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座右铭的内容大多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是作为行动的准则。其实,最初的座右铭是一种被称为歌器的酒具。这种酒具非常奇特,空着的时候它自已往旁边一斜,如果你把酒装得满满的它就会自己翻倒了,只有在装了半罐的时候才能稳稳当当地站立在那里。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非常喜欢这种歌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歌器,时刻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相传,有一次孔子率弟子朝拜齐桓公的庙堂。孔子起初不知歌器是何物,他从看香火的人那里了解了它的功能和来历,便利用讲学的机会给弟子讲述当年齐桓公的故事;回去后也请人做了一个,放在自己座位的右边。  相似文献   

2.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但很少有人知道,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欹器的酒具,并且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有关. 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欹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自求学至执教 ,我一直对“春秋五霸”之说表示怀疑。 1998年历史科《考试说明》 :“将‘春秋五霸’改为‘大国争霸’ ,使表述更加确切、合理。”证明了自己的怀疑没有错。然而 ,课本第40页第 7课 ,仍以《春秋五霸》为题。同时 ,该课内容并没有变化。为避免误人子弟 ,笔者斗胆把自己的疑问提出 ,向专家和同仁求教。对课本的疑问 :1 课本前后矛盾。关于“五霸”之说 ,课文采用的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在注释中列举的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很明显 ,课本采用第一种说法 ,楚庄王是最后…  相似文献   

4.
魏家琪 《考试周刊》2011,(72):32-33
本文从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提到"春秋五霸"而未确应其对象来设点研究,通过详尽的史料分析与逻辑推理,得出"春秋五霸"分别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吴王阖闾的结论,从而为"春秋五霸"的史学考证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正>一、被饿死的齐桓公齐桓公,春秋五霸的第一任霸主。他当上霸主之后,便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整天琢磨着吃喝玩乐,曾经遗憾地对他的大厨易牙说:"我这辈子什么福都享过了,只有蒸婴儿肉还没尝过。"结果,易牙二话不说,回家就把自己的大儿子杀掉,然后蒸好,当成一道大菜献给齐桓公  相似文献   

6.
勾践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吗?●四川长宁县逸夫中学潘明剑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位霸主。九义教材(人教版)采用此说,内容在《中国历史》第一册第40页。第二种说法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  相似文献   

7.
"五霸"考释     
"五霸"之说历来纷繁,前人以为有"三代五霸"与"春秋五霸"之别.实际上,任何一个"五霸"说都不是以某一标准(如主持盟会、天子赐伯等)可以归集的,"五霸"的概念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初中历史第一册中两点内容的质疑●河南平顶山矿四中贾森林一、关于春秋五霸。教材中说,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教材中又说“他两人(指宋襄公、秦穆公)都未能成为中原霸主”。而教材中又讲到:...  相似文献   

9.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业,使齐国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礼法并施的思想主张主要是源自于对西周旧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先后有两个齐桓公,不能把他们混为一人,两人在齐国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有卓越的贡献。齐桓公姜小白在春秋时期强盛了齐国,首霸中原,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田午在战国时期创办了稷下学宫,为齐国招纳了大量人才,为齐威王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并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局面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科书中的多说现象由来已久。所谓多说现象,是指在同一系列的历史教科书中,对同一历史年代、地名、人物和事件,有两个或多个不同说法的现象。这种现象,有人称之为"文字互异",我们称之谓"多说现象"。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有正文一说,注释为另一说的。如,正文:整个春秋时期,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历史上叫作"春秋五霸";注释为:"春秋五霸",另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又如,正文:相传《道德经》一书,就是老子所著。注释为,《道德经》又名《老子》。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因此,也有人认为《道德经》应该称作《德道经》。在正文中也有二说的。如司马迁的生年,教科书上写道: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公元135年——?年),字子长。还有,初中中国历史课本说,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高中历史课本中则说成是甲午农民战争。  相似文献   

12.
《春秋》本是先秦时期史书的通称,墨子说的“百国春秋”,即指当时各个诸侯国的国史。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意谓西周圣王采诗之事消失以后。象《诗经》之类的著作也就没有了;《诗经》之类的著作没了《春秋》之类的历史书籍就产生了。这些历史书籍所记的皆为齐桓公、晋文公等争霸。主事,所用的都是一般史书的笔法。我们这里所说的《春秋》,乃专指孔子编修的、自汉以来被历代认定为“六经”之一的“鲁之《春秋》”。孔子自己亦云:“其义则丘窃取之矣。”*他的意思是说,诸侯各国史书褒善贬恶的大义我都私下取来写进鲁国的《春秋》里了。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6,(3)
荀子《宥坐》篇中曾讲过孔子参观欹器的故事:欹器是一种形体略斜而又易于倾覆的器皿,空着时是歪的,水装得不空不满时是端端正正,一旦满了就要倾覆。所以,古人将它放在座位右边以为警戒之物。孔子让弟子灌水一试,果然是“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乃喟然叹道:“哪有自满而不倾覆的呢?”  相似文献   

15.
陈明 《中学文科》2005,(6):18-20
(1)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的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齐桓公、宋襄公、晋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成为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稳定内政;外交上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抑制楚国北上势力,  相似文献   

16.
春秋五霸     
《历史学习》2006,(3):11-11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日渐衰落。一些强大的诸侯,无视王室,互相攻战,甚至攻打周天子。比较明智的大诸侯则提出“尊王壤夷”,争取周王和别的诸侯的信任、服从,从而成为霸主。霸主成了周天子的代表,其他小诸侯要向他进贡。霸主发动战争,其他国要出兵帮他打仗。这个时期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被称为“春秋五霸”。另有一种说法认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史,是帝王将相的历史。齐桓公贵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一代名相,孔子赞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但为什么司马迁却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之能知人也”呢?没有鲍叔之知人,没有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没有他的胸怀天下大公无私,管仲的才华将无以展现,齐桓公的任人唯贤也无从谈起,成人之美,是建立这个铁三角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背景链接 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继齐桓公之后,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相继称霸。秦、晋与楚国之间的长期征战让双方及中原地区的各个诸侯国都疲惫不堪。位于东夷之地的吴国趁机壮大起来,并有了称霸诸侯的野心。于是,吴国向天下招揽人才。孙武本是齐人,到吴国之后成为大将,为吴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把...  相似文献   

19.
期末考试结束了,我语文考了96.5分。说实话,我感觉这个成绩并不理想。在考试的时候,我遇到了这样一道填空题,题目是:“春秋五霸除了齐桓公以外,你知道的还有——。”看到这样的题目,当时我就懵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眼睛时常会被一些迷雾笼罩,以至于我们无法更好地洞察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无法辨明是非。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天平,用来称对错、量轻重的天平,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放上诸如感情、亲疏、远近这样的筹码。显然,天平会偏袒一方。回溯历史,春秋时期,齐国内乱之中,公子小白遭管仲一箭之怨,后来,小白登基,自然要肃清党羽,杀掉管仲。亏谋臣鲍叔牙规劝,小白便放掉感情上的私怨,惜才重才,任管仲为相,齐国一跃为春秋五霸之一。试想,如果没有齐桓公的坦诚公平,摈弃感情亲疏、个人恩怨,怎会有齐国的国富兵强?放下感情上的砝码,不以个人亲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