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教育作为整体,包括了和谐校园、和谐文化、和谐精神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关系体现为辩证统一性。从静态看,和谐校园、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具有整体性;从动态看,和谐校园、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具有协调性。当前,推进和谐教育,需要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把握和谐教育的前提;积极发展校园文化,涵养和谐教育的基础;提升校园和谐精神,增强和谐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任务,社会和谐关键在执政党内首先要和谐,党内和谐具体表现为:理论和谐、思想和谐、组织和谐、制度和谐、情感和谐、作风和谐、外联和谐。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和谐、人格和谐、发展和谐、身心和谐是大学生自身和谐的基本内容。大学生自身和谐是班级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班级和谐为大学生自身和谐提供良好的环境。本文在分析大学生自身和谐、和谐班级对大学生自身和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大学生自身和谐的和谐班级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学校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创建和谐校园,要做到管理者内部层面和谐、干群和谐、师师和谐、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家校和谐及学校与外部关系和谐.这样,才能营造一个人际和谐的良好环境,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制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法治校园的基础,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是建设和谐法治校园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法治校园的理论依据与实践需求。建设和谐法治校园要紧紧把握主体和谐、内容和谐、客体和谐、机制和谐与目标和谐等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6.
张爱华 《考试周刊》2009,(10):110-111
“和谐课堂”实际上应是教学中在各方面所追求的一种平衡。在英语教学中,和谐的构建体现在情感和谐、认知和谐与发展的和谐上。情感的和谐是指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认知的和谐是指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和谐,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水平的和谐,教学手段与教法、学法之间的和谐,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发展的和谐是指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差异的和谐、学生各项素质发展水平的和谐、教育的社会需求与学生自身需要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首先要确立“和谐党建、和谐发展、和谐文化、和谐法制、和谐人气”五大理念,同时要致力于解决和谐校园建设中面临的体制改革、学校机制、校风校纪以及校园稳定等问题,才能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相似文献   

8.
和谐校园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在创建和谐校园中,领导、教师、学生、环境等要素直接影响和谐校园的创建.其中,领导与教师关系和谐是关键,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是基础,校内外和谐是保证,以创新求和谐是根本.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表现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观”。即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和谐校园是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自身即人格和谐、人际关系即社会群体和谐、人与宇宙自然整体和谐、人类和睦世界和谐四个方面阐述朱熹的“和”思想,指出朱熹“和”思想是儒家一贯提倡的道德和谐、群体社会和谐、整体和谐、世界和谐的辩证和谐观,是以“不同”为前提的多元和谐观,是积极有为的“仁爱”和谐观,故朱熹“和”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宗教和谐现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自然界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心身和谐都有独到的见解.宗教和谐观对和谐德育的理念、内容、方法、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德经>以自然和谐为中心,自然和谐是老子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自然和谐的本原是大道,<道德经>之"道"是确立道学文化和谐体系的内核.老子述"道"的本原和谐在<道德经>中主要有:生成和谐、品质和谐、构造和谐、内涵和谐、功能和谐等方面,是构成老子和谐理论的内在基础和宇宙生命存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建设校园心理和谐的本质就是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生理遗传、人际交往、文化教育和自我个性是影响构建校园心理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和谐教育管理、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教学方法、和谐特殊群体的心理等举措,最终达到校园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学校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创建和谐校园,要做到管理者内部层面和谐、干群和谐、师师和谐、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家校和谐及学校与外部关系和谐。这样,才能营造一个人际和谐的良好环境,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代青年的道德构建与和谐教育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佳 《教育探索》2006,(1):79-80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年的道德体系建构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呈现诸多不和谐的现实状况。分析产生种种不和谐的成因,借鉴中外“和谐”教育思想的本质内涵,从而在“和谐”教育观的指导下实现青年道德构建是完全必要的。从宏观层面营造和谐的道德构建环境,包括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谐的构建内容、和谐的构建方法、和谐的评价体系;从微观层面完善青年和谐的道德心理结构,包括和谐的道德认知能力、和谐的道德实践能力、和谐的道德人格养成。  相似文献   

16.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谐校园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高度统一,其内部环境一定是干群和谐、教师和谐、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其外部条件必然是家校和谐、学校与社区和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广泛,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这一宝贵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的伦理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以达到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蕴藏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和谐思想大致包括九个方面,即作者身心的和谐、文章写作动机和情感的和谐、文章意蕴主旨与文辞的和谐、文章结构的和谐、文章语言的和谐、文章风格的和谐、文章修辞手法的和谐、文章文采的和谐、文字音韵的和谐。这些和谐思想体现了刘勰本人的和谐追求,而这种和谐追求又可以明显看出《周易》的“太和”境界和“尚中”思想的深刻濡染。《文心雕龙》的和谐文论观,具有鲜明的美学意蕴,它既是对前人诸多和谐论述的继承,又对后世产生不小的影响。这些有关和谐的理论与实践,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人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价值取向与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9.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就是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方式、和谐的教学过程、和谐的学习内容。这样,学生才能享受语文及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主要反映在自然本体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我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其和谐观念中的诸多理念值得当代德育思想借鉴,并由此形成和谐德育思想。这种和谐德育的思想要求形成和而不同的德育系统,从而实现主体、主体行为以及主体所处环境的和谐。儒家文化中的和谐德育思想具有天下大同、对立统一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