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有高考排名就是状元,有状元就有无数的拥趸者。尽管高考之前一些新闻媒体和教育行政部门就曾信誓旦旦,强调今年不再热炒高考状元,可到了亮分之时,各种“状元新闻”还是铺天盖地扑面而来。本人虽说无追捧名流之雅好,但由于工作关系,对这些考场上的得意者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还是不能不多上一分关注。因为这或许会成为我日后为弟子们指点迷津点石成金的锦囊妙计和绝佳法宝。可这类新闻看得多了,却并未使我生出一丝“淘尽黄沙始得金”的欣悦,反倒有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失落。原先在我心目中还算高大的状元们的身影也在一篇篇“状元新闻”的解读中渐渐变得矮小和模糊。  相似文献   

2.
王淦生 《师道》2014,(12):14-14
有高考排名就有高考状元,有高考状元就有无数的拥趸者。尽管高考之前许多新闻媒体和教育行政部门就曾信誓旦旦,强调今年不再热炒高考状元.可到了亮分之时.各种“状元新闻”还是铺天盖地扑面而来。本人虽说无追捧名流之雅好,但由于工作关系,对这些考场上的得意者的学习方法、生活经验还是不能不多上一份关注。因为这或许会成为我日后为弟子们指点迷津点石成金的锦囊妙计和绝佳法宝。遗憾的是这类新闻看得多了,却并未使我生出一丝“淘尽黄沙始到金”的欣悦.反倒有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失落。原先在我心目中还算高大的状元们的形象也在一篇篇“状元新闻”的解读中渐渐变得矮小和模糊。  相似文献   

3.
尽管高考之前许多媒体和教育行政部门就信誓旦旦,强调今年不再热炒高考状元,可到了亮分之时,各种“状元新闻”还是铺天盖地扑面而来。由于工作关系,我对这类新闻自然多一份关注。因为这或许会成为我为弟子们指点迷津、点石成金的锦囊妙计。可是看得多了,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2003年的高考爆出了好些比从前更为五花八门的新闻,而状元们的新闻就又更是首当其冲。今天炒出了“状元落榜”,明天又炒出个“状元选美”,各式各样的报道,各种角度的评议,可谓铺天盖地,热热闹闹。个中究竟,我们同龄人是不是也来一探清楚呢?在本期的栏目里,且让我们走近看看,这些身负盛名的高考状元们,会有谁在欢喜又会有谁在忧心?  相似文献   

5.
这张照片是在我五岁生日那天照的。那天一大早,大姨就带我和姐姐来到武威文庙,那里有座状元桥。传说:凡是走过状元桥的人,长大都会成为状元。我和姐姐连忙走了三遍状元桥,希望长大能当高考状元。但是我也知道,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成为状元,我一定好好学习,争取成为真正的“状元”。我走了状元桥$甘肃兰州市铁一小二(3)班@范一鸣  相似文献   

6.
2015年1月7日,福州状元境公交车站牌有了一段文字说明,对“状元境”地名的由来及其历史故事做了简要叙述,让福州人有机会重温这个历史典故.据《福州市志》记载,福州第一位状元许将曾在福州琼河居住,后人就把许将的故居称为“状元境”.而今,当年的故居早已物是人非,但地名却流传千年,发酵出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7.
滴水润苗     
中国有句俗话:“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说的是这样的道理——先生一辈子没成为状元,他(她)的学生却有可能成为状元。状元学生毕竟是先生教出来的,就好比滴水润苗,小树苗在滴水的滋润下也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8.
方立新 《教育》2006,(8):18-18
近来,有一个现象挺有趣:就存一些舆论近乎“妖魔化”以分数选才的时候,由分数排队排出来的高考“状元”在高招中仍然抢手。在内地的北大清华将高分考生几乎尽收囊中的大格局基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今年香港高校“抢”走了一些省份的高考“状元”,有人便惊呼“狼来了”。而北大清华一方面对“被扫为二流”之说小屑一顾,另一方面却又强调多数“状元”并未“肥水外流”。  相似文献   

9.
高考、中考揭榜以后,铺天盖地的“状元宣传”,热热闹闹见诸报端。各名牌高校紧盯状元抢尖子。在同一时间某状元家里有两个房间在忙碌,一间是北大招生办动员,一间是清华招生办说服。真个成了“抢手货”!过不久,又一篇报道,说是追踪调查,多少年来多少名高考状元,无一有卓越建树者……我等普通百姓实在有点疑惑,刊载这种左右摇摆、立论偏颇的报道,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也许能刺激平衡当届的考生以及家庭,我似乎波澜不惊。  相似文献   

10.
稿费     
稿费,我挣来挺不容易。当妻子拍抚女儿进入梦乡,我却驱赶着炎热和寒冷,独居一隅,以笔当犁,掀开浓浓的夜色,在白色的稿笺上辛苦耕耘。哪怕是块“豆腐干”新闻,我都一遍遍推敲、修改,这“活”丝毫不比工人抡锤农民割禾轻松。每当浸润心血的文字变成扑鼻墨香的铅字,变成了诱人的稿费,我竟中了状元般欢喜。如今,我爬格子已有七个年头了,每年大概能积攒300 400元稿费,写得顺手就有1/4个21时彩电,为这些稿费我还专门开了本存折。稿费挣得不易,当然我用起来更是一个镍币比一个镍币珍惜。  相似文献   

