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原始的朴素性、瞬间性、朦胧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3.
一、养成观察习惯,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才能使学生理解自然知识、自然规律与自然现象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概念。那么,如何培养观察能力呢?   首先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课上演示与实验的机会;此外,要善于利用生活和生产中的便利条件。如讲岩石的特征前,就让学生亲自到水磨石厂采集岩石标本,并按各自的观察进行粗分类;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金属的传热性,课前就让学生在吃饭、烧火时体验金属汤匙和火钩的导热现象。在培养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辅导学生…  相似文献   

4.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具有阶级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审美观,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生活经历、化背景、思想倾向、审美素质不同,他们的审美观点也不相同,对同一种美的现象或艺术作品会有不同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鲁迅在谈到《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时曾深刻揭示:“单是命意,就因读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学生在审美活动中,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坚持某种审美观点,有的观点正确,有的不正确;有的高尚,有的低级;有的学生以洋为美,以奇为美,以奢为美,甚至把一些格调低下的艺术作品、腐朽的生活方式、庸俗的思想作风当做时髦追求,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教育他们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庸俗的。使其在审美活动中做出科学的、客观的审美判断,既是学校美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完善人格形成的首要条件。因为美是完善人格形成的核心,是人对自然界与社会及人自身的体验、感受和认识,是对真与善的提升,是心灵的净化。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才能发现、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美,主动自觉地接受审美教育,顺利地接收、处理、吸收、转换与输出美的信息,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培养起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才能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自觉地用审美标准去分辨美丑、善恶、是非,在不断地审美实践中提高审美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冯梅 《青海教育》2005,(4):54-54
培养盲童从小爱科学、爱大自然是盲校自然常识课的一个重要任务。而盲生由于视力缺陷,给自然课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作为教师,应该重视训练盲生的触觉、听觉等其他感官能力,以最大限度地补偿其视觉缺陷,培养盲生学习自然课兴趣,使其获得知识,感受自然与生活。显然,“以手代目”是盲生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因此,用其他感官直接感受在盲生自然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思维是科学发明的前提,所以提早开发小学生思维的创造力,是对科学的促进。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家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学生在某一学科上学业落后不及格 ,这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在小学阶段 ,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宫殿大门的向导。学生对自然课感兴趣 ,就会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学习起来就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课内学 ,课外也学。例如 :一个爱好昆虫的学生 ,能够蹲上半天看蚂蚁的活动 ;树上的蝉鸣声就能引起他的注意 ;在跟他谈话时 ,常常谈到昆虫的问题上来。兴趣对学…  相似文献   

9.
创造力是人在已有知识和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去发现新事物,探索新方法,进而获得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人创造潜力,特别是当前大力提倡教育创新的今天,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努力。那么,在小学自然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激发疑问,引导探究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本身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宽泛。但是,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疑提问,敢于探索。如教师可常使学生经常思…  相似文献   

10.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能力培养应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在小学低年级自然课教学中,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征,遵循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相互作用规律,充分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观察比较、自己实验,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让学生大胆质疑不善于发现问题,就无创新可言。我在教学《毛细现象》这一课时,引入课题后,我就让学生把布条、铁钉、胶片和纸条的一部分放进水中,观察它们是否都会产生毛细现象,并让他们说说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提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为什么水不会沿着铁钉上升?为什么水会沿着纸条上升?为什么水会沿着布条上升?为什么水不会沿着胶片上升?为什么有的材料水上升得较高?为什么有的材料水上升得较低?为什么有的材料水上  相似文献   

12.
13.
学校教育是最有组织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有形教育,最能集中显现教育成效的基本教育形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那种忽视、误解美育而只注重知识与实用性的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完整的素质教育,没有美育的学校教育是不能塑造完美个性竹学校教育,美育必须充分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观察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 ,《自然教学大纲》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有目的、有计划、持久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 ,是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途径。观察能力与人的感知能力 ,已有知识、观察仪器和观察技能的掌握情况 ,以及某些非智力因素有关系。那么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在实际教学中 ,应该做到 :一、要精心准备观察材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首先必须有观察材料 ,而…  相似文献   

15.
16.
17.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培养青少年对美的感受、鉴赏和评价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及高尚的思想情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文明的习惯;发展他们的感知、观察、联想、想象和创造能力。最重要的是使他们在审美接受过程中得到人格的提升、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而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则是美育教学中的核心和关键。审美包括审美感受以及在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等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18.
19.
20.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在中学自然课教学中,应通过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际,开发学生实验设计,密切联系实际加强社会实践等方法增加实践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