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慧平 《学周刊C版》2022,(18):184-186
我国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国家,语文学习活动也应该怀有诗意。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存量,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审美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与学习体验,从而展现出小学语文的人文价值、德育价值。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运用“诗意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构建“诗意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自我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教材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它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课堂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迫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转变,传统的“一言堂”或“少言堂”将会逐渐被淘汰。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去获取知识,就要让课堂活起来,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己去发现、探究,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为了让化学课堂活起来,在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谢玉妹 《考试周刊》2009,(24):198-199
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方面,理应成为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教学的载体是课堂,课堂是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和学生知识储备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在历史的故纸堆里去寻求这样的桥梁和纽带,让历史教学带着温度,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如何让学生把枯燥的历史知识点融入学科知识体系,完成育人目的,让历史融入学生生活,用最易懂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历史课走向“平民化”,这是我们教学必须要直面的问题,也是一线历史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够实现历史教学的平民化呢?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新课标强调教材的内容编排上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生活韵味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教学大纲必然要求对《思想品德》的教学要有新的改进,无论是在教法,还是在学法上,都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新教材主要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写.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帮助下.学生自己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有效率、有魅力,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经营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的平台,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梦想。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家园,古人所谓“教学相长”正是对这一理想最美好的脚注,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在这里成长。然而,课堂的现实是严峻的,它正失去往日的魅力,成为教师和学生都遭受折磨的地方。但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改变它,重建课堂的魅力,让日常的课堂能够成为学生快乐生活和成长场所。然而课堂的魅力离不开有魅力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发育决定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具有活力和生机,促进初中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具有童趣和开放性的课堂氛围,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内容,让初中生在思想品德课堂既学到知识,又收获快乐。本文主要探讨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活力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手段,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内化思想品德知识,是当前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方式、品质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学习实效。高效课堂呼唤学生本位,但实际上流于形式,部分教师生搬硬套,导致学生地位差距越来越大。如何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教师如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们也都在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思想品德知识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更好地把知识贯通起来。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定向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实现了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2.
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体现“生活化”的理念?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生活化的教学例子从哪里来?我们教师要练就蜜蜂的本领,为了采到蜜,要到处出击,寻找花朵。生活化的教学例子可以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真实事例,也可以是发生在社会上的案例。可以是时...  相似文献   

13.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诗意课堂,往往充满着活力与欢乐,优美语言与高远意境更让学生欲罢不能,置身其中,自觉韵味无穷。本文作者从教学语言的表达到课堂活动的开展,结合案例,立足生活,为我们多维度、全景式地展现了思想品德课堂诗意之美的追求与实现,匠心独运,环环紧扣,处处洋溢着教学智慧的哲思与魅力。诗意课堂信手拈来,读来倍感酣畅淋漓。  相似文献   

14.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语言素质的提高最终还是取决于语言的应用和实践。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和思考,我认为必须给英语教学注入“活水”,让英语贴近生活,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一、师生互动,让英语知识“活”起来在现代的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的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的课堂活动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从而对教材产生深层次的理解。例如教授初二英语(JEFC)Unit15中的“Favourite Food”时,笔者让学生把国内外的代表性食物进行对比,了解英、美国家的就餐…  相似文献   

15.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的编排、教材的设计、教材的呈现方式上都有深刻的变革,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新课程理念,更新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吐故纳新,才能演绎精彩政治课堂。在对待教材上,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学生的世界是教材,做到用教材教,切忌死教教材;在教学方式上,变讲授灌输式为创设教学情境交互教学,做到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在对待学生上,相信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拥有课堂的主动权,切忌教师成为课堂的“独裁者”。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向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教师拥有多少水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教会学生取水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地理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变传统的“教会学生”为现在的“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观察、思索、探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地理资料或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让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教学要追求诗意效果,要努力营造极具艺术魅力的“教学意境”。要营造“教学意境”,语文教师应该美化课堂语言,催生学生审美情趣;假借空灵艺术,引发学生深层感悟;强化文本对话,唤醒学生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迎合迁就,这大概也得要点艺术。”许多教学名师运用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了富有情趣的魅力课堂:于漪老师的课,如缓缓流淌的溪水,自然明澈,让人如沐春风;窦桂梅老师充沛的感情如澎湃的潮水,激荡着学生的心灵;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使人流连忘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讲究教学艺术,打造情趣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三中心”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主的教学思路开展的,忽视了学生这个本应该成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响亮的口号。构建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必须与传统的“三中心”课堂教学有不同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0.
如何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成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唯其如此,才能激发学生语文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才能为学生营造“诗意栖居”的氛围,怡情养性,不断提升其人文素质及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