11.
信息网站     
德国大学为何拒收“高考状元”6月27日,西安市大唐芙蓉园,迎来了陕西省两位文理科状元。他们披红挂彩被扮成了唐朝状元,在杏园里来了一次巡游。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日《环球时报》上有一条新闻:德国著名的洪堡大学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理由是对这些“好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洪堡大学招生院院长给申请者的信中写道:“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从而确保每年进入学校的都是充满活力的新生。”“高考状元”何以在我们这里如此吃香,而在德国却受到冷落呢?原因就在于观念差异,我们现在的人才观或者说人才评价体系,仍然还是…  相似文献   

12.
近来,有一个现象挺有趣:就在一些舆论近乎“妖魔化”以分数选才的时候,由分数排队排出来的高考“状元”在高招中仍然抢手。在内地的北大清华将高分考生几乎尽收囊中的大格局基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今年香港高校“抢”走了一些省份的高考“状元”,有人便惊呼“狼来了”。而北大清华一方面对“被扫为二流”之说不屑一顾,另一方面却又强调多数“状元”并未“肥水外流”。  相似文献   

13.
案头上有一篇署名南京金陵中学李惠娟的教师写来的一篇教师故事:(《长大了,我就成了你》。我想研究一下这位“普通”的教师,当我漫不经心地在网上搜寻“金陵李惠娟”,却意外地在金陵中学往届毕业生自发创作的“给可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网页上看到了许多有关她的评论:  相似文献   

14.
抛开“钳制思想”这条罪状不说,科举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公平的考试制度:教材统一,就四书五经那几本书,也不需要买很多教辅;形式简单,一篇八股文而已:“分数线”全国统一,并不因为你生在天子脚下, 就容易当状元;同时,不要考外语和时政。说实话,如果高考的公平性迟迟没有质的进步,我认为还不如重新启用科举好了。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2002,(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高中生》杂志不能也不应该把目光过多地聚焦在高考“状元”这个层面上。但我们也感受到了社会对高考“状元”的关注程度,感受到了高中生对高考“状元”的羡慕程度,更何况高考“状元”本身的一些心得体会确实对高中生有所启发。基于上述理由,我们从易图强先生的著作中选取了部分素材,请吴昕孺先生点评,组织了这篇《高考“状元”语录点评》,希望能给广大高中生以帮助。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相信大家对角都不陌生,角是我们的朋友,不仅在数学王国里要用到角,就连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它,关心和支持它的发展,“角庄园”特在议事厅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由“来历篇”“概念篇”“表示篇”“度量篇”和“分类篇”组成,大家想随我去看看吗?  相似文献   

17.
赵志伟 《中文自修》2023,(23):50-52
<正>中国人有所谓的“状元情结”,你看现在每年高考发榜以后,各种媒体都会炒作“某省状元、某校出了状元”等等,其实现在所谓的“状元”充其量是某个地区的第一名罢了,和过去的状元在地位、名声、前途上有天壤之别。过去的状元,在正常情况下,每三年全国才出一个,他们一旦考中状元,即刻就可以做官,最大的可以做到宰相。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归田录》所记“卖油翁”故事,告诉我们北宋有一位箭术“当世无双”的“陈康肃公”尧咨。这位“发矢十中八九”的神射手居然还是状元。父子两代就出了“一门四进士,兄弟两状元”,父亲陈省华和三个儿子都是进士,老大尧叟、老三尧咨还是状元。虽然如此显贵,陈家却以家教严格闻名。景德年间,兄弟几个都做高官,陈尧叟是宰相,陈尧佐在史馆任职,陈尧咨任知制诰,但是家里来了宾客,兄弟三人还得侍立在父亲身后。客人很不安,陈省华却说:“小辈站着陪长辈,不是很正常么?”与陈家情形有点类似的,是宋初王溥家。王溥是五代状元,在后周、宋初做过…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1月里的一天,在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的擂台赛上,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李春晓和文科状元肖潇机智幽默、配合默契,力拔头筹,给现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竞赛现场,肖潇在向观众介绍李春晓时这样说:我是在高考的最后关头冲出来的文科“黑马”状元,而李春晓是我们吉林一中早已“内定”的理科状元。这一句“内定的理科状元”留给人们一个很大的悬念。原来,这个虽然在吉林一中广播站当播音员却对自己的事从不张扬的李春晓,早在半年之前就已经被清华大学给“瞄”上了,明确“点将”——免试录取。为何免试?这可是许…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新课 师:非常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篇“新闻”。(教师板书:“新闻”二字) 师:这篇新闻是作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写作的。(教师板书:奥斯维辛) 师:作者自称在这个地方“没有什么”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