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乔也 《成才之路》2011,(13):3-I0001
过去,人们都称读书人为书生。在那些文化不发达的年代里,读书尚是一件比较高雅,且成本代价比较高昂的事情,因此,读书几乎只是少数贵族或有钱人的专利。当然,随着开科取士的推行,也有一些贫寒之士进入读书人行列。不管怎么说,读书人只是少数。于是乎,书生在普通人的眼中便成了特殊的人群。由于书生在行为举止上、接人待物方式上都  相似文献   

2.
潘小春 《中国德育》2014,(20):29-32
"笃志"具有文化和德育双重属性。笃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笃志也是人格修养教育或德育的重要环节。深入开展笃志教育必须准确理解"何为笃志的教育"和"为了笃志的教育"两大命题,具体解决"笃志教育是什么""如何进行笃志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与大陆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等众多研究汉学的外国学者却对宋代历史给予极高评价。在国外学者眼里,宋代政治之成熟,尤其是经济之昌盛,思想文化之繁荣,科技之发达,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明昌盛的黄金阶段,而且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和辉煌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吕思勉早年接受中国旧式教育培养,博览传统典籍,后又积极汲取近代科学知识,阅读各类新书报章。他并读新书旧典,兼具新知旧学,中国学术文化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对撞、交流与融合,体现在其读书治学的过程之中。吕思勉相信"学问之道,贵自得之",治学门径要自己读书领悟而得;他认为只有下足读书工夫,才能够准确运用文献材料从事学术研究。吕思勉所倡导践行的读书方法,都是根据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得出的,尽管不同于当年学界的主流风尚,也难以见容于近代的教育科研体制,但对于后世的读书人仍不失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科学论坛》2013,(4):I0001-I0002,F0004
修炼君子形象提升师德修养。开展“感动广小人物”“儒雅教师”“文雅之星”等评选活动,掀起学先进、做先进、追典范的高潮。修炼读书人形象培养气质内涵。通过开展赠书、借书、换书、好书分享、读书笔记评选、成立读书沙龙等活动,教师们以书为友.与书为伴,争做喜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儒雅教师。  相似文献   

6.
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师应从砺炼修养、提升人格魅力入手.笃志修德、惜时勤学、勤勉不已、用心实践,逐步砺炼自己的品德修养、文化修养、言语修养,关学修养,以求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使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7.
宋人读书之风浓厚是宋人藏书与宋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宋代文化发展并非只有一个诱因。从文化视野上看,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市民经济的崛起、两宋频繁的战争、官私藏书的蜂起,最终成为导致宋代藏书繁荣发展的四种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边走边唱──读刘兰松诗集《那边风景》郭洪雷读书人有个好的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言“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是读书太多之故。诗人却不可闭门造诗,否则,诗必多书卷气,少真情实感。所以聪明的诗人总是把读书和行路作为增加自己修养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读书之道影响深远。本文就其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人自身的素质,读书与劳动、环境、及休息娱乐的关系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闫利雅 《文教资料》2009,(35):90-91
宋代私学的特性主要有半独立性、融合性、独特的“书院”经营制度及其对自然科学教育的忽视。宋代私学与官学相互辉映.同时保持着对政府的经济依赖性。隐现于山水之间宋代书院成就了一批批名师大儒.他们的学术活动以其自由学风、开放思想、求真务实、耿介正直的学术风骨影响与教化了世间的读书人。其“有教无类”的教育形式与官学的“贵族化”形成鲜明对比.对文化下移、平民子弟的学术理想有落实之地。  相似文献   

