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千多年前,曾经三任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况,在他那专论教育问题的著名《劝学》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这段话里,  相似文献   

2.
《荀子·劝学》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段话是说“君子”的高明之处在于“善假于物”,即能根据客观环境,凭借一种客观事...  相似文献   

3.
《劝学》篇中谈及四种学习方法:善假于物,积渐全尽,锲而不舍,用心专一。善假于物,就是要善于利用客观条件。这是学业成败,甚至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会利用客观条件,就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闻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善“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那么,一个学生可以利用的客观条件都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4.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相似文献   

5.
<正>《劝学》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文中有这样的语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句中的两个“加”字,统编教材高中必修上册(人教社2019年版)仍同旧版,没有加注;与课本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参考译文”则较旧版有所改变。旧版: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人教社2003年版)新版: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  相似文献   

6.
《荀子·劝学》有这么一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但句中的“见者远”、“闻者彰”究竟如何准确地解释呢?“见者远”和“闻者彰”的结构相同,所以好多书只注“见者远”,而不注“闻者彰”.1.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注“见者远”:看见的人很远,等于说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可以看见.2.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注“见者远”:意思是别人可以在很远的地方看得见,  相似文献   

7.
“登高而呼,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作为班主任也要善假于物以达成我们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荀子·劝学》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段话是说“君子”的高明之处在于“善假于物”,即能根据客观环境,凭借一种客观事物(或某种地形、或某种动作、或某个物体等)来架设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笔者以为,这也正道出了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精妙。教师通过创设相关情境,营造开启学生心扉、增强学生感知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使文章内容及其所传达的知、情、意真切生…  相似文献   

9.
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揖舟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在《劝学》中关于善于借助他人力量和外部条件的这段精彩论述,对管理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作为校长应该学会借助学校内外的各种力量,拓展学校发展的空间。一、向政府机关借力,争取政策扶持1.借政府之力,拓展发展空间。教育方面的政策,有些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有些是助推学校发展,帮助学校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要点: 1、读懂全文,重点理解文言虚词“于”、“者”、“而”、“焉”,通假字“有”、“暴”、“生”、“知”的用法。首辞写部心的;用 C青)之所学也;吾尝段(音 )而望夹,不知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彩.仅冉(音.)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里;仅舟裤(青)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相似文献   

11.
《荀子》的《劝学》(节选)篇,一直入选高中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对于这一句的注释和翻译,各版教材向来基本一致,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的注释为例,注"见者远"为"意思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注"疾"为"强,这里指声音宏大";注"彰"为"清楚"。  相似文献   

12.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叩疾也,而至者远。 ——《荀子·劝学》恰当的方式,方法往往可以直到事半功倍的效 ,学习亦如此,正确的学习技巧或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请你关注,《学习的革命》将引领你找到适合于自身学习、思考的方式方法。(编者)  相似文献   

13.
在荀子《劝学》中有这么两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中两个“千里”前面分别用了“致”和“至”。这两个字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中语文第1册第1课《劝学》中没有解释,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3册第10课《劝学》中仅对“致”做了解释:“到达”。  相似文献   

14.
1.基础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是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提倡创新并不是否认知识的传承。创新是建立在知识传承基础之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深厚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没有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无依据,更难以有所创新。作为班主任,对于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基础性。学生只有基础课程学得好,建构起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求未知世界。“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美国的理科教育委员会指出,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提出要教会儿童学习。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会学,为将来学会生存打基础。因此,学法指导是同当代社会教育、生存观念合拍的。孟子曰:“大匠诲夫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这点明了做事求学应有方法。荀子在《劝学篇》里指出:“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  相似文献   

16.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见者远"是借"登高";"闻者彰"是借"顺风"。会借助外物做事,往往事半功倍,不会借助外物做事,往往事倍功半。明代文学家徐文长就擅长借助外物。徐文长从小就聪明、机智,整个人都充满了情趣。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锻炼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  相似文献   

17.
荀子在《劝学》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说明只要善于借助外力,就可以实现一个单位的快速、跨越发展。学校处在社会环境中,与党政机关、兄弟学校、学生家长、周  相似文献   

18.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輪,其曲中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闡明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增长知識,培养品德。吾尝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  相似文献   

19.
例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例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辞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士童可坠塞廖矣;百享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瘁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例一中,“矣”与“也”出现在前后内容是转折关系的两个句子中;例二两段文字,除了结尾省略的两个表示结论的句子外,前段文字一组排比句句末用的都是…  相似文献   

20.
结尾是阅卷老师关注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亮点”在结尾出现,会让阅卷老师原谅前面存在的不足,对得到较高分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考作文的结尾如人登高而招的手,需指引人去路,让人回味。“编篓编筐,重在收口”。因此,考生应认真经营文章结尾,踢好“临门一脚”,切忌草率马虎。较为实用的收尾方式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