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有大量的婚恋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女性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的地位.<诗经>时代,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女性尚未受到过多的限制和束缚,个性和感情较少受到压抑.她们拥有比较广阔的活动空间,能够自主地选择爱情的对象,主动、大胆、自由地追求爱情,在婚姻生活中也拥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大量的婚恋诗,反映了周代人们的婚恋观。其中《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它以女子的口吻叙述了她和"氓"的情爱历程,从中反映了周代妇女追求爱情的大胆自主和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也表现了周代女子理智对待爱情和婚姻的婚恋观。观照当今,对我们现代人恋爱和婚姻方面也有很大的启示,可以让我们对爱情更理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由于<诗经>婚恋诗多用比、兴,诗义隐晦不明,古代学者又多刻意求深,比附经义,故历代学者对<诗经>婚恋诗的解释分歧最大最多.欲准确读解<诗经>婚恋诗,首先要论世知人,了解<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以便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以便正确地解读作品.<诗经>婚恋诗的创作时间长、地域广,存在多种婚姻形态与婚俗,而婚礼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婚姻形态的影响是不同的;<诗经>婚恋诗中多用比、兴,存在许多性爱隐语.读解、评价<诗经>婚恋诗要考虑这些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望文生义,以偏概全,也不能刻意求深,过度解释.  相似文献   

5.
笔者试图通过对<诗经>中描写爱情婚恋内容的诗篇做一重点分析,来解读<诗经>中男权话语,揭示出当时男权社会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诗经>中反映婚姻和爱情的诗篇如<关睢>、<静女>等,描绘了青年男女追求纯真爱情的动人篇章,反映了尚未进入封建时代的人们朴实真挚的爱情观.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美满的,先秦时代的婚恋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特别在婚姻道德方面,由此产生的流弊导致大量弃妇的出现,如<卫风·氓>和<邺风·谷风>.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诗经>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之一,它的运用增强了<诗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而现在研究<诗经>比喻的人常常把<诗经>采用的其他修辞手法归纳为比喻,这是不妥当的.比喻是发展变化的,<诗经>中非用比喻的情况,经过发展变化可能会具有比喻意义,但不能把这种发展变化后具有的比喻用法简单地归纳为<诗经>用比喻的情况.现以<诗经·周南·桃夭>"灼灼其华"为例,阐述<诗经>中的非比喻用法.  相似文献   

8.
《诗经》婚恋诗是《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诗经》时代人们在婚恋生活中所秉持的爱情观念。具体包括:对爱情自由、大胆追求的观念;对爱情忠贞专一的观念;以礼制情的观念。通过分析研究这些观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解读《诗经》,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周代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9.
《诗经·国风》中有很多反映爱情婚恋的诗篇,其中待嫁女性形象的类型丰富,她们有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有对婚姻的希冀和期盼,也有失恋后的痛彻心扉。她们演绎着各自或精彩或悲情的爱情故事,经营着或幸福或悲凉的爱情生活。从中使我们了解到周代女性对爱情热烈奔放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忠贞,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10.
<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的爱情生活,从其"写情"的内容看,大致可以分为思慕诗、婚恋诗、抗争诗、弃置诗和闺怨诗.<诗经>中的情诗以情爱问题作为表达媒介,透露着<诗经>时代初民们的女性意识,具体表现为:一是话语主体有男有女,但占据中心地位的是女性;二是互相体贴、互相尊重、融洽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描述;三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流露.  相似文献   

11.
从朱熹<诗集传>对<诗经>中的爱情诗所作的批评,可以了解他深受理学影响的婚恋观:男婚女嫁是家庭、国家安定的基础,应该按时进行;婚恋活动中的女子应该是贞节、被动的;情爱行为只能发生在婚姻关系之内;婚内情爱行为要受到节制,夫妻之爱不能流于狎昵,妻妾之间不能妒忌.  相似文献   

12.
常虹 《华章》2008,(17):137-138
<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心理是丰富细腻的,既有对丈夫和情人的自然怡情,相思之苦心理,也有畏惧人言的矛盾踌躇,情理冲突;既有担心青春易逝,渴望婚姻的心理,也有遭受遗弃后的痛苦哀怨心理.那个时代的妇女把全部热情和精力都倾注于爱情、婚姻和家庭,这表现了她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至爱和至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先民们婚姻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在<诗经>中得到了生动而细致的表现.本文对<诗经>表现婚姻爱情的手法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其主要表现手法有比兴和固定的抒情范式.  相似文献   

14.
《诗经》向我们全面地展现了上古时代男女寻找恋人、思慕、彼此相恋、约会、婚娶、家庭婚姻生活,直至分离(生死相隔、离弃两种)的完整过程。然而,婚恋诗中爱情和婚姻这两大元素在《诗经》中的发展却是极不平衡的,灿烂美好的爱情往往对应冰冷残酷的婚姻。在男权把持话语、支配社会的时刻,女性如何走过了她们的爱情和婚姻的道路,男子又将如何对待自己所爱的人和最终组建起来的家庭,这些问题我们都可通过对国风中婚恋诗的解读而得到最真实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诗经>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诗经>中构建的家庭伦理模式在后世的文学中得到了发展和填充.唐宋词就是对它发展的一个方面.唐宋词从亲子之伦、兄弟之伦和婚姻爱情的模式几个方面给予<诗经>以回响.这既能证明<诗经>对后世文学影响之深,又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渊源传承,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记载了大量的婚恋现象和婚姻礼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礼文化和制度.<诗经>形成的时代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这一"礼"笼罩的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不与礼相关.文章以<诗经>为例,重点论述先秦时期婚礼进行之中所表现出来的"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排比了对<诗经·蝃蝀>的古今众说,对该诗的题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金粉世家>里的冷清秋都是从家庭中出走的女性,了解她们的婚恋观念、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出走的动机以及她们诞生的社会背景,对我们分析中西方迷离无爱情婚姻的女性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对女性独立人格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儒家解释<诗经>注重其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作用,没有遵循<诗经>是文学艺术这一根本原则,没有接触<诗经>作为诗歌的"诗性之美".以<陈风·泽陂>为例,综合十种<诗经>注本关于此诗的解释,将汉儒、以至后来儒者加诸此诗上的种种迷雾吹散廓清,以发现其耀煜着先民情性之光、智慧之光、理想之光的诗性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