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X出了个NP”格式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歌词"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引出"X出了个NP"这一特殊的出现句格式,通过对该格式合格度的考察,指出这类出现句所暗含的特殊附加意义及伴有的强烈主观感情色彩,并从语用、认知等多个角度对其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动词为"给予"和"取得"义双宾句表完整现象是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物体转移过程体现出来的,这和一般动作动词表完整的情况类似。既然双宾句表完整,那么必然是有界的,其远宾语前应该能够加数量短语。本文运用完型理论拟构双宾句的完型结构,并通过这个完型结构解释为什么双宾句的远宾语不能是一个表示占有属性的偏正结构。在分析中运用变换理论和空位理论,这些理论有助于在语法分析中发现语义条件和语义限制。本文把双宾句的动词范围限制为表"给予"和"取得"义的动词,正文中的双宾句即指动词为"给予"和"取得"义的双宾句。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9,(1):79-84
山冈(2016)([1])指出日语"配虑表达"(配慮表現)①具有规约化特征,即某些特定的日语词汇或语言形式被规约化后,原语义淡化甚至消失,最终形成了固定的语用义的动态过程。本文以应答话语中副词「たしかに」的语义功能演变为例,从语用学的视点考察并解释其规约化过程,以此来加深对日语"配虑表达"特征的理解。其规约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具有连续性:1)原语义表"确认事实"功能;2)原语义淡化,兼表"确认事实"及"赞同"功能;3)原语义消失,仅表"赞同"功能。副词「たしかに」的感叹词化现象体现了"自我中心与合作相融"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4.
小语十册《为人民服务》中,有"死得其所"一句.我们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作这样的解释: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学生问:"处所,地方"怎么变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意思来了?"所"究竟怎样解释好?湘潭丁小芳杨映兰"死得其所",从语法角度分析,属主谓结构.得,得到,谓语;所,宾语.要知道"所"字究竟怎样解释好,"有意义有价值"的意思是怎么来的,就得研究一下充当宾语的"所"字在表意方面有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季敏 《现代语文》2014,(2):39-41
传统的训诂学在解释句子中某一个词的意义时,往往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词义互证的方法,本文针对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对《论语·卫灵公》中"与"字的解释,通过调查其在先秦文献中的用法,从句法的角度为此句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论据。通过研究,也进一步说明了在解释词语的时候,从语法系统角度考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又"和"还"这两个副词具有使用频率高和表示重复义的共同特点。本文从语义、句法和语用的角度来观察"又"和"还",探究它们之间的异同,对二者的用法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7.
"义"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常用的词,历史也十分悠久,《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本文将从"义"的词源、词义的引申的角度,并结合历史背景来探究"义"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8.
虚词的义项分合在学界一直存在分歧。研究虚词时,研究者常把句义归为虚词的意义,造成虚词超负。通过语用预设理论来研究现代汉语副词"还",发现"还"字句都存在一定的预设,具体预设内容一般由语境决定,且整句话表达了与预设相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对前人所总结出来的"还"的义项进行再考察,可以发现:那些所谓"还"的义项不过是由具体句式或句义造成的,并非"还"的固有意义,"还"仅用来表达"反预设"之义。这解决了"还"的义项分合问题,从而为超负的"还"减负。  相似文献   

9.
李慧 《考试周刊》2009,(28):95-96
本文从语义功能和认知语言学功能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英语进行体体义的“多义性”现象。从原型范畴理论来探究进行体体义深层的认知理据.以揭示语言背后所隐藏的认知规律。同时,从认知角度得出其话语经济原则、话语凸显意义及语用言外之力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用的认知角度分析“不是 NP VP, 后续句”格式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特点。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展开:1.从句法分析考察该格式的语法特点;2.从会话蕴含义考察该格式的否定意义;3.从认知理论考察该格式的语用推理;4.从认知语用看该格式含义的规约化。  相似文献   