11.
论宋代小说的“由虚入实”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虚”而宋“实”是后人对唐宋小说实际现象及各自特质的揭示和评价。造成宋代小说“实”之状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点:晚唐小说由虚构铺衍向征实补史演变给宋代小说发展定下基调;宋人小说观念有浓重的求实意识,唐代小说“假小说以施诬蔑之风”助长了宋对前代小说盛行的考据求实之风,在对唐小说虚构成就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以偏概全,误将虚构当做虑幻加以攻击;宋代统治者对小说既以之消遣,又斥其不实;宋代史学发达,取小说入史,宋人更强调了小说以补史为标准,以纪实为手段,以鉴诚为目的;宋代党争激烈,文网日张,给小说的虚构以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2.
乾嘉时期,钱大昕对汉学、宋学和清代学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论。在治经的理念和方法上,钱大昕推崇汉学,以汉儒治经的方法为标准衡评后世学术,具有汉学家的立场,但同时又力戒今古文门户,尽量以持平之心审视学术发展。对于宋学,钱大听从工具和思想两个层面上进行了评论和驳难.剖析宋儒所倡导的“性”、“理”、“道”等范畴.给以新的解释,并以日常伦理来批评理学的思辨,有误读宋儒的地方。他总结出清学崇尚古学、实事求是、重视经史、经世致用的特点,同时又批评了清儒过分尊经泥古的弊病。  相似文献   

13.
从宋代的《时贤本事曲子集》到清代的《词本事》,在中国词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丰富多彩的词本事.这些词本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被人用作词诠释的史实依据.本文认为,这种以词本事为词诠释依据的诠释方法,虽能帮助人们了解词人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的内容;但这种方法显然不利于诠释者主动介入文本、对文本开展创造性的阅读,并导致宋词作品意义的诠释走向单一与封闭的倾向.现代词学研究,应淡化这一诠释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编撰类书及相互唱和的过程中,宋人形成了崇尚学问的诗学观念;翻阅和熟读类书,则将大量的知识内化于诗人的创作能力系统.宋代著名诗人多有自编类书者,以备学力不到时临文一助.宋代诗人对类书的倚重与运用,是宋诗学问化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意逆志”是一种传统的解释方法,它源于孟子,经过东汉赵岐与北宋孙炎的丰富和发展,成熟于南宋朱熹。朱氏认为“逆”是一种复杂的等待方式,“以意逆志”既是一种诠释方法,也是一种读书方法;“以意逆志”的运用,解决了很多经注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广泛论及了晋宋的文学批评,涉及对彼时文学理论总体状况的评述、对具体文论家及其文论观点的认识、对当时重大理论问题的辨证等。对今人而言,《文心雕龙》提供了一个值得信任的了解魏晋文学批评的窗口,也保存了不少业已散失的魏晋文论资料。总结和剖析《文心雕龙》学术视野下的晋宋文学批评,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及其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宋文为例,探讨了宋人对《史记》和《汉书》中晁错形象的接受。宋人认为晁错确为忠臣,并认为袁盎献计杀晁错是晁错之死的直接原因。同时,宋人认为晁错削藩之策有失误之处,加之晁错有性格缺陷,谋身之计不足,终惹杀身之祸。宋代史学繁荣的背景之下,党争中出现了君子小人之辨、正邪之辨的风气,使得文人对忠臣与奸臣的论说兴趣大增。且晁错改革家的身份在宋代改革风云中能够产生共鸣,加之晁错自身浓厚的悲剧意义,诸多因素共同使得晁错成为宋人笔下常常论说的对象。另外,笔者对晁错之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宋歌妓词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存的二十多首宋歌妓词 ,大多抒写了当时歌妓们的不幸人生境遇和深深失落的情感体验 ,抒情浓烈奔放 ,语言浅白直率 ,风格别具一格 ,是宋代歌妓词作繁荣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宋代职官制度十分复杂,官称也往往较为冗长,与其前后的朝代相比,有很多明显的特点,甚至有些官名只有宋代才有,这就使读者为此深感患苦。还有一些中书、门下省的官员,名称相同而实分左、右,如左司谏、右司谏之类。通过举例形式列举《宋史》中官称的某些讹误,一是作为对《宋史》一书的部分校勘,二是提请读者在阅读宋代文献时对这些问题稍加留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