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年时期”《人民文学》的审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来考察,从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的17年时期,是《人民文学》最具权威和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它寻求政治与文学平衡点最有效、同时推出文学新人、塑造文学经典最辉煌的时期。由于《人民文学》所担当的历史重任,它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其审美气质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同当代文学在建国初期的发展一样,现实主义在《人民文学》上经历了一个从革命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再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演化过程,它所期待的批判现实主义或者是干预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实践仅是昙花一现。它不仅见证了17年时期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在实践着自己确立的文学观念、文学范式,引导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而它在审美气质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对艺术的坚守为其审美带来的影响,仍能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仍然值得加以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虽然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晚于欧洲,但却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是美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并且衍生出其自身的特点.虽然二战后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有衰退的迹象,但其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并没有消失.在当代的许多作品中仍能看到美国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而最能体现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的作品则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相似文献   

3.
文学创作方法是作家艺术地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方法,它客观地存在于文学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并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出来.这些作品无论怎样充满了独特的个性特征,但却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些共同性的创作规律.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其创作理论的形成绝非偶然,绝非一成不变,尤其是现实主义精神的贯通与传承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古典传统现实主义、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毫无疑问地构成了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理论渊源,并由此推动了"五四"现实主义文学、建国后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和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4.
陕西当代文学,以其现实主义本体形态构成了区域性学科门类。从本体论角度看,“三分天下”的文学构体;“城乡军工”的题材领域,“三体高位”的文本范式;“三代支撑”的作家队伍;“各显性情”的风格样态五方面是其主要类征。从学理角度,依凭可循资源,阐释类征要津,可揭示文学本体内涵之堂奥,可窥显文学整体之景观。  相似文献   

5.
李建军对路遥的褒扬体现了其批评原则的基本尺度:人民性的现实主义文学。这一方面复活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阶级性的当代文学传统,另一方面却没有在阶级/意识形态领域中深入下去,转而向更久远的儒家诗教寻求理论支持。这种以中国传统儒教诗学为核心的狭窄的道德批评,不仅扭曲了路遥的文学价值,也不利于当下文学的健康发展,最终只能导致文学的封闭与枯萎。  相似文献   

6.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人是一个秘密,必须识破这个秘密",并穷其一生精力要发现"人身上的人"。但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在表现人的主题时所体现出的强大个性及生命存在价值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是分裂的、异化的、怪诞的、荒谬的、甚至是虽生犹死的,人的心灵是无所依托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疏离的,所有这些,使他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关于人的定位,表现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7.
试论“于连现象”──欧洲现实主义文学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形象系列初探胡贤琴高尔基指出:19世纪文学的基本主题乃是跟社会、国家、自然界对立着的个人”①。诚然如此,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注:本文不涉及俄苏文学)中,最成功的人物形象莫过于一系列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8.
主流意识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作为地域性的陕西当代文学,以其现实主义为本体形态,以主流意识为其质核,与中国当代文学同步共构,艺术地展示了时代前行的意志和愿望,并形成了具有区域文学特征的本体品格。  相似文献   

9.
茅盾是我国无产阶级伟大的文化战士和文学巨匠。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创造了许多艺术珍品,更为新文学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茅盾是从一个“为人生、为社会、为大众”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者的。他的文学理论建树,经历过一段曲折的道路,从自然主义经现实主义,逐步演变、发展到革命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文本语境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以范式研究作为切入点,选取新时期以体育为素材的文学作品为研究文本,对不同阶段体育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描述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新时期体育文学形成了3个不同的文学范式,分别是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范式的“冠军文学”以讴歌英雄、宣扬爱国主义为使命;批判现实主义范式的“问题文学”追求的是公平、正义;后现代主义范式的“网络文学”则体现了对个体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尊重的人文情怀。范式研究的意义在于打通了被时间切割的新时期中国体育文学的整体性研究,有利于研究者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新时期中国体育文学的渊源及其走向。  相似文献   

11.
家庭丑恶的深入开掘者———莫里亚克小说创作特征管窥胡健生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是法国现代著名作家,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处在现代派文学崛起、现实主义文学受到强有力冲击而面临巨大挑战的20世纪西方文坛,以其独异卓绝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诞生在十八世纪中叶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艺术奇迹。它的出现,是小说文学在现实主义轨道上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终结,也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始。曹雪芹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一样,都扮演了整个一个时代文学的天才总结者的角色。但他却比他们大约早一个世纪就登上了世界文学的高峰,不仅对中国文学起了承先启后的伟大作用,而且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是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理论,以及后来的普列汉诺夫、高尔基等人的文艺理论,此外还受到俄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和苏联早期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庸俗社会学的影响,这些众多的思想渊源,都直接而深刻地影响了瞿秋白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胡风力图将民族革命战争对文学的特殊要求纳入五四启蒙主义文学传统的框架之内 ,于是在他的理论中充满着两个不同话语体系的冲突。这种冲突蕴含着“现实主义的胜利”这一命题。作为七月派的理论倡导者的胡风 ,他的现实主义理论是对现实主义的丰富和深化 ,但在七月派的创作实践中 ,主观战斗精神的过度高扬却违背了现实主义 ,不能不说是现实主义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一部极具思想深度与文学价值的经典作品。作者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又融合了一些现代叙述技巧,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叙述,使之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就书中主要人物和其代表的原型人物进行比较和分析.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此作品。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文学是指19世纪30年代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文艺运动。这一文艺思潮后来影响到美国,成为美国文学的主潮,涌现出一批以豪威尔斯、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以理智的态度批判地看待美国社会,真实地反映社会现状,严厉地揭露社会现实,对美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赛先生”与五四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是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大的历史语境。出于对“赛先生”的崇拜,五四新文学家一方面从众多的西方文学流派中,选择了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作为新文学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又从狭隘地“科学实证”角度来解读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夸大了“写实主义文学”与“赛先生”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了对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误读。这种误读也使得五四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本身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路遥是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其充满浓郁现实主义特点的写作风格在198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以“乡恋、乡人、乡土”为主题描绘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以“选择生活的主张”和“处于逆境中的努力精神”为核心,通过这种方式谱写出普通乡村人在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故事,将对于乡土、乡情、乡恋的真情实感孕育在平凡的故事当中。本文着重分析路遥写实小说写作技巧,重点解构路遥不同作品中各个代表人物的形象,并从作品的真实性、思想和情感动向以及艺术技巧等各个角度,解释路遥作品中人物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指出了路遥现实主义对现代中国文学世界的影响,以及现在重读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重写文学史”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就是出现了以新左派文学史观解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倾向。作为“新左派文学史观”的先驱者之一,李杨的《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可以说大力推动了“新左派文学史观”的发展,在该书中李杨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再解读”为“反现代的现代主义文学”。对这部著作的中心理念和逻辑的分析将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新左派文学史观”在理论上的苍白和空洞。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以描述狐鬼花妖精魅的荒诞离奇的故事而著称,用浪漫主义的笔法展现了一个虚幻的世界。然而,《聊斋志异》在纪实性文学方面的价值却很少被关注。本文旨在分析《聊斋志异》中的自然灾异现象的篇章,揭示了其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体现了重要的史料学价值和意义,体现了蒲松龄惩恶扬善的因果报应的思想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