11.
时间副词"一直"与"从来"在形式和语义等方面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句式上,"从来"常用于否定句中,不能用于祈使句。句法结构方面,"一直"带非持续性动词、"了"和"过"均有条件限制,"从来"不能带单个动词、单音节动词、"了"、时间词和某些副词。语义上,"一直"具有"持续、客观、具时"的语义特征,"从来"具有"历程、主观、泛时"的语义特征,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二者形式上的不同。语用上,二者出现频次差异较大的原因在于后者的限制条件较多。本文还尝试从韵律角度解释"从来"句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语义、句法、语用几方面考察"得"字句的限制条件。语义上,补语所表示的结果、状态、程度等必须缘起于"得"前的动作行为或状态。句法上,否定式补语、"把"字句和"被"字句主要动词带的补语、二级补语等不能转换成状语。重动句的谓语动词通常不能是非自主动词;补语语义指向动作的重动句是否表示惯常性的行为要视整个句子的情状而定;动作行为为旧信息时一般不使用重动句。  相似文献   

13.
从语用标记语的角度对近代汉语白话讲说体文献中的用在句首或句中位置独用的"也罢"进行研究,认为它具有组织话语和指示言语行为的语篇功能、表达言者对前文语境中所发生的或所提及事件的容忍和退让性态度或评价的人际功能;并对"也罢"的词汇化过程进行研究,指出语用标记"也罢"的形成与动词"罢"的去范畴化密切相关。通过对语用标记语"也罢"与"也好"进行对比,认为两者在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两者虽有一些重叠,但在语义、语气和篇章功能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一A就B”格式是一个具有多种语用意义的格式,对它的研究多是从关联词、虚词用法和复句的角度进行的,缺少对语用意义的揭示,不便于留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实际上该格式包含丰富的语用意义,而产生语用意义的主要条件是“一”、“就”的语法意义和说话人的主观尺度。这种格式的表义范畴,能表达短时义、长时义、量多义、规律义、非凡义、容易义和因果义等七种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古汉语“诚”、“果”语气副词用法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古汉语的形容词诚和动词果分别通过隐喻和语用推理发展为表真值确认的语气副词。表确认义的诚、果可以出现在是非问句和选择问句中,伴随选择问句>反复问句的演变,诚、果发展出到底、究竟义,使用范围扩大到特指问句。近代汉语以及中国境内的某些语言/方言里也存在着真值确认>到底、究竟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表示"允许"义的动词"准"的历时演变出发,分析了"准允许"从动词词性衍生出情态动词词性的语法化过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和"语用等级"理论对现代汉语中"准_(允许)"句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频率差异进行了解释,并进一步完善了"语用等级原则",提出语用等级和语义等级通过肯定、否定的句法手段实现了对称衔接。  相似文献   

17.
"一A就B"格式是一个具有多种语用意义的格式,对它的研究多是从关联词、虚词用法和复句的角度进行的,缺少对语用意义的揭示,不便于留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实际上该格式包含丰富的语用意义,而产生语用意义的主要条件是"一"、"就"的语法意义和说话人的主观尺度.这种格式的表义范畴,能表达短时义、长时义、量多义、规律义、非凡义、容易义和因果义等七种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表短时义的“V—V”、“VV”和“V一下”都应看作“动+量”组合。历时考察表明,表短时义的“VV”和“V一下”格式都是由表短时义的“V—V”格式演化而来的,三者在共时平面上能够并存。是因为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各有区别。在共时层面上.当主语为生物且动作为来然态时.这三种格式可表达尝试义。“VV”式与尝试义之间的匹配关系规约化后就会形成一种构式意义.构式意义又反过来对进入句中的成分施加影响。经由类推机制,使得能够用于该句式的成分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表短时义的“V—V”、“VV”和“V一下”都应看作“动+量”组合。历时考察表明,表短时义的“VV”和“V一下”格式都是由表短时义的“V—V”格式演化而来的,三者在共时平面上能够并存。是因为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各有区别。在共时层面上.当主语为生物且动作为来然态时.这三种格式可表达尝试义。“VV”式与尝试义之间的匹配关系规约化后就会形成一种构式意义.构式意义又反过来对进入句中的成分施加影响。经由类推机制,使得能够用于该句式的成分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20.
话语标记"你看看"的形成原因,可以从语法、语义、语用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通过收集语例和查看资料,发现话语标记"你看看"的形成不仅仅是话语标记"你看"的变体形式,它的形成与重叠动词"看看"的情态义关系密切。同时,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有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