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赋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汉代的音乐文化成就。汉代音乐文化的高度发达,为汉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音乐表现技巧的高超,也刺激了汉赋艺术表现手法的丰富和艺术表现技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悲士不遇赋是汉赋中与儒道思想关系比较密切的作品。汉代悲士不遇赋 皆以道家思想为重要的人生寄托,以道家思想自慰、销忧。同时汉代的悲士不遇赋也对儒家思想进行不同程度的兼收并蓄。儒道两家对不同问题的思考融合在一篇赋中有助于丰富作品的意蕴,也使赋家创造了与以往文学作品有所区别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汉代辟邪习俗非常兴盛,形式多样。尤其是大傩活动,在汉代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汉赋对此记载颇为详细。可以说,在题材表现领域,汉赋深受汉代辟邪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汉赋与汉代宗教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作为西汉国家宗教最高神的"太一",在汉大赋作家笔下受到尊崇,这既与先秦以来的道家思想的发展有关,又是汉大赋重祀隆礼创作指向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5.
汉赋与汉代宗教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作为西汉国家宗教最高神的"太一",在汉大赋作家笔下受到尊崇,这既与先秦以来的道家思想的发展有关,又是汉大赋重祀隆礼创作指向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6.
在汉代文化的范畴内,作为在汉代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汉赋,在艺术追求、艺术价值取向、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方法等方面对汉画像石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无论从意识形态性,还是艺术发展史方面看,汉赋对汉画像石都可见其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赋根植于汉代颂赞文化。汉帝国强大恢弘的气度培育了汉人囊括宇宙的胸怀气魄,造就了汉赋壮丽充沛的气势。汉大赋富丽博杂的内容其实是汉代颂赞文化的折射。汉赋彰显盛德鸿业的夸饰、反映天人相应的美饰以及标榜怀远柔近的名饰等多种表现特色,与统治者提倡制礼作乐、附会吉祥瑞兆、追慕越裳朝贡等的盛世文化心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
孙晶博士的《汉代辞赋研究》一书是一部资料宏富、视角新颖、论述精要、富有创见的学术专著。全书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论述了西方学者、东亚学者有关赋的界定,然后从文体学的角度论述了汉代辞赋的发展历程,全面反映了作者具有比较扎实的古典文学基础、较好的外语基本功和具有一定的中西文艺理论功底。下编从哲学、美学的角度分析了汉赋与道家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与汉代骚体赋的空间建构、汉赋尚奇、汉代七体赋主客称谓艺术等问题,充分显示出作者擅长从文学本位出发,从文本实际出发,在大文化背景下来阐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汉赋对景物的描写多采用客观描摹的方式,也即带有客观再现景物的求实目的,这样的描写特点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景物的真实存在,但是也容易导致文本中思想和情感的缺乏.对景物的客观描摹在汉赋作品中多有表现,这种描写特点的出现既受到先秦文本的影响,也与汉代的时代背景有关联.在汉代之后的文学作品中,汉赋对景物客观描摹的描写特点已经淡化,但是仍能明显看出汉赋这种描写特点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汉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之文学",并且作为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宫廷雅文学,必然也反映了当时的广大社会万象。汉赋作品中保存了很多关于汉代的人生仪礼、岁时节日及民俗信仰等方面的风俗文化记载,为现在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而且,这些汉赋作品也只有放在当时的风俗文化背景下进行关照,才能深切把握其特质。因此,理清汉赋与汉代风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汉赋这种文学样式,而且对于我们了解汉代人民的风俗文化,重新认识汉赋在汉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维在政治仕途及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加之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他最终选择了亦官亦隐的处世方式,并创作了大量具有隐逸情怀的田园山水诗。人生遭际是王维隐逸世界观产生的根源,亦是其隐逸诗独特的审美格调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另辟蹊径,用哲学的眼光,从道教的人生价值观入手,阐述了道教的生态伦理观,其后又在其人生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基础上结论出道教的自然宇宙观,文中的一些观点或许对当前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环保运动 及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生态伦理哲学给予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3.
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之人,在诗风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探讨陈子昂诗歌,不得不探讨其思想。陈子昂的思想出世和入世兼存,但隋唐以来盛行的道家思想和家族的道教背景,使得他在面临人生痛苦时更多与道家思想相契合。在其所作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中,他尽情地抒发个人襟怀,将道家思想纳入其政治观、人生观和宇宙观中,在此组诗歌中体现为化用道家之语、比兴托物和文论观方面。  相似文献   

14.
班昭是东汉女性文人的代表人物。因学术界多认为她是儒家,故很少有人研究她的道家思想。文章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班昭的学术渊源及其道家思想。结论认为:班昭的作品流溢出浓郁的重视生命、崇尚道德、复归人性等道家思想的人生,情怀,展示了她“清心寡欲式”的人生观,奠定了其为文的平典之美。同时,道家思想虽是班昭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尚未成为其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人生充满坎坷,一生屡遭贬谪,尤其是“乌台诗案”促成了他思想的成熟,塑造了他的文化人格。他的文化人格精神融合了儒、道、释三家,最终达到了即此即彼的“自然”人生观,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生活在玄学、佛学盛行的时代 ,但其思想仍以儒家为本 ,同时也接受了老庄与佛教的影响。在他的诗文中 ,可以体味到儒家的浩然正气与安贫乐道 ,道家的避世隐遁与生寄死归 ,佛家的无常空幻与无我忘物。他受儒教的影响 ,具有严格的律己精神和浓厚的伦理观念 ,却又丝毫不受繁复的礼教的束缚 ;他具备道家消遥旷达的人生态度 ,但却不放荡不羁与傲慢无礼 ;他领悟到了佛对人生的无我解脱 ,却一点也不坠入空虚。他的这种独特的思想与生活态度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精华 ,形成了一种高尚而超脱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7.
李白世界观与老子哲学,李白文学观与老子美学,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老子由天道自然进而推论人道和社会,提出了功成身退的政治观和无为而治的社会观。这一切,李白都有所继承和发扬,虽然不以哲人的面目出现。老子美学是由其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引伸出来的,而“道”所具有的根本特性就是顺应自然的“无为而无不为”。根据这个特性,不难看出,老子美学本质上是指自然无为的原则支配着一切美和艺术现象。李白的文学观与老子美学心心相印,如大美,自然美,无言美,阴性美。  相似文献   

18.
立功济人、无量度人并最终使自己的生命得救,圆满完成"升天之道",这就是<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宣讲的大乘道教人生观.这样的人生观对后世道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四川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一个颇耐研究的话题。作为深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的李白,自然形成了他追求生活逍遥自在,思想自由,不为权势富贵所迫,不为世俗名利所累的个性。而道教的自由生活正好给他的“逍遥游”提供了理想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20.
人的幸福是多样的,于是“幸福”也就成了人类生活当中最捉摸不定的问题。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幸福理念,对于中国人幸福观点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儒家为主干,道家、佛家为两翼的三维结构。儒家的“德福一致”、道家的“自然无为”、佛家的“涅槊之乐”产生了和谐的碰撞与交融,为今天中国人的幸福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中国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