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儒林外史》的人物出场描写十分具有特色,尤其是作者有意讽刺之人。《儒林外史》人物出场描写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形貌、语言、动作,重中之重在形貌。在描写手法上,采用镜头化的语言和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呈现出镜头感;通过自上而下的模式化出场方式,凸显读书为上、追慕名利的畸形社会心理;人物衣着与外貌、言行描写之间构成独特的张力,形成反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 文学大师茅盾先生曾在三十年代深有体会地告诫从事小说创作的青年:“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那我就推荐《儒林外史》。”(《印象·感受·回忆》)这告诉我们,作为中国古曲文学中唯一足称讽刺之书的《儒林外史》确有许多丰富的艺术技巧和艺术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然而,解放以来,对《儒林外史》艺术性的研究虽有较大进展,但论者谈的多是其讽刺艺术,而于其它方面则很少  相似文献   

3.
马博  古明 《考试周刊》2010,(14):30-31
《儒林外史》是中国的第一部长篇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其中的讽刺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深入人心。书中的讽刺从言语和行为两方面的描写中进行,故此文以这两点为视角进行探讨,研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手法和艺术。  相似文献   

4.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颇具特色,值得深入研究。笔者觉得:从其讽刺意义的透明度说,有的描写,讽刺之意较为显明;有的描写,讽刺之意隐匿在深层,读者须透过字面的表层意义,加以联想、破译,才能体会到。本文把后一种讽刺之意不很显明的描写拟称为隐匿性讽刺描写,今就这类描写的的特点和作者运用这类描写的缘由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烛幽发微纤毫毕见──谈小说的心理描写江苏省高邮师范曹民光当代文艺评论家侯金镜同志说过:“文学的目的不在于告诉人们生活中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而是告诉人们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就要揭示人的心理世界、感情世界,用以影响读者的心理世界和感情世界。”“文学如...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中有丧葬描写,这不仅反映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更突出了其文学价值.作者在丧葬描写中运用了诸多文学手段,包括客观白描、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还运用细节描写、夸张等手段增加了小说的讽刺效果.丧俗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思想主题等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以"功名富贵"为中心,采用了单点突出、定向发展的方法来刻画全书的主要人物。书中人物在对待功名富贵的向心或离心的变化中,受到一次次的检验,人物性格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有序的演进。这种人物的刻画方法与"功名富贵是全书的第一着眼处"的构思紧密相关;与"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形式互为关联;也是夸张、讽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的人物外貌描写,比起《史记》《汉书》,对象众多,作用广泛。它们或显示了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的鲜明特征,或反映出陈寿抑曹扬刘的幽旨深衷,或展现了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为历史疑案的解答提供了重要的旁证。这些是陈寿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所贡献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丧葬礼仪描写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涉及了大量的丧葬礼仪描写。从民俗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从民俗与社会生活关系等角度,对本小说中的丧葬礼俗描写做了多角度的观照。丧葬礼仪描写的价值在于以浓郁悲情氛围形成独特的表现手段,揭示了明清时代传统人文精神的缺失,反映了明清奢靡趋利的社会风气和下层贫困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讽刺小说,它把我国古代的讽刺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那样:"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而小说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是讽刺手法运用上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是我国最杰出的一部古典讽刺小说,它对封建社会黑暗政治的讽刺、尤其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其艺术成就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峰。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中国自从有了《儒林外史》,“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这是公允的切合实际的评价。《儒林外史》之所以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水准,是因为它倾注了全部精力,集中描写了许多生动的喜剧形象,在这方面,作者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本文试图对《儒林外史》喜剧形象的描写,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潘慧兰 《教师》2008,(10):95-96
根据大中华文库《儒林外史》汉英对照本,选取实例,对这部小说中的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及杨宪益、戴乃迭的英译进行探讨。分析了译者要结合语境将原文的引语形式以恰当的形式在译文中表现出来,以传递形式表层下的深层意味,忠实再现原文的艺术风格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刻画了儒林各色士子形象,其中,对不同人物的婚恋描写亦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婚姻状态和婚恋态度。小说中的婚恋因素丰富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表现作者理想的婚恋模式、人物形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滁州学院学报》2021,(6):15-19
灯笼在《儒林外史》中频繁出现,主要功能可分为照明、营造氛围、标识身份三类,并在塑造人物性格、营造环境氛围的描写中,其象征内蕴不断拓展,初步具备小说物象的基本特点。灯笼不仅增加人物声势、引起观者的势利心理,还营造了喜庆热闹的婚礼和节日氛围,通过灯笼与人物、环境的相互绑定,呈现出更深刻的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人物的日常生活为描写主体的小说。与之前的此类描写相比,关注并表现人物的精神状况,使内在世界转化为可见的外部世界,就成为该小说生活描写的显特点。这一特点是通过精神的物质生活化、精神的被占据状态、精神的戏剧性、自我显现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一方面故事本身曲折动人,引人入胜;另一方面也与作者成功地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不无关系。正因为作者成功的人物描写。才使得三顾茅庐中的每个人物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只要世界上有假的、恶的、丑的事物,就必然会有讽刺和讽刺文学与之俱存。在中国文学史上,《儒林外史》以其讽刺艺术的卓绝成就而独树一帜,鲁迅对之评价很高,说“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①它所以成为中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是与作者吴敬梓的进步思想,他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腐朽反动的切齿憎恶,对官场黑暗窳败和官吏的昏庸卑劣的十分厌弃,对封建礼教的虚伪和世风浇漓、江河日下的强烈不满分不开的。他的讽刺,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他所  相似文献   

18.
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大量运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突出描写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以此来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反应,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的理想人物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封建士子“文行山处”的态度;一方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与政治理想.《儒林外史》的理想人格是传统儒家“归仁养德”与道家“顺天从性”理想人格的综合.形成这种特殊人格的原因在于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王伟 《现代语文》2008,(1):36-37
<儒林外史>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的作品.小说通过周进头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严监生伸着二指不断气,侠客虚设人头会,徽州府烈女殉夫,杜少卿侍仆辞官等精彩情节的描写,集中、准确地揭露了矛盾,鲜明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刻画了封建末世下一系列狂人形象,即功名之狂、金钱之狂、名节之狂、欺诈之狂、势利之狂和叛道之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