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德育工作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以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取代的一部分。而初中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其德育工作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班级班风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主要分析了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为今后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精神面貌和树立具有影响力的道德形象的责任。学校教育须推广和谐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文章从分析怎样建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怎样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入手,探讨摒弃社会负面影响,加强学校的德育正面影响的方法,最后论述和谐社会理念对德育工作影响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边德双 《文教资料》2007,(36):147-148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故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要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五、培养学生的乐学心理。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是教育工作的主线,而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则是衡量德育工作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指标。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实现个体道德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正确鉴别和判断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5.
李晓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254+256-254,256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中要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开展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荻取心理健康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6.
职高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培养学生具有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职业道德。其目的就是为当地经济建设输送专业技术及思想素质合格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然而,对职高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像普通高中学校那样容易检查和评价,容易看出效果。它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动态教育过程,是受很多环节制约和众多因素影响的教育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环境的改变,职高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是人的素质的灵魂,是全面发展的心理内在机制和动力。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是贯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根主线。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一是把心理素质教育融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可开设心理咨询、心理门诊,举办心理知识讲座,但关键在于把心理素质教育融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校长、教师应深刻认识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一方面,心理素质教育要有相应的目标、内容、手段;另一方面,要与德智体美劳结合,相…  相似文献   

8.
田春梅 《教师》2012,(14):12-12
学校是末成年人德育的主阵地,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生命,河南省安阳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结合自身办学实际,针对残障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残而不废、残而有为、自食其力”为育人目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入手,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残障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残障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成长为自立自强之人。  相似文献   

9.
刘瑾 《甘肃教育》2021,(5):26-27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起到树立思想、规范言行、提高素养的教育,是遵循学生心理和思想发展的一定规律,引导其建立起基本的道德认知,辅助教师范例讲解、家长的亲身参与与示范等有效手段,完成学生由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行为、加强亲子沟通、快乐学习,做好引导防止沉迷网络等内容论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必要性及路径。  相似文献   

10.
舒桂仙 《文教资料》2006,(7):184-185
心理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从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等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如何摆脱传统德育空洞说教的“老面孔”,展示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面貌,让德育的面孔神采飞扬起来,让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呢?我校的做法是:立足科技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紧扣学校科技特色教育,把科技教育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展开道德实践,培养既有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又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青少年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科技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德育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德育工作做不好,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主流方向。技工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学生的操作技能教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意识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3.
李捣 《课外阅读》2011,(9):325-325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班主任工作不到位,那么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将会落空。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班主任,其主要职责就是做好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品德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影响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道德心理、道德环境、道德评价,教师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心理的培养,采取各种措施使道德环境得到优化,并完善道德评价机制,使三个要素互相促进,从而提高整体的德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落实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行《百优评价方案》的今天,学校应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学校工作过程中,努力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现就提高学生德育工作有效性的一点尝试简析如下。一、用自身形象影响学生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向上的个人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6.
羞耻心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谴责自己的行为、动机和道德品质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定的道德准则在自我意识中的反映。它表现为个人在违反道德准则时良心会受到责备,产生羞愧、内疚等心理,并力图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或形象。学生羞耻心教育是指有目的地激发和培育学生的羞耻心,培养羞耻感,进而促进整体道德水平提高的教育活动。结合初中思品课程教学和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羞耻心教育应该从个体道德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出发,遵循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着手。  相似文献   

17.
正在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今天,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要搞好学生德育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学生德育教育,切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对班主任高质量地开展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学生正处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活动激发兴趣,规范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和个人才。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的需要。单就客观因素而言,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组织的学校教育无疑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学校教育不仅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系统传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而且还能通过有意识地组织各种活动来训练、培养学生某些特定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信仰。一、教师是影响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众多影响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学校教育因素中,教师是最重要的。只要存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就始…  相似文献   

20.
《学周刊C版》2017,(12):25-26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思想倾向,探索中职学生的心理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有针对性地坚持和谐德育、以生为本、道德能力、德育效果的理念,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