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培翚《仪礼正义》卷帙繁富,内容充实。在创作过程中,他广泛征引各种文献,可查的就达338部。笔者通过《正义》征引文献的特色和征引范围得出《正义》征引文献的总体情况反映了胡培翚治学特点的结论,并指出《正义》在征引文献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胡培翚在撰著《仪礼正义》时常征引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的校勘成果。在胡培翚撰著《正义》的过程中,阮元《校勘记》曾出现三种版本,且每种版本的校勘内容不大一致。通过对《正义》所引《校勘记》内容的检索以及与三种版本校勘内容的比照,发现《正义》所引《校勘记》之版本实为文选楼刻本,但胡氏在征引的过程中也参照了南昌府学本及学海堂本的校勘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仪礼》在汉代的称名逐一进行考察,还原其在两汉各种文献中的实际称名情况,为研究《仪礼》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4.
胡培翚《仪礼正义》自成书以后,经历多次刊刻,形成了多种版本.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所见现存本,考辨其版本源流,阐明各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仪礼>在汉代的称名逐一进行考察,还原其在两汉各种文献中的实际称名情况,为研究<仪礼>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6.
胡培翚《仪礼正义》自成书以后,经历多次刊刻,形成了多种版本。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所见现存本,考辨其版本源流,阐明各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赵昭 《兰台世界》2008,(11):60-61
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制礼作乐”,当时的“礼”用文字记载下来,这便是《仪礼》的来源。郑玄在为《礼》作《注》时,同时参照了今古文两种版本,斟酌取舍,择善而从,经其作《注》的《礼》就是流传到今天的《仪礼》。  相似文献   

8.
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制礼作乐,当时的礼用文字记载下来,这便是《仪礼》的来源。郑玄在为《礼》作《注》时,同时参照了今古文两种版本,斟酌取舍,择善而从,经其作《注》的《礼》就是流传到今天的《仪礼》。  相似文献   

9.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是历史上唯一的经、注、疏及音义四者俱备的《十三经注疏》官方刻本,其中殿本《仪礼注疏》以监本为底本,审慎参校,校正了监本中诸多舛误。武英殿本《仪礼注疏》于各卷后皆附《考证》。《考证》是广义的校勘记,具有文本校勘和文义考订的双重性质,开《四库全书考证》之先河。其校勘成果对卢文弨《仪礼注疏详校》和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等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仪礼>是一部记载先秦时代礼制和社会习俗的重要典籍,由于其文辞艰涩难读,研究者不多,而近20年来,研究<仪礼>的综合性著作和论文不断涌现.本文从社会学、文献学、语言学等方面对近20年来<仪礼>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评价,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仪礼>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兵燹频仍,许多人类珍贵遗产被毁,清代档案也曾有"八千麻袋"从化浆池旁被解救回来之事.1949年国民党政府撤离大陆时,又将原保存在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和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大部分清代档案,拣选304箱共计71万余件运往台湾.由此,本应完整的文献两岸分离,曾经同出一处的珍档只能隔海相望,实为中华民族的憾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我国祭祀文化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先秦时代,祭祀礼器承担祭祀者的信仰,本研究基于《钦定大清会典图》和《皇朝礼器图式》构建清代祭祀礼器知识图谱,可以加快清代档案文献的数字化开发进程,解决清代祭祀相关档案文献分散、利用困难的局面.[方法/过程]本研究采用知识图谱相关方法,通过知识建模构建清代祭祀礼器本体模型,利用...  相似文献   

13.
张利 《山西档案》2005,(4):42-44
献资料通过简明的字传承着先民的思想、生活、伦理、科学和艺术等化内涵,用直接的方式保存着经过历史汰选而存活下来的精神品质。可以说,对某种化价值的评判,与其献资料的多少以及献资料所蕴涵的思想深度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献资料是衡量区域化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4.
洪涛 《图书馆学研究》2011,(14):99-101,88
清代中州文献系指民国年间李时灿主持征辑的、内容涉及中州地域文化的一批地方文献专辑。文章就清代中州文献的主要征辑编纂人李敏修、征辑动因及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开发利用价值等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5.
洪涛 《图书馆学研究》2011,(7):99-100,F0003,88
清代中州文献系指民国年间李时灿主持征辑的、内容涉及中州地域文化的一批地方文献专辑。文章就清代中州文献的主要征辑编纂人李敏修、征辑动因及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开发利用价值等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6.
王小红 《图书与情报》2007,(6):112-116,128
宋代《尚书》学文献繁富,约有500种,颇具特色:(1)经学变古之风兴盛,疑辨之作兴起并盛行;(2)以义理解《尚书》,义理之作占宋代《尚书》学文献绝大多数;(3)为帝王讲《书》之作较多;(4)汇集众说的集结之作大量出现;(5)以图谱解《书》流行;(6)《禹贡》、《洪范》等单篇研究如火如荼;(7)南宋著述多于北宋;(8)宋代《尚书》学文献虽多,但保存下来的很少,绝大部分已亡佚。  相似文献   

17.
关于清代题本的处理程序,一般认为应先交票拟后进呈御览,再发交内阁,由内阁批本处照旨“批红”后经科抄交部执行。若皇帝认为内阁大学士所拟旨意尚需要斟酌考虑,则随手将题本折一角,即为“折本”,俟皇帝御门听政时,各衙门奏事毕,大学士将折本逐件请旨,大学士承旨后,另缮票签,经皇帝核定后批红。关于清代奏折制度的产生的研究也大多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之上,即认为题本先经内阁票拟,不利于皇帝专权,因此清代皇帝才创立了奏折制度,绕过内阁,从而加强专制。这种说法相沿已久,然而笔者在阅读《康熙起居注》的过程中却发现康熙朝的题本处理与上述…  相似文献   

18.
赵琰 《山西档案》2007,(3):53-55
宋代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积两宋三百年历史,形成了大量的档案文献史料,流传下来的档案文献汇编也比前代为多。从《四库全书》著录的史部书籍来说,宋代学者编撰的史书占其总数的四分之一,有史著保存至今的宋代史家有一百三十余人,史书门类齐全,《宋史·艺文志》中所载的宋代史籍共有十三大类,后世所有的门类宋代已经齐备。[1]陈傅良在《建隆编·自序》中也说:“本朝国书,有日历,有实录,有正史,有会要,有敕令,有御集,又有司专行指挥典故之类;三朝以上又有宝训;而百家小说私史与士大夫行状志铭之类,不可胜纪。”[2]由此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9.
张坤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2):140-145
[目的/意义]《清代著述考》是顾颉刚编纂的一部有关清代学术的目录学著作。书中所体现顾颉刚的治学路径、思想和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吸收。[方法/过程]通过对《清代著述考》成书、体例及创新点的分析,结合顾颉刚早年有关目录学与清代学术的相关文献论著,探索其早年治学观念,揭示其构建清代学术统系的路径、内容和影响。[结果/结论]经过《清代著述考》的编撰,顾颉刚深化了对清人治学成果的吸收,对他形成"由经入史"的治学路径,在古史研究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打下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地档案馆逐步展开对价值较大、数量较多的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工作,学界对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进展。文章将对2019年清代地方档案整理和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概述,以期完善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为未来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和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