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春阳 《文教资料》2006,(26):14-15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础性工作。从学科和专业的基本内涵入手,并在分析学科与专业关系基础上,探索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清高校工作的思路,澄清某些思想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双一流”高校学科绩效评价是推动国家战略目标发展的有效政策工具,受地区经济水平、产学研合作和一流学科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文章收集2020年122所“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关于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指标数据,研究发现“:双一流”高校学科绩效的教师队伍建设对科学研究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双一流”高校学科绩效的人才培养在教师队伍建设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教师队伍建设对人才培养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人才培养对科学研究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社会服务在教师队伍建设影响人才培养中产生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在人才培养影响科学研究中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因此,要深化“双一流”学科建设内容的协调合作,适度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构建社会服务“精准型”协调共享模式,发挥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社会相互依赖效应,从而激发高校学科原始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有助于提升高校及其学科的地位;以南京为例,南京高校在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培养了一批国际组织高级人才,他们的成才和这些高校的优势学科有密切的联系;近些年来,南京高校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推动了这些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基于南京高校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及推送方面的经验,提出高校可以在充分挖掘校史资源的基础上,举办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及事迹联合展览,拉近学生与国际组织的距离;此外,可以把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纳入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加强高校档案馆、教务处、学科规划办、就业指导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推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及推送工作,进而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4.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西部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在特色专业建设中,要科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以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支撑特色专业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与条件建设.同时,充分用好用活国家西部开发政策和民族政策,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特色专业建设成效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西部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在特色专业建设中,要科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以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支撑特色专业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与条件建设。同时,充分用好用活国家西部开发政策和民族政策,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特色专业建设成效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质量工程视野中新升本院校学科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是高校学术地位、科研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是高校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对高校建设的重要需求。它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更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中,高校特别是新升本院校要客观分析学科建设的现状和目标定位,明确办学特色和特色学科,突出重点学科,制定建设规划,加强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学术团队培养,优先使一批学科在学科水平上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带动学校各项建设,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逻辑旨归与目标导向。"双一流"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提质与变革,以人才结构优化促进学科发展和高校革新。本研究依托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文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制度和评价四个维度分析发现,6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逻辑起点、以"分层规划"理念贯穿全程等共性特征。此外,6所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划方式及特色表达上存在较大校际差异。基于文本的综合分析导向,未来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心在于构建"一流学科+地域特征"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构筑"专业素养+创新技能"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实践平台+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8.
学科建设是高校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结合点,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学科建设涵盖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3大领域。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学科必须坚持“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工作方针,坚持走“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三结合,培育和发展特色学科”的学科建设之路。要树立特色学科理念,凝练特色学科建设方向,加强特色学科队伍建设,进行特色科学研究,强化特色人才培养和完善特色学科条件建设。  相似文献   

9.
学科梯队建设关系着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高校的建设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介绍了学科梯队的内涵、特点及建设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学科梯队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即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加强对学科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学术研究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结合江苏省某地方高校学科发展、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数据,得出学科发展水平与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密切相关的结论。如何更好地建设师资队伍成为地方高校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其解决路径表征为"引、培、树、融"四个层面,具体措施是:计划先导,软硬结合,高端人才"引得进,留得下";优化职称评聘,加强梯队建设,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注重人才培养、突出社会价值,树典型、明导向;鼓励交叉型学科研究,培养融合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校的共同使命,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是多样化的,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其核心要素。高校学科竞赛能够融入与契合学科建设和质量建设的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的标志之一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内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内容。基于4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大学章程》的文本分析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共性特征在于坚持立德树人,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侧重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养成;异质特征体现为高校类型之间的差异,凸显高校历史传统与区域特质和学科强项。在人才培养实践中,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结合办学定位制定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探讨学科竞赛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出发点,分析得出学科竞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根据目前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四种问题,指出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办法应包括分类分级、立项资助、评价验收、奖励激励。通过分析,最终得出高校对学科竞赛的管理体系应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4.
专业和学科是高校划分二级学院的依据: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是高校二级学院工作的主旋律,其水平和层次是二级学院赖以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我们本期编发一组有关教育学院课程改革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长安大学     
<正>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四部一省"共建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公路交通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效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相似文献   

16.
试析学科竞赛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结合新时期学科竞赛工作的发展趋势,从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以及良好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三方面,论述学科竞赛工作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建设品牌专业必须加强与学科建设的协同,依托优势学科、转化学科优势是建设品牌专业的现实选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力学专业依托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积极推进学科优质资源向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平台、教学模式等方面有效转化,显著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品牌和特色,为高校加强专业建设积累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以来,特别是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将思想政治教育归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该学科的建设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较突出的是,培养了相当数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充实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岗位和大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这一基本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高校对其学科、专业、学习方式等进行正确设置和调整,更应重视教材建设。高校的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同时也是高校能否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与政府、中小学协同育人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泉州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以专业课程群为载体,以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校教师为主体,建立学科教学与学科活动教研共同体,逐渐构建了US(大学-小学)协同育人模式,既促成高校一流专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又助力小学“减负增效”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