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新编《几何》第一、二册中,研究顶角为三十六度的等腰三角形的例题、习题先后五次出现,(1.《几何》第一册第85页第2题; 2.《几何》第一册第116页第1题中的第①小题;3.《几何》第二册第39页第12题;4.《几何》第二册第138页“作正十、五边形”,5.《几何》第二册第146页第14题)。这些例、习题在初二、初三年级先后相继出现,其目的要求当然不同,然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却又构成了有机的知识“链”。在此基础上,如何让学生将知识“链”再织成知识“网”,这也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所  相似文献   

2.
“连结”首先出现在义务教材《几何》第一册的第14页.书中指出:“我们说连结AB,就是要画出以A、B为端点的线段.”以后,这一词语在初中几何各册中曾多次出现. 义务教材《几何》第一册第20页有一公理,“所有联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联接这一概念仅在此出现一次. “连接”,则在义务教材《几何》第三册的第146页有叙述,“由一条线(线段或圆弧)平滑地过渡到另一条线上,这种平滑地过渡,通常称圆弧连接,简称连接.”“连接时,线段与圆弧,圆弧与圆弧在连接处相切.”  相似文献   

3.
王伟民 《物理教师》2005,26(2):27-28
下雨时,大雨滴落地时的速度比小雨点大,这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那么其原因何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有一篇阅读材料,“流体的阻力”,以例举的方式说明了影响流体对运动物体阻力大小的三个因素,即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横截面积的大小和物体的形状.在阐述  相似文献   

4.
“代数繁 ,几何难”,不少学生都听到过学长们的这种说法 ,对几何学习一开始就存在偏见 ,“难”字当头 ;还有一些学生习惯于代数学习 ,往往想用数量关系去表达几何图形 ,对于几何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很不习惯 ,对推理证明中为什么要推理和怎样进行推理十分陌生。要解决这些问题 ,抓好几何入门教学 (主要指初中几何第一册 )至关重要。一、上好第一堂课 ,精彩的开场吸引学生入门初中几何课本 ,一开始安排了引言。引言作为整个几何课的引入 ,是我们几何第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引言提出了几何要研究的对象和问题 ,并描述性地说明了体、面、…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第一册(人教版)第一鱼元是绪论《美丽的大自然》后的重要学习内容,是由《看一看》、《你怎么知道》两篇课文组成。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能力。主要训练学生利用感觉器官,认识自然事物在颜色、形状、气味、味道、冷热等方面的属性。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四种颜色和四种形状,了解一些颜色和形状名称的由来,初步掌握眼、耳、鼻、舌、手(皮肤)在认识周围事物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用感觉器官观察物体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眼能看物体的颜色和形状,耳能听物体发出的声音,鼻能闻物体的气  相似文献   

6.
关于线段公理的表述 ,在各册数学教材中 ,说法不够一致 ,给教和学带来了许多困惑。《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几何》第一册 (人教版 2 0 0 1年 5月第 1版 )第 2 1页的表述中说 :“所有联接两点的线中 ,线段最短。”在几何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也作了说明 :“注意 ,这里的‘联接’不是‘连结’ ,‘连结’是专在连成线段 (不是其它线 )的时候用的。”可见 ,联接两点的线 ,可直可曲。“联接”不同于“连结”。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几何》第二册(人教版 2 0 0 1年 6月第 1版 )第 9页引用公理时说 :“联结两点的线中 ,线段最短。…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是初一《数学》(上)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是在继小学了解了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中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在本章教材编排顺序中起开头的作用,在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生活中的立体图”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进一步认识实物与立体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许多具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抽象成立体图形;同时,懂得立体图形都是从实物中抽象而得的,使学生对物体…  相似文献   

8.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 ,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思维形式 ,也称“类比推理”,它是以比较为基础的。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推理 ,既有助于发现命题、拓宽知识 ,又有助于启迪解题思路 ,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本文以初中《几何》第二册复习参考题三第 13题为例 ,谈一谈“类比法”在构造几何命题和启迪解题思路方面的作用。   一、运用“类比联想”构造几何命题原题 (初中《几何》第二册 P113 13)已知 :如图 1,点 C为线段 AB 上一点 ,△ ACM、△ CBN是等边三角形。求证 :AN=BM。分析 :本…  相似文献   

9.
征解回音     
角的符号“∠”为什么可以省略?初中《几何》第一册第一章讲“角”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热现象”第三节后面(P_41练习3)有这样一道习题:“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如果两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1.
一、依纲据本,明确观察目标小学低年级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是自然教学的重要任务。《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低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眼辩别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用手辩别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大纲的要求,钻研和吃透教材,从而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湖北省编教材第一册的第一课《学校周围的树木花草》,第8课《桔树》,第9  相似文献   

12.
这里为何不再提“温度”杨森林(江苏省南通市港闸中学,226003)“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物理概念.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物体的质量”一节中,关于“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的阐述是:“不论它们的状态、形状、位置怎...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对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选择或描述相应的视图;知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能够依据同样的视图要求,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2.能够按要求进行有条理的观  相似文献   

14.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一、二学段“图形与几何”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运动变换等知识,这些知识成为人们准确描述现实世界空间关系,解决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必备工具。  相似文献   

15.
深刻理解“全等”的含义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基础.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全等形,《几何》第二册第20页这样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完全重合有两层含义:(1)图形的形状相同;(2)图形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六·三制数学课程《代数》第一册(下)和《几何》第一册在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同时开设了,其中如何搞好《几何》第一册的教学是每一位任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教师关心的几个问题谈一下看法。  相似文献   

17.
《几何》第一册的引言中所提出的问题4,在《几何》第二册中用第91页的例3作了回答.问题4是:“要在河边修建一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修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把这个应用问题抽象为数  相似文献   

18.
新编《自然》课本第一册在北京少数学校进行试教,已经在1981年年底完成,现正继续试教第二册。试教的第一册22篇课文虽然是打印稿,没有插图,但每课的文字简短生动,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内容路子都较新颖,师生都喜爱它,感到很“对味”。例如第二课“怎样认识物体(一)——水是什么样的物体?”用了不到400字就清楚明白地指导儿童把过去已有的依稀模糊的认识经验明确起来,然后让他们利用这些知识去练习认识水和其它物体。这样,既进一步巩固、深化了怎样认识物体的知  相似文献   

19.
《几何》第二册P89例3解答了《几何》第一册中引言的问题4: 如图,要在河a边修建一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授完现行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中“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内能”和“物体内能的变化,热和功”两节知识后,设置了一个课堂讨论题,题目为:1千克0℃的冰熔化成1千克0℃的水后,其内能如何变化?一、分析讨论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和分子数目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