了新闻信息的传递速度,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同时对于近代中国的新闻事业和民主化进程的发展有着极大作用,客观上加速了清政府的瓦解和崩溃.电报的传入与应用,使中国的新闻事业向现代新闻业方向走去.文章以介绍电报传入我国的历程为宏观背景,着眼点在于电报的传入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采用史料分析、对比等方法,进行归纳并总结.  相似文献   

20.
清末,电报通讯技术传入中国,随之而来的外商电报公司垄断了中国的国际电报通讯利权。1886年,吉林电报线开始建造后,中国电报局总办盛宣怀积极推动中俄电报线在东北边境相接,计划另辟一条国际电报通讯线路,以挽回部分国际电报利权。因外商电报公司的阻扰及俄国的苛求,中俄接线交涉历时数载,至1892年两国才最终签订接线条约。1893年,中俄两国电报线在东北边境相接后,中国电报局收入明显增加,对清末电报事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