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绿色化学教育的含义 “绿色化学教育”是工作坊基于对美国化学学会(ACS)的“绿色化学”概念的思考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它追求的是“绿色化学的教育”与“绿色的化学教育”的和谐统一。前者,是基于对学生乃至广大民众传播“绿色的化学”的思考,追求的是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掌握“绿色化学”的知识、学习“绿色化学”的技能,解决教育“教什么。  相似文献   

2.
教育督导是班代化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督导是强化教育执法监督,加强政府对教育的宏观管理,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督政”和“督学”是教育督导工作的基本任务,自1986年我国建立教育督导制度以来,在督促推进“两基”和“双高普九”、“‘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设”、“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  相似文献   

3.
在对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阐述的基础上,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认为“致良知”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目标;“明伦”、“德教”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根本内容;“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根本方法;“趋向鼓舞,中心喜悦”是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礼乐教化”、“敦厚风俗”是王阳明社会教育思想途径与目的。继而文章在肯定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实践绩效和历史影响的同时,认为其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建设、教育文化发展等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长兴县“教育券”制度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实地调查,本文分析了浙江长兴县“教育券”制度的特点、“教育券”制度对当地教育的影响,认为:长兴县的“教育券”是对特定学校的一种价格补贴,“教育券”制度从本质上不同于美国的“学券”制度;“教育券”并非是引起当地教育发生变化的唯一因素;“教育券”的价格补贴作用和政府导向作用均对当地家庭的教育决策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有20余年教龄的老“教育”工作者,天天“教育”别人,天天阅读“教育”报刊,天天思考“教育”之事,总之,是一个靠“教育”吃饭的人。我整天忙忙碌碌,浮在“教育”的“水皮”之上,对“教育”问题缺乏深入、具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人文教育含义相对较宽 ,人性教育意旨较深。人性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不解之缘 ,人性教育形成人文教育的“课程方法”,现实中的人文教育则有“人文教育”的异化现象。人性教育不满足于人文知识一般性的授受 ,强调扌契渗于人性、人情的深层进行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教育 ,使人文教育真正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经过现代诠释、转换的“良知”、“良能”是构筑“人性圆周”的“圆心点”。对人文知识的人性还原 ,对文化规定的人性反省 ,对自我抉择的人性提升 ,是人文教育须重视的方法原理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什么是“生活教育”?陶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用生活来教育,给生活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因此,陶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教育要伸张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活动,生活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陶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对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有劳动无教育”现象之所以产生,一个重要的认识根源是对“劳动教育”的概念内涵、逻辑定位以及“劳动”与“教育”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不同,劳动教育是一个复合性的教育概念,是一般教育到真实劳动世界的中介环节。让“劳动”成为“劳动教育”,或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就是要让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实践与德、智、体、美诸素养的培育建立自觉、自然、有机的关联。劳动教育的开展也因而应当与日常教育生活建立全面的联系。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或者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命题的确立,不仅对纠正“有劳动无教育”的实践偏颇,而且对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正确认识和有效建立劳动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关系、防止“反劳动教育”错误思维、依据学段与类型实际开展符合教育规律的劳动教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教育价值”,事实上成了“教育的价值”的同义语,只体现了教育对个人、社会的价值。相应地,“教育评价”也就成了“教育的价值评价”的同义语,评价的是教育对于社会和个人的价值。本文认为,教育价值包括:教育的价值和对教育的价值,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生成和转化的。本文分析了造成“对教育的价值”缺失的原因和后果,并指出了当前建构“对教育的价值”及其评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三生教育”是从实践领域开始对教育思想变革的有益尝试。探索“三生教育”的本质,解读“三生教育”的内涵,是构建“三生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何谓生命、生存和生活,其内在的联系是什么,怎样透过生命、生存和生活来理解教育及其“三生教育”的本质,这些都是指导“三生教育”实践、构建“三生教育”理论体系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讨论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我以为对“教育科学”这一概念作出界定是相当重要的。《教育大辞典》对“教育科学”的解释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的总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现代汉语词典》对“研究”的解释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格等。  相似文献   

12.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具有很强的固定性,但实际上存在着“应然”和“实然”的教育目的的对立。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实然”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应然”教育目的的实现,但教育目的从“实然”走向“应然”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育理论关注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理论研究要走到教育实践之中,但需要问责:“走到教育实践之中去的正当性是什么?”、“走到教育实践之中去对于教育理论意味着什么?”、“教育理论是否自觉‘走到教育实践之中’的后果?”。否则,“走到教育实践之中”并不明晓。“走到教育实践之中”须得对教育实践之本质有明白的概念,教育理论关注实践的目的恰恰在于此,在于形成“对实践的知识”。这是“走到教育实践之中”的前提和基础。这显然是“思”的事情,绝非简单易行。“知识即美德”,教育理论关注实践是教育理论的一种道德重负。它拒绝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任何失重行为。  相似文献   

14.
“惩罚”教育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但是“惩罚”不等于“体罚”。“体罚”是对学生身心的压制、打击,往往是在教师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的情况下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伤害。而教育的“惩罚”则是教师深思熟虑的结果,是教师反复研究学生犯错的原因、特点、环境之后,有计划地进行的教育行为,是具有积极效应的教育活动。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惩罚”教育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高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原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职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为了实现教育之所以为教育的目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通识教育。在设置高职通识教育课程时。“适切性”、“历史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等是要注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整个社会舆论对教育的评价都是正面为主。认为教育神圣、教育伟大、教师辛苦、教师清贫……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为之欣慰,我们因此自豪。大约四五年前,风向渐变,人们对教育慢慢地不予“同情”了;而这两年则更进一步,岂止是不同情,几乎就是“一片喊打”!指责“教育腐败”、“教育是十大暴利行业”、“学校乱收费”、“有偿家教”、教育是学生家庭“因教致贫”的罪因等等,不一而足。教育正在可怕地、迅速地被“妖魔化”了。  相似文献   

17.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提出不仅对“全日制语文教育”及“高中语文教育”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对大学语文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指导性作用,以“三个维度”为纲,探究大学语文教育创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对“灌输论”最有力的质疑是“不道德论”。“不道德论”的立论是“无灌输道德教育”,“国家对道德中立”和“教育中立”是其理论支柱,是代表着自由主义立场的教育思想。面对着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对“灌输论”的质疑,任何语义上的辨析都是徒劳的,因为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在本质上质疑任何教育权力,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灌输”。因此,任何对“灌输论”立场的退缩,都是在向自由主义教育靠拢,同时也就是放弃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权力观点的坚持。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江泽民同志“三讲”思想及“三讲”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提出的伟大意义,认为江泽民同志的“三讲”教育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指导全国全党开展“三讲”教育的理论柱石;“三讲”教育是对整风精神的继承,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他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是20世纪中国教育的瑰宝。随着时光的流逝,生活教育理论愈加显现出耀眼的光辉,以强大的生命力,卓然屹立于世界教育学说之林。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这一理论的主体与基础,“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的展开与具体化。事物都是曲折前进的,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与评价也历尽坎坷。曾经有人说,生活教育不过是国难当头,人民贫困的“权宜之计”,“不合符教育规律”,这种说对生活教育的片面认识与误解,至今并未完全消除。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一份我们民族极为宝贵的教育宝藏尚未充分发掘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