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与中国文化精神的某种暗合和融通,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创造性传承和转换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生根壮大并于实践中取得丰硕理论成果的内在原因。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只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易被中国民众接受。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观点方面有着较多的认同基础,而且其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将马克思主义以中国民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展现出来。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庞杂,其发展进步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动态发展的,需要其他民族文化滋养以增强其生命力,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文化认同的基本逻辑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的优秀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一个基本载体。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与表现,都依赖于中国优秀文化这一载体。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来理解这一载体。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首次蕴涵了冲突和交融的关系,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自觉扬弃和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创新不断发展深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5.
覃秉金 《柳州师专学报》2012,27(6):46-47,56
从文化哲学观、文化历史观、文化发展观、文化人文观、文化和谐观等视域宏观考察和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为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和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础和决定因素.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解读和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个阶段;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一系列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传统文化是中国实际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要求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必然包括了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实现发展的基础和补充,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不断弘扬着中华“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民本思想”向“人本思想”的转化,寻得中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和谐”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8.
辛玉玲 《文教资料》2013,(23):66-67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继续谱写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只有在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什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进一步深入地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是有着重要的条件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是完全和优秀传统文化脱节的。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互相推动和弘扬。面对中国当今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其中很重要的是不能放弃或丢掉以前的东西,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不能够停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进的脚步。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无容置疑,但也存在深刻的经验教训.本文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文化建设中经验,这对于在新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化身。除此之外,文章还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分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等问题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革命与战争时代背景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从确立化救国主题、选择马克思主义到最终形成毛泽东思想是民族化自觉意识逐步提高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需要民族化的高度自觉: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的理论形态;二是将马克思主义化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化融合,形成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的化形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课题。透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基础、主题、实质和目的,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力指导中国社会实践,达到成功改造中国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丰富和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两者的互补融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民族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寻找适合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并将积累的丰富经验提升为理论,用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独立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调查分析中国实际、提出初步的行动方案、引导和动员群众参与、总结实践经验、制定纲领策略、深化群众实践、调整政策策略、提炼创新理论等基本环节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过程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7.
秦宣 《教学与研究》2007,3(8):13-19
在中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当代化.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高度关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中国实际、我们所处时代的性质到底是什么这三大要素.只有同时准确把握好这三大要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过程与目标的有机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基本原理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大众化的有机统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需要坚持群众主体化、教育分众化、形式民族化和理论实践化等基本原则.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三者关系,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着重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分析,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区分两者的意义。提出经过“中国化”过程的马克思主义无疑已不再是西方语言、西方风格,而是打上了鲜明的中国烙印,将在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称和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称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即它所指称的对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是指相结合这个对象的具体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是实践创新,又是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过程。只有在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上,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延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