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古典学描写青年男女爱情(通常被称为才子佳人程式)的作品中,通常会将才子佳人发生爱情或幽会的地点选在一个草木繁盛、生机勃勃的地方。上古的《诗经》中是在真正的大自然“桑中濮上”,到了宋元以后的作品中就大多在后花园,而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清代,《红楼梦》将其发展到了极至,出现了“大观园”。我们取其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称之为“后花园”意象,这种“后花园”意象,  相似文献   

2.
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在转型,张洁在这一期间的作品彻底告别了前期的热情高歌式的乌托邦的理想主义,呈现出明显的亵渎“崇高”、解构“理想”、逃离“爱情”的态势,字里行间里充满了对爱情的怀疑、解构。从《红蘑菇》《日子》、《上火》等作品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张洁对爱的哲学思考已经完成了从建构到解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爱情,与母爱和亲子之爱一样,是人类美好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经》中的爱情诗章,到《孔雀东南飞》的生死不渝,到《西厢记》的“愿天下有情的终成眷属”,再到小说《红楼梦》的“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自古风月债难偿”。这些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爱情这个文学中永恒的主题的歌咏、祈颂和期盼。然而就在这些歌咏、祈颂和期盼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恋爱中的男人都是懦弱的,他们扮演的始终是一种悲剧的角色。我们先来考察《诗经》中的男性。《诗经》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描写爱情的诗歌在十五国风…  相似文献   

4.
试论古典诗歌中的弃妇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许多文艺大家都这样说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在人们精研爱情作品的时候 ,我们不妨来关注一下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弃妇诗。弃妇诗砸碎了爱情浪漫而美丽的花环 ,揭开了婚姻的狡诈与虚伪 ,也撕开了爱情温情脉脉的面纱后的贪婪与私欲。弃妇诗以其内容的简洁明了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残酷和复杂。从《诗经·谷风》到《孔雀东南飞》 ,我们看到了婚姻从最初的单纯的爱情吟唱到后来多种生活颤音的交织 ,婚姻 ,硬是被人强行塞进了许多不协调的东西。一《诗经》中被历来注释家注作弃妇诗的作品也不过七八篇 ,虽然数量占全部《诗经》作品不到四十分之一 ,…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提出如何评价欧洲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的爱情描写问题。“四人帮”全盘否定欧洲十九世纪具有进步意义的文艺作品,特别是有关爱情描写的作品,被划为“禁区”。打倒“四人帮”,春风又吹绿了祖国的文艺园地,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书又重新出版了。为了方便青年学生阅读这部作品,在这里,主要谈的是《安娜·卡列尼娜》一书爱情描写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五年,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出版.这是作者继《百年孤独》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近40年文学生涯中创作的第一部专门描写爱情的小说.故而作品问世后,引起了全世界文坛的注目.哥伦比亚著名评论家安东尼奥·卡瓦耶鲁评价《爱情》“是一部完美的爱情专著”.有人称之为.我们时代的爱情大全”,甚至有人誉之为”一部充满哭泣,叹息、渴望、挫折、不幸和欢乐的爱情教科书”.我们认为,马尔克斯的《爱情》仍然关注着拉美人民的生活与历史.注意刻画、描述生长在那片土地上人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爱情与人性的执着思索.他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爱情悲剧,以现实主义的悲剧感和直面现世人生的真实性,从主题到题材,从结构到风格实现了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前期的西方文学史上,欧·亨利是一位蜚声文坛的短篇小说大家,《麦琪的礼物》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表现爱情的忠贞、无私,这自然不是一个新鲜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作品演绎过了。欧·亨利的高超之处,就在于他从生活中捕捉到了一个绝妙的题材———夫妻俩卖掉自己的所爱给对方换来的礼物,又恰恰成为他们再也用不着的“死宝”。这一“弄巧成拙”的情节,营造得太巧妙、太富艺术张力了。它包含了男女主人公的多少苦心、多少真情呀!包含了社会的多少不公、多少悲剧呀!更可贵的是,作者在展开这一情节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台湾作家琦君的作品之所以能风靡大陆,魅力之一在抒真情,引起读共鸣。《泪珠与珍珠》一就是写出了真情实感的典范之作。全由回忆《小妇人》中的一句话娓娓道来,这句话对“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有多少感触,直至“读谢冰心的散”中的妙句,喜欢白居易的诗句。  相似文献   

9.
老舍曾表示《微神》是他“心爱的一篇”(《微神·序》)。老舍在创作中很少直接描写爱情的主题,他曾说:“在我的作品中差不多老是把恋爱作为副笔”,“我老不敢放胆写这个人生最大的问题——两性间的问题”,“在题材上不敢摸这个禁果”(《我怎样写〈二马〉》)。《微神》可算是他首次“放胆”咂摸“禁果”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上录一诗一词,历来为人称道,且多相提并论。人们众口一辞,指出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从主题到手法,均一脉相承,因而颇多相似相同之处。如夏承焘先生说:“这两个作品同出于民间,同样表现真挚的爱情;因为情感相同,所以语意也相近似。到现在我们也还用‘海枯石烂’一词,表示永不变心的爱情。”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也说:“本篇主题与汉乐府《上邪》同为用誓词表现深挚的爱情,写作方法亦相似,而更有曲折之致。”倪木兴同志也指出:“《上邪》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作文》的栏目设置、文字风格,甚至隐含其中的办刊理念,都可谓亮点纷呈. 作为一本面向中学生的杂志,《初中生·作文》首先是孩子们发表作品的平台.但这一平台并不是孤立的、单向的.仅就栏目而言,“真情风向”“真情佳作”“真情品读”三个大栏目,简单清楚,十足体现了杂志对于现今中学生作文中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现象的忧虑与反思,也承载着编辑们对于中学作文教学的立场与期待.相信在“真情”这一核心理念的引领下,《初中生·作文》这一平台所要实现的,一定是孩子们在习作过程中的真情流动,也一定是对华而不实、胡编乱造之文风的极力反拨.  相似文献   

12.
在《红楼梦》众多的爱情故事中,宝黛爱情是"儿女真情"的典范,也是作者理想爱情的体现。与中国古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无论是从爱情的产生、爱情的品质还是爱情的结局上来说,《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都显示出了超越前人的深度、高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一、前二十八回风月笔墨的删改众所周知,《红楼梦》非一次成书,而是作者“披阅十载,增侧五次”的结果,有一个不断删改、润色的过程,并且最后也没有完全修订好。在这一增删过程中,由《风月宝鉴》到《红楼梦》无疑是成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删改①,把一部主旨为“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作品改写成了一部主旨为“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的艺术瑰宝。《红楼梦》到底从《风月宝鉴》承继了多少东西,或者更具体地说,《红楼梦》哪些部分较多地搬用了《风月宝鉴》的内容呢?种种证据表明,二十八回是《红楼梦》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前二十八…  相似文献   

14.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爱情题材作品占有相当的比重。从《诗经》中的《邶风·静女》到柳永的《雨霖铃》再到舒婷的《致橡树》,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再到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从诗歌到小说,从散文到戏剧,这些古今中外描写爱情的优秀诗篇,不仅语言隽永精美,而且情感真挚;表达的爱不仅纯真挚烈,而且是高尚伟大。这些作品像一支支古老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高中语文新教材根据当代学生身心发展教育的需要,选入一些爱情题材的经典作品,符合新课程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这些爱情题材的作品与其他优秀作品一样,是“人生活的教科书”,是可以陶冶情趣、美化心灵的灵丹妙药,对塑造真、善、美的人格具有重大作用,它同样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任务。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正确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桃花扇》与《长生殿》尽管都产生于清初,作者的生卒年及成书时间也几乎一致,而且都是以戏曲的样式,并以爱情为作品的切入点;但一个旨在探讨兴亡,一个旨在歌颂一切“真情”的伟大,其语言及演绎历史也存在差异.这使得二者相映成趣、交相辉映,成为清传奇中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6.
《终成眷属》的表层存在“爱情与偏见”的冲突。但从结构、情感两个层面分析后,我们可以从表层的冲突中发现伊瑟尔的“召唤结构”,这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审美空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被多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为当代中学生最喜爱的篇目之一。韩少功曾评价说:“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2010年史铁生离世后,此文更是被人们奉为文学经典。其实,史铁生的意义已不在于为我们留下了多少有价值的作品,而在于其生命在场时折射出的精神光环。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一、可怜教师们的“导演情结”浙教版第一册《有多少人为了我》教学片断教学片断的教学目的:走近劳动者,真情体验,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1.师:是的,正如小朋友们所言,这无数的劳动者就好像是我们的亲戚朋友一样,我们离不开他们。但是他们付出劳动的过程,你了解吗?  相似文献   

19.
爱情与死亡是文学作品的两大永恒主题,而爱情更是长盛不衰的话题。因为无论是甜蜜还是忧伤,爱情都会被人当作美来欣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描绘了诸多关于爱情的故事,从《关雎》到《桃天》,从《蒹葭》到《静女》,不仅写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择偶标准,也描绘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丽新娘,更有令人向往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海誓山盟……  相似文献   

20.
洪升的《长生殿》取材于李杨的爱情传说,通过描写李杨爱情从帝王后妃之爱到普通人间儿女之真情的发展过程,表达着作者对于情爱的感悟,突出了“情”的主旨;另一方面也阐明了政治对于爱情描写的重要作用,以及二者本质缺陷的最终克服。从而完成了对同类题材杂剧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