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即教育.可见,丰富广阔的生活,是陶冶学生,影响学生的大环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场所.如何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教学有机"嫁接",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笔者结合实际作了如下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去而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仔细领会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教育之所以要回归生活,融入生活,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的理论中指出:"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发现生活,善于提炼生活中的语文因素,才能用生活去解决语文课堂上的"疑",才能把语文课堂上的"知"广泛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生活化",回归本真生活很多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技  相似文献   

4.
教书育人的说法赋予了学校双重职责。然而愈演愈烈的教育竞争,严重影响了学校工作中德育和智育的平衡关系。我校近几年有计划、有目的的德育工作,不但没有影响学科教学,而且还能为智育保驾护航,提高了智育成效。  相似文献   

5.
一次参观一所名校,一进门我就被一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标语给震住了. 近年来,虽然事实已证明该校教育成果辉煌,但这则标语至今仍让我心里犯嘀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有人总结出这样三句话:一流的读者“读”生活,二流的读者“读”书本,三流的读者“读”别人的读后感。在美国,有一位当水手的父亲,每年往来于大西洋的各个港口之间。按说,他为儿子搜觅书本要比别人来得方便。然而,这位父亲没有抱回一摞一摞的书籍,让儿子在书的海洋里辗转畅游,而是利用自己独特的条件,引领着儿子去“阅读”生活。这位父亲先是带儿子去参观了梵高的故居。在看过了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靴之后,儿子问:“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一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又带儿子去了丹麦。…  相似文献   

7.
陈国安 《教师博览》2004,(10):28-29
在袁卫星的办公桌上搁着一张他新收到的教师节贺卡,贺卡是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中学原高三(11)班的仲超同学写的。贺卡上说:“您一定不认识我了,但怎么说我也算是您的N分之一个学生吧!毕竟您还教过我两节课。这是我的骄做,但也是我最大的遗憾。您让我  相似文献   

8.
贾卉 《教育艺术》2004,(2):50-50
商潮奔涌,物欲横流,冲击得文化也有些变味、变质,低俗文化打着“俗文化”的幌子应运而生,广有市场。这种不良现状值得警戒,低俗文化应喊停。  相似文献   

9.
唐金龙 《师道》2005,(8):35-36
现实生活中,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事情可以给我们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同常教育中,除了有计划进行升国旗、爱国主义讲座和参观文化古迹等活动外,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是卓有成效的途径。怎样通过各科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作为语文教师,想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语文学科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是生活的记录,教学是生活的阐述,阅读是生活的体验,写作又是生活的展示与延伸。因此,为了使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就必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不是枯燥无味而是丰富有趣的,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譬如一粒种子一样,它在不见不闻的地方发芽开花。"他还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13.
走进高三,到了高考的前沿。复习资料一本接一本,名校试卷好似雪片纷纷飞来……难道整天在桌前做题就是学习语文?难道一学期违心地写几篇应试作文就是学习语文?不,生活处处有学问,语文本在生活中。真正的语文应当到现实生活中学,真正的语文应当到自己身边寻找。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新世纪的教育灵魂乃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基础之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教育观念必须突破其一要更新语文教学观。变一味让学生死记教学参考书上“思考练习”的答案、词语解释、段落分析等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研究、去探索方法、去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改变把学生束缚在课堂的小圈子中的做法,而根据学生个性和特长,把学生引入内…  相似文献   

15.
语文之于生活,犹如爱情之于婚姻,是人们难以说清道明,却又回避不了的话题。随着大语文观念的提出和课改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物;而结合了生活,就有了丰富的内容,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就注入了活力。于是,人们开始重读美国教育家华特的那句经典: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16.
培智学校新课程方案在一般性课程中设立了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两门学科。如何理解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其中的学科性与功能性如何整合?此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怎样?这些问题将成为智障教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笔者拟结合教学实践就以上内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语文教学由于脱离生活,使学生对语文充满迷惘和无奈,这纵然与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关,但与教师观念也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的、生活所必须的教育。”他用形象朴素的语言,阐明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真理: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9.
杨文榜  刘方 《教书育人》2000,(21):18-19
伴随着教学职责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到培养创造力的变革,创新教学应运而生。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教育观念上更新 应该看到,新时代已经对我们教师发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根教鞭的“三一式”教学将被挤下历史舞台。这告诉我们,创新教育要以教师的知识更替为起点。例如,现代科技高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为教师提供了更直观、更形象、效率更高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全脑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和有效途径,如果我们仍…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早在50年代,法国的著名教育家蒙田就已经提出“仅仅进行书本学习是贫乏的”的观点。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强调:“学校如能使儿童为现代生活做准备,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那么学校的这种准备即能成功。”而著名教育家杜威则直接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