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作家热衷于写动物小说,文坛上甚至出现了动物小说热潮。像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杨志军的《藏獒》,这些都是名噪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作家热衷于写“动物小说”,文坛上甚至出现了“动物小说”热潮。像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杨志军的《藏獒》,这些都是名噪一时的长篇“动物小说”。至于写动物的中短篇小说那就更多了。不过现在人们一般不把它们叫做“动物小说”,而是换了一个新的说法,叫“生态小说”。好在这并非换汤不换药,因为和“动物小说”相比,“生态小说”中确实出现了某些新的精神质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学人类学和文艺民俗学的批评方法,对贾平凹的小说进行评论,认为贾平凹的小说从性文化意识、历史意识和民俗意识等角度对民族的文化心态进行了解剖,对文化性母题加以发掘,这正是贾平凹小说具有社会文化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被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陕西文学有源远流长的秦岭叙事传统,贾平凹是当代秦岭叙事的重要作家,其小说创作展现了秦岭的风土人情。贾平凹小说的秦岭叙事经历了由日常生活到革命历史的题材转变,秦岭在小说中也由背景成为主角。贾平凹的秦岭叙事小说构建起独特的秦岭世界和秦岭形象,展现了秦岭的生态文化、传统文化、革命历史等文化内涵,表现出质朴、原始、包容、革命的秦岭精神,构建了以自然生态为其核心形象,以民间质朴野性的生命力量为精神内核,兼有宗教、革命历史等文化要素的秦岭形象。  相似文献   

5.
受齐文化影响,莫言小说写到了几类动物:一是以鳖、蛙为代表的水生动物,二是以鸟、狐为代表的林野动物,三是以马、牛、鸡、狗为代表的蓄养动物。这些动物意象,作为文化原型反复出现在莫言的小说中,具有文化象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文学社会发展过程中,贾平凹是文坛史上不容置疑的大家,其文学创作主要以小说起家,但在散文、诗歌的著作中都具有一定的成绩。从贾平凹的文学轨迹上进行分析的话,其主要经历了一个"寻根乡土——转型之痛——文化反省"的一个过程,该经历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本文主要从贾平凹作家的文学创作历程上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该文化的产出分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对其中的地域文化原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此加强人们对贾平凹文学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也希望贾平凹的作品能够更深层次地为人们所熟悉与学习。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文学社会发展过程中,贾平凹是文坛史上不容置疑的大家,其文学创作主要以小说起家,但在散文、诗歌的著作中都具有一定的成绩。从贾平凹的文学轨迹上进行分析的话,其主要经历了一个“寻根乡土——转型之痛——文化反省”的一个过程,该经历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本文主要从贾平凹作家的文学创作历程上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该文化的产出分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对其中的地域文化原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此加强人们对贾平凹文学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也希望贾平凹的作品能够更深层次地为人们所熟悉与学习。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小说中神话原型系统的建构不以西方神话原型理论为圭臬而是以民族文化作为根柢。在外部形态上呈现的是抒情性特征而非叙述性特征;内在意义体现在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结合而非单纯的形而上方面;在审美性方面,则是饱含了作家的个体生命体验而具备了浓厚的审美意味而非重共性轻个性的审美性缺失。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早期小说中的道教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早期小说中的神秘主义深受道教的影响,在小说中许多民俗性事象都与道教文化有联系,它们的出现进一步增强和丰富了小说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作家贾平凹又多了一个“嗜好”:收藏自己作品的盗版图书。贾平凹每出一部小说,市场上都会出现盗版。盗版书漏洞百出,错字、白宇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自己出了书,却署上贾平凹的名字进行销售……贾平凹每逢出差或外出,遇到盗版自己作品的图书,总要买上几本带回家。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有自己“心目中的小说”,“说话”、“精神”、“实与虚”、“中与西”等四个层面体现了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的一贯追求。为了努力实践自己心目中的小说理想,贾平凹在小说创作理论领域和创作实践领域锐意探索,在追求和实践的矛盾中小说创作理论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小说创作也不断推进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12.
从《废都》开始,贾平凹的小说创作逐渐由再现生活向表现心灵世界过渡.本文通过对贾平凹近作《怀念狼》的解读,论述了贾平凹小说创作的这一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运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出现的动物意象及流浪母题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汉德森的精神追求之路。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有重要影响的乡土文学作家,浓厚的乡土情结已成为贯穿其小说创作的一条重要精神线索。商州不仅养育了贾平凹.也为其创作提供了无限空间。神奇的乡土、美丽的地域景观、生活在乡土之上的人们都成了作家商州小说的乡土特色。因此.商州小说也反映出贾平凹创作心境、动力、风格等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阶段下贾平凹先生所创作的小说中体现的对农民的情感也是不断的变化的,贾平凹先生的思想也在改革大潮中日渐丰富和成熟,其乡土思想也逐渐强化,致使其在创作小说的时候将个人的思想转换为鲜活的农民人物形象,从这些农民人物形象中还可以看出贾平凹先生支持乡土文化的态度,因此研究贾平凹小说中农民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贾平凹小说中农民人物形象的特征、蕴含的文化、以对它的评价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民俗角度来看,贾平凹小说是一种独特地域文学现象。基于独特的商州历史文化积淀和传统民风民俗的侵染,它呈现了陕南地域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小说世界里的葬俗、婚俗、民间礼俗、人生礼俗、饮食习俗等都呈现出了典型的地域民俗特色。  相似文献   

17.
河流在作家贾平凹的眼中既是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生育形象,又是纯洁美丽、通情达理的女神形象,更是贾平凹先生走在城市他乡的精神家园。在贾平凹先生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河流意象,这些河流意象或起着承载生命的作用;或与人物形象相互映衬;又或起着转折故事情节的作用,了解其存在的意义,可为探索作者的创作思想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朱瑞 《华章》2011,(28)
本文认为贾平凹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城市与乡村的对抗是其作品中很鲜明的特点之一,而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作家在创作时下意识所流露出来的自卑心理.笔者试图通过阿德勒的自卑心理学理论找到理解贾平凹创作时的自卑心理对其作品的影响,从而对贾平凹小说的整体创作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就文学而言,原型就是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或反复出现的意象,是文学中可交际的单位。托玛斯·哈代在其小说《苔丝》中使用了大量的原型意象,其中一些原型意象如"太阳"、"太阳光"和"黑暗"等贯穿小说始末,且具有增强小说神秘感和悲剧氛围、凸现小说主题、揭示作者悲剧性世界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是当代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乡土小说继承了鲁迅小说的传统,也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贾平凹具有强烈的世俗关怀精神,对中国古典文学具有很深的造诣.他的小说创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