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了沈从文的《边城》,湘西秀美的自然风景和淳朴、善良的湘西人像印在了脑海中,久久地感动着自己。后来又读了凌宇的《沈从文传》,体会到沈从文对湘西文化反思之后所产生的对民族遭遇的悲悯之情和对重塑民族品格的热切希望。受此启发,笔者从《沈从文传》中选录了一些资料加以评析,以帮助读者欣赏《边城》。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小说《边城》问世之前,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文学作家的作品一直主导着当时的文坛,这些作品向世人展示的是一个否定意义的中国形象;沈从文在《边城》中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肯定意义的中国形象——作家通过对湘西自然山水之美的描写,通过对湘西人善良人性和纯朴民风的展示,特别是通过对湘西人诗意性格的刻画,塑造了一个诗意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作家之一,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以超凡脱俗的“湘西小说”名贯文坛。他的湘西小说创造了奇异、种秘、平和、曼炒的湘西世界,展示了优美、迷人的湘西风光和原始淳朴的民风民俗所哺育的湘西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最本能的真善美和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缓慢觉醒,他的小说洋溢着浓厚的田园牧歌气息,促进了抒情小说的散文化、诗化,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世外桃源一样的湖南湘西,沈从文创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不管是纯洁无瑕的少男少女,还是淳朴善良的老人,通过关注人本身,发掘他们在乡土文化环境里的精神和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志红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4):67-69,75
湘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血脉,造就了湘西人独特的个性魅力。沈从文在20世纪30年代社会剧烈变动中,执意寻找失去的“淳朴型范”和“不羁”的性格,在其一系列作品中,通过活生生的湘西人的具体描写,生动地展示出湘西人率真淳朴的人性和生性不羁的性格,具有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王倩龄 《家教世界》2013,(2):150-151
湘西的山,秀拔峻峭;湘西的水,清澈透明。在湘西这个环境中,土生土长的湘西人,性格中既有山的坚实刚强,又有水的柔婉与纯净。这种山水构成了湘西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物气质。沈从文不但透视了大自然的生命律动,更加透彻的认识到这片原始空间的生命力.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是生命与自然的融合,是人性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洋溢着湘西人健全美好的人性与强大旺盛的原始生命力,以及湘西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与崇尚自由的精神,从而使他的湘西世界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沈从文站在了民间的文化价值立场上来关注民间、表现民间,并以此来反抗现代性对自然人性的异化与扭曲,从而体现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民间意识与民间情怀。  相似文献   

8.
《边城》创作于1933年,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沈从文建造了一座淳朴之城,里面供奉着淳朴、善良和美丽。他用牧歌的音调,唱了一曲渺远的哀歌,转换之间,便是都市的乡村镜像。通过对沈从文湘西世界的解读,探讨其湘西世界的都市镜像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静 《考试周刊》2009,(30):16-16
在沈从文的文学艺术世界里,水富有独特的艺术蕴藉。《边城》里的水,烘托着人物的心理活动,暗示着人事的悲剧结果.也联结紧凑着小说的结构。边城乃至于湘西的水,哺育了湘西人的生命.长养了他们的知识、智慧和爱心。对那些湘西山水世界里的人.沈从文倾注了无尽的感动和欣赏。以水来知人。以人来知愁,更以愁来知人,或许这是走近《边城》,走近湘西人。走近沈从文的一条小径。  相似文献   

10.
著名京派作家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一方面对充满"田园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进行了纵情的抒写;同时,对湘西女性所禀有的原始淳朴、率真自然的人性美、人情美予以浓墨重彩的描写与讴歌,其笔下的湘西世界与当时的异化、病态的都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显露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生态内蕴与生态意识。本文试以生态学视域为切入点,以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为参照对象对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意蕴及生态意识加以释析。  相似文献   

11.
在散文《箱子岩》中,沈从文以重返湘西的姿态记录了他沿途的所见所感,在城乡和历史两种不同视阁下审视了湘西人的生命形态,在思索湘西未来的同时,也探寻着生命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边城》给我们描绘了湘西偏远山区一幅牧歌式的农村生活画卷,展现了自然、淳朴、充满人性的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特有的生活。小说倾力表现人性的美好:刻画了老船夫的质朴、善良、刚健、顽强;翠翠姑娘的天真、纯朴、自然、灵性;船总的豪爽、行财仗义、正直无私;天保、傩送两兄弟的强健、能干、豪放、豁达……湘西边城就像一个人问世外桃源。这里人们生活清平,没有邪恶、奸诈与物欲之争。这里人性尽善尽美,充分体现了沈从文创作这篇小说的宗旨:“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沈从文塑造的一系列湘西女性形象中,既有纯真活泼的少女,又有饱经生活磨难的妓女,其人性的善良与纯朴总是闪烁着别样的光辉,她们寄托了沈从文独特的人性理想和生命诗学。湘西女性"美丽"与"哀愁"并存的人生,不仅融入了沈从文个人的情感经历和审美理想,而且是其内心孤独和不被人理解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在沈从文创作的丰富文学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既有稚嫩清纯的少女,又有饱经沧桑的乡村妇人,甚至有生活在社会底层倍受欺辱压迫的河街妓女,这些女性形象无不体现着善良淳朴的人性美:纯净自然的人性美;淳朴顽强的人性美;真挚热烈的人性美。他从人性的角度,以其独特的审美眼光,对湘西女性加以理想化的描写和由衷的赞美,使一系列乡村女性各具形态,在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沈从文以描写湘西人情风物的系列小说,创造了中国文坛一个"乡下人"的神话。在其构筑优美如诗的"湘西世界"里,字里行间填满了爱和温暖,把深深的悲剧体验隐伏在了小说的背面,朴素的语言、隽永的文风,承载的却是诗意化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生动具体地描绘了湘西五个主要方面的民风民俗:青年男女恋爱习俗、鬼神迷信习俗、节日习俗、野蛮习俗和日常生活习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民俗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离开了湘西民俗就没有沈从文的小说,沈从文小说的优势及魅力都源于那古朴独特、原始神秘的湘西民俗。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第一大家。  相似文献   

17.
少女、寡妇、老头是沈从文湘西小说中出现较多的三类人物形象,沈从文不仅写他们生存的艰辛和多变的命运,也写出造成他们生存困顿的原因,这些形象的塑造有着作者独特的用意。  相似文献   

18.
"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贯穿于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创作中。这些作品,热情赞美生命的健康与雄强,憧憬生命的淳朴、优美与向善,表现生命的沉迷和人性苏醒,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缤纷璀璨的风景线。它不在于给文坛留下多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在于凸显一种真实自然、健康雄强的精神气质,表征一种淳朴率真的文化形态和生命力量。沈从文歌唱生命的庄严和美,说到底还是为了"燃起这个民族被权势萎缩了的情感,和财富压瘪扭曲了的理性"。  相似文献   

19.
湘西人的禁忌语就是湘西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湘西巫文化的折射反映。湘西的禁忌语主要体现在文字和数字两方面。拟对这两方面的禁忌语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由于其湘西小说的独特风格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他的家乡湖南凤凰县,那里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也有着原始的自然美和健全的人性美,所以对湘西这种弥漫着浓郁牧歌情调的边地自然生活的着意渲染,以及对蕴含着和平处世精神的边地自然人生观的深刻揭示,使他走上了弘扬湘西完美人性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