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教材内容既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又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阶级、时代的要求编写的。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自然会伴随喜、怒、哀、乐的各种情感体验,而教育者在编写历史教材时必然会流露出相应的情感,导致某些教材内容本身不可避免地蕴涵大量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绪论篇1、在活动论上把信仰提到“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的高度来研究。人是对象化的存在物。正得于此,人才和动物分道扬镳。人的对象化在其现实形态上表现为人的各种活动。人的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但是基本原则是按照“主体性原则”去研究。按照主体性原则,人的全部活动都体现为人对世界的“掌握”。“掌握”一词标示着人的全部活动的主体性特质。所谓掌握世界,就是人类以观念和实践的方式去反映、理解、选择、体验、改造和占有外部世界,以把它们最终变成人的物质的或精神的内在生活。  相似文献   

3.
幼儿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究、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幼儿园各种形式的科学教育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曾杰 《成才之路》2013,(12):I0005-I0005
根据思维活动所对应和指向的不同实践领域与具体对象,可以把社会思维分为科学思维、哲学思维、道德思维、艺术思维和审美思维、政治思维、经济思维等若干具体的思维类型。社会思维的具体类型也就是人类思维掌握世界的方式。马克思曾把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分为四种,即理论的掌握方式、艺术的掌握方式、宗教的掌握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一、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人们在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的活动中所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实践不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而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扬”的本体论意义。传统的、狭隘的、形而上学的实践概念有很多不足甚至自相矛盾之处。彰显实践的同一性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的各种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美的艺术研究中,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感官所表达的形象来有意识的传达自己体验过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别人.而别人被这些情感所感染,同时又体验到这些情感。“艺术作品超越了个人生活领域而以艺术家的心灵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由此可见,艺术是人类情感经验传递的纽带。是个人情感经验转变为群体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作品应该具有完整性,这是由学创作的美学法则所决定的。人类的艺术活动是从精神上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体现着人从整体上认识现实对象的审美要求。短篇小说创作中如何把握作品的完整性,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肖圆 《家庭教育》2007,(5X):34-36
所谓艺术是指人类以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来再现现实和表现个体的情感理想。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艺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它是构成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编按]  相似文献   

9.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体验与反映。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无不与隋感体验与反应过程交织在一起。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领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生爱好音乐奠定基础。小学音乐教学只有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振,用“情”字架起学生心灵与音乐问理解与沟通的桥梁,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纽带”才能更好地实施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0.
艺术是人的社会性的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与宗教、科技、哲学等都有很大的区别。艺术表达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语汇审美地反映体验和情感的方式,是人类情感与现实世界的对象化形式,是人类情感的审美体现。艺术的表达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方式,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和谐创造出一种情调,在情调中实现人与外界与他人的交流,从而印证人的情感、审美、价值等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11.
人和动物一样,只有依赖外部世界才能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方式根本不同于动物,它实际上依赖于人对外部世界的掌握。以理论的方式和实践的方式掌握世界,便是人类能动地掌握世界的多种多样方式中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色彩有丰富的心理世界,各种各样的色彩可以表达人类活动中各种各样的情感、氛围、文化,色彩的内涵是生动的,也是强烈的,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去认识它,感受它。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理论界在技术本质及其范畴问题上争论未止。技术是人类利用,控制与改造自然,社会,思维的方式,方法的集合,是人对世界的活动方式,包括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与思维技术。  相似文献   

14.
潘海燕 《云南教育》2001,(10):40-41
活动是人与客观世界建立联系的必要形式。杜威提出:一切知识经验是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来的,是通过活动获得的。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等人认为:人的活动是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反映自然、改造自然的特殊形式。因此我们认为,人在活动中生存与发展,幼儿在活动中生长、成熟,停止活动便停止发展。根据艾利康宁的活动阶段划分推断,低幼儿童 (2.5~ 3.5岁 )处于操作活动向游戏活动过渡的阶段。因此,低幼儿保教工作的研究,不能忽略对操作活动这一特殊形式的探究。这里所谈的操作活动包含低幼儿的自主行为和简单游戏。   …  相似文献   

15.
感动与原创     
感动严格置于人类的情感范畴,作为情感的普遍形式,人在日常生活语境、历史文化语境和现实时代情境中,总是莫名地体验着。它强力改变与优化着人的心灵结构,使生命心理环境独具诗性。近代以来关于人类行为动力研究成果表明,感动是推动人从事创造性活动必备的情感心理品质。写作作为人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趋向原创的实践形式,它不仅要求个体“斯物应感”,而且,感动应成为生命生态的超稳定基因。在写作人生那里,感动已被个体收束、沉潜而内化为原创的主要精神动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一种哲学活动(企图通过分析语言来解释世界“存在”的哲学活动,在涉及呈现方式、描述属性与认知活动时。也同时并无意地为修辞的解释打开一种思路)。本文提出如下猜想:凡是语言使用过程中,涉及呈现方式、描述属性与认知活动时。必涉及修辞活动。这个猜想的启示是:第一,凡有认知活动并且要说话的时候。都有修辞活动。第二,人类最普遍的生存方式(使用语言)——形而下,居然和形而上的思考(哲学活动)掺和在一起;第三,人的行为、语言行为与修辞,是掺和在一起的。我们生活在修辞活动中,是一个并非夸张的论断。  相似文献   

17.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应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黄静 《贵州教育》2010,(8):17-18,20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现实中不同的对象和现象总是持有不同的态度,有着不同的情绪、情感,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形成不同的社会行为方式。而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孩子从出生到入学前,情绪、情感的发展十分迅速,由最早的原始情绪到人类各种基本情感的形成,只有几年的时间。然而这种分化、成熟过程并不能自发进行,需要依赖于一定的教育环境,这个时期的情感体验和有效的情感教育,对幼儿今后情感和心理的发展影响很大,对其将来的个性形成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评价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作为属人的活动,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评价既是精神的又是实践的。借助于评价,人类能够掌握现实的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人类的未特性化和未完成性,使评价具有了社会整合和社会批判的功能,从而使评价具有了社会文化的性质。我们认为,评价作为必然的社会活动,更能表达人类的生存结构和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20.
赵玥萍 《考试周刊》2009,(46):18-19
人类文学活动的基本美学意义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应用于文学创造,则是一种诗意情感关系.它引起人的自觉能动的、合目的性的文学创造.让人的本质力量充分地得到显现。换句话说,人的生活活动,无论是物质的生产活动.还是精神的创造活动.都是人的意志的表现,从精神创造活动方面来讲.文学也是一种展现的方式,并因此而呈现